摘要:目的:總結影響藥物流產成功率的相關因素,以提高藥物流產成功率。
方法:就700例要求藥物流產的早孕婦女作為研究對象,記錄其一般情況,孕次、停經天數、子宮大小及位置、流產結局。將其進行總結分析。
結果:孕次與流產成功率無顯著差異性(P>0.05),孕周與藥物流產成功率無顯著差異性(P<0.05),子宮位置中前傾前屈和后傾后屈位藥流成功率與其他子宮位置子宮差異有高度顯著性(P<0.001)。
關鍵詞:藥物流產 成功率 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31-0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終止早期妊娠早已在全國廣泛應用,由于痛苦小,簡便,選擇藥物流產者眾多。我院自2001年開展藥流以來,共收治700例早孕要求藥流的患者,筆者對這700例患者都做了詳細的記錄,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月門診收治的早孕婦女。停經時間37—98天,經B超確診為宮內懷孕,且與停經時間相符。年齡18歲—40歲,平均28歲,無藥物禁忌癥。
1.2 用藥方法。早晨8時空腹頓服米非司酮50mg,12小時后再空腹服25mg。第3天晨8時回院空腹頓服米索前列醇0.6mg(服藥時均用涼開水送服)留院觀察,統計6小時絨毛排出情況。
1.3 分組方法。孕次分初孕及經孕。孕周(停經天數)分為≤49天,>49天。根據子宮體子宮頸位置與身體縱軸的角度將子宮分為水平位、前傾位、前傾前屈位、后傾位、后傾后屈位5類。
1.4 療效判定標準??诜姿髑傲写?小時內排出完整絨毛為藥流成功(未服米索掉出者也屬成功),否則為藥流失敗,行刮宮術。
1.5 統計學處理。統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孕次與藥流成功率,見表1。
由表3可見,前傾前屈和后傾后屈位子宮流產率與其他子宮位置子宮差異有高度顯著性(P<0.001)。
3 討論
3.1 孕次與成功率。初孕與經孕成功率相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米非司酮并用米索前列醇作用機制[1]為米非司酮在受體水平對抗孕H的作用;米非司酮對蛻膜、絨毛有抑制作用,促進凋亡,并同米索前列醇有協調作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對子宮頸都有軟化作用,并同時有協同作用。①孕酮抑制子宮膠原組織分解,因而正常早孕宮頸膠原纖維豐富,子宮頸緊緊閉合。米非司酮對抗孕酮這個作用,膠原纖維分解力強。②此外米非司酮由于抑制前列腺素脫氧酶,降低前列腺素的降解,內源性PGF升高,后者抑制膠原的合成,也致使膠原降低。③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對子宮頸的擴張和軟化作用,亦是明顯協同的[2]。初孕與經孕主要差別在于宮頸松弛度,但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對宮頸強的軟化松弛作用,使初孕婦的子宮頸也得到了有效的擴張,故成功率無差別。
3.2 孕周與成功率。米非司酮最初只用于終止49天以內的妊娠,近年來也用于終止49天以上妊娠,筆者對以停經49天及49天以上兩次相比較,成功率分別為89.22%和77.16%有顯著差異(P<0.05)其原因可能為隨孕期延長妊娠物增大,其中受體含量也增加的緣故,雖然>49天成功率偏低,但對于早孕>7W,尤其(10—16W)的妊娠病人愿意仍愿意選擇藥物流產,因鉗刮有一定危險性,術中可能發生子宮穿孔、羊水栓塞、出血多等并發癥。
3.3 子宮位置成功率。本組資料表明不同位置的子宮流產成功率差異有高度顯著性,前傾位、水平位、后傾位的子宮,完全流產成功率在92%以上,而前傾前屈位為80.00%,后傾后屈位為68.6%,這可能與前傾前屈子宮與后傾后屈子宮的宮腔有一較大的角度,使得絨毛及胚囊雖與子宮壁分離更難排出所致,因此藥物前應盡量糾正這兩種子宮位置,提高流產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吳熙瑞.藥物性流產.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10):226
[2] 吳熙瑞.米非司酮終止早孕實驗和臨床藥效.安全性.藥代和作用機理研究.中國計劃生育雜志,1993;6(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