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38-01
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是女性盆腔內生殖器官炎癥的簡稱,包括子宮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結蒂組織炎和輸卵管卵巢炎。引發盆腔炎的主要因素是致病菌侵犯內生殖器。如個人衛生條件差;宮內節育器的廣泛應用;產后感染和流產后感染;對婦科某些小手術的術前和術時的無菌操作重視不夠;不潔性交或經期性交等都是可能引發盆腔炎的因素。
1 盆腔炎按其發病過程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
1.1 急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往往有急性感染病史,表現為下腹疼痛,伴有發熱、陰道有大量膿性分泌物。病情嚴重者可有高熱、寒戰、大量的黃色白帶,帶有明顯異味甚至惡臭、小腹脹痛、壓痛、腰部酸痛等;伴有腹膜炎時出現惡心、腹脹、嘔吐等腹膜炎癥狀;有膿腫形成時,可有下腹包塊及局部壓迫刺激癥狀,可有排尿困難、尿頻、腹瀉和排便困難等癥狀。
診斷要點:急性盆腔炎往往有惡寒、發熱、腹痛或腰痛三個主要癥狀。如有膿腫形成可有下腹包塊,常伴有尿頻、尿急、腹瀉癥狀。陰道可能充血,并有大量膿性分泌物。
1.2 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往往有不明原因的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后、月經前后加劇。慢性炎癥會導致盆腔淤血、月經過多,導致不孕癥。 診斷要點:慢性盆腔炎發熱不是很有規律,有時僅為低熱。但疲乏、下腹墜脹、腰酸的癥狀較為明顯,并且多在經期前后、性交、勞累后加劇。若輸卵管粘連阻塞可致不孕,可有月經失調或月經過多。
2 盆腔炎治療
2.1 一般治療。患者取半臥位休息,以利炎癥局限。增加營養(特別是增加蛋白質類營養物質的攝入),避免不必要的婦科檢查,以免感染擴散。高熱時用物理降溫,腹痛重時可給止痛劑。
2.2 抗生素治療。最好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選用藥物。一般臨床上應先用青霉素、慶大霉素及甲硝唑治療,甲硝唑、慶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保留灌腸。疑有淋病或衣原體感時,或癥狀嚴重時,則應選擇廣譜抗生素。另外還應注意有否厭氧菌感染。
2.3 中藥治療。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12g,紅花10g,當歸9g,川芎12g,元胡12g,紅藤30g,敗醬草30g,丹皮12g,澤瀉6g。見黃帶加黃柏、蒼術,伴腰疼加懷牛膝、川斷。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第六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