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療與拔髓后根管治療的效果。
方法:選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間我院門診收治的96顆(84例患者)活髓牙為研究對象,其中A組48顆(42例患者)于活髓狀態下行失活后根管治療,B組48顆(42例患者)于局麻下行拔髓根管治療,觀察對比兩組的術中、術后疼痛程度與術后急性反應發生率。
結果:A組(牙髓失活組)疼痛率為11.9%, B組(拔髓組)疼痛率為33。3%,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牙髓失活組)的術后急性反應發生率為4.8%低于B組(拔髓組)35.7%,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相較于拔髓后根管治療,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療的術中、術后疼痛率更低,術后急性反應更少,對活髓牙療效顯著,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活髓牙 根管治療 失活術 拔髓術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37-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牙髓治療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們對口腔保健意識逐漸增強,開始重視自體牙的保存修復,根管治療技術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已成為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要和重要方法[1]。但醫學界對于根管治療過程中的術中術后疼痛及術后感染問題仍存在爭議。我院對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間我院門診收治的48顆(42例患者)活髓牙采用活髓狀態下行失活后根管治療,取得較滿意療效。現將總結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選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間我院門診收治的96顆(84例患者)活髓牙為研究對象,分為A組(牙髓失活組)和B組(拔髓組),兩組各48顆(42例患者)。男45例,女39例;年齡18~74歲,平均52.7歲。其中前牙40顆(上頜25顆,下頜15顆),占41.7%;前磨牙32顆(上頜20顆,下頜12顆),占33.3%;磨牙24顆(上頜9顆,下頜15顆),占25.0%。均為活髓牙狀態的牙髓炎患者,牙周組織良好。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變牙部位及癥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儀器和材料。采用碘仿氧化鋅糊劑(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齒科材料廠提供);采用無砷牙髓失活劑Antipulp(購自德國VOCO(沃柯)公司,產品批號:451512);采用Raypex5根管測量儀(由廣州南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2 方法。所有患者術前均經常規X線牙片檢查,確定患牙位置及根管與根尖周情況,并對牙齒的工作長度做出初步判定。A組于局麻(2%利多卡因)狀態下開髓,暴露患牙髓頂。
清除根管內的血液與牙冠表明的唾液并吸干,將無砷牙髓失活劑Antipulp置于髓頂,附上干棉球,用磷酸鋅水門汀(采購自廣州市邁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粘合活髓牙,封閉8~10d。8~10d后到醫院復診取出牙髓失活劑,去除冠髓,抽出牙髓。使用Raypex5根管測量儀確定根管長度,采用逐步伸入法和逐步后退法預備擴大根管至牙本質與牙骨質交界處。采用牙膠尖加碘仿氧化鋅糊劑填充根管。B組在上述相同條件下行拔髓根管治療。
1.3 療效評定標準。
1.3.1 術中、術后疼痛程度評定標準。按Albashaireh等根管治療術療效標準進行評定[2]。①無疼痛:牙齒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②輕度疼痛:牙齒輕度疼痛,但無需藥物治療;③中度疼痛:牙齒感覺不適及疼痛,經對癥處理后緩解;④重度疼痛:牙齒疼痛劇烈,影響正常工作及休息,給予止痛藥物后仍無效。
1.3.2 術后急性反應評定標準。患者根管治療后3天復診,若患者期間出現持續性脹痛或咬合痛,3天后緩解,即可判斷為陽性;若患者期間未出現任何不適癥狀,即可判斷為陰性[2,3]。
1.4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結果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疼痛程度比較。A組(牙髓失活組)42例患者中無疼痛37例(88.1%),輕度疼痛3例(7.1%),中度疼痛2例(4.8%),疼痛率11.9%;B組(拔髓組)42例患者中無疼痛28例(66.7%),輕度疼痛8例(19.0%),中度疼痛4例(9.5%),重度疼痛2例(4.8%),疼痛率33.3%。A組(牙髓失活組)的疼痛程度小于B組(拔髓組),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急性反應比較。A組(牙髓失活組)42例中陽性2例,陽性率4.8%;B組(拔髓組)陽性15例,陽性率35.7%。A組(牙髓失活組)的術后急性反應發生率低于B組(拔髓組),組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根管治療(root canal therapy)是指通過機械和化學方法清除根管內發生炎癥的牙髓及壞死物質,予以適當消毒,并用適當材料填充根管,防止根尖周病變,或促進已發生根尖周病變愈合的一種治療技術[3]。本研究結果表明,相較于拔髓后根管治療,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療的術中、術后疼痛率更低,術后急性反應更少,對活髓牙療效顯著,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亞麗,李黎.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療的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3):1136-1137
[2] 王亞麗,趙廣軍.活髓牙失活后根管治療與拔髓后根管治療的對比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名,2011,27(6):1006-1007
[3] 岳麗娟.活髓牙根管治療術后疼痛的比較[J].醫藥論壇雜志,2008,29(10):201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