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血管異常和耳源性眩暈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
方法:選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耳源性眩暈的患者100例,同時選取100例同期未患耳源性眩暈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對兩組患者進行血管異常情況監測,分析血管異常和耳源性眩暈間的相關性。
結果:經超聲及MRI檢查,100例耳源性眩暈的患者血管異常發生率為95.00%,100例非耳源性眩暈患者的血管異常發生率為38.0%,證實耳源性眩暈和血管異常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結論:耳源性眩暈的同血管異常的關系密切,在治療耳源性眩暈的同時應進行血管異常的治療。
關鍵詞:血管異常 耳源性眩暈 相關因素 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47-02
耳源性眩暈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疾病,在臨床上是較為多發性的疾病。在臨床治療上不能獲得較好的資料效果,其復發率較高。為更好的進行治療,現對我院收治的耳源性眩暈的患者100例,對其兩者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對比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耳源性眩暈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患45例,女患者55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35.5±2.5)歲,經門診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電診輔助檢查明確診斷為耳源性眩暈。為實驗準確性,所有患者排除患有其它嚴重慢性疾病。同時選取100例同期未患耳源性眩暈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該100例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史方面和耳源性眩暈患者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200例受試者,采用超聲及MRI進行檢查,對患者進行全身的血管進行詳細的檢查,對發生血管異常的情況進行統計,并且分析兩組受試者發生血管異常情況。
1.3 統計方法。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10.0統計軟件分析。
2 結果
經過超聲及MRI的檢查,100例耳源性眩暈患者中95例患者發生血管異常,血管異常病變的發生率為95.00%,主要血管病變為迷路動脈硬化、梗死、閉塞。100例非耳源性眩暈患者的血管異常發生率為38.0%。經統計學分析,耳源性眩暈和非耳源性眩暈患者發生血管異常的比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1.33,P<0.01)。
3 討論
眩暈為臨床上常見癥狀,屬運動性或位置性幻覺,多表現為自體或周圍物體沿一定方向與平面旋轉,或為搖晃浮沉感,是一種人體空間定位平衡障礙。眩暈是前庭系統病變的一種表現,臨床上分為中樞性與周圍性眩暈兩類。周圍性眩暈即為耳源性眩暈,由內耳的前庭感覺器官、前庭神經節和前庭神經疾病引起,主要包括梅尼埃病、迷路病毒感染、迷路卒中、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暈動病、前庭神經元炎等[1-3]。主要發生的類型為以下幾點:
3.1 迷路動脈硬化、梗死、閉塞,存在迷路動脈硬化、梗死或是閉塞的患者均可導致迷走神經及前庭刺激癥狀,引起突發性短暫的惡心、眩暈、平衡障礙及嘔吐的發生,突發性的迷路動脈發生閉塞或是供血不足的時間較長,螺旋器及前庭眩暈、變性、壞死等臨床癥狀嚴重,嚴重損傷聽力甚至喪失聽力,發生突然性或持續性長時間的暴發性聾及眩暈。發生血栓及血管栓塞形成及血管痙攣人么人們認為由于是局部性的迷路梗塞的血管原因。迷路動脈是單一的末梢動脈,無側支循環,如有血管痙攣、栓塞、血栓形成、動脈硬化、血液凝固性增高,動脈血壓波動以及病毒血癥等因素均可導內耳血循環障礙[4]。后循環缺血可引起迷路動脈的病理性改變。后循環大動脈的組成主要為基底動脈、椎動脈及大腦后動脈,基底動脈及椎動脈嚴重閉塞或是狹窄的病變,有發生PCI的可能性。由于前庭系統較耳蝸對缺血更為敏感,所以椎基底動脈發生缺血則更加會引起前庭系統功能的損傷,不會耳蝸功能的損傷。磁共振血管造影檢查可以較好的顯示椎動脈走行及血管情況,圖像清楚,可以較好的顯示所有椎動脈血管的情況,配合超聲檢查對周圍組織血管的情況進行同期檢查,能有效的發現顱內大動脈一級和二級血管分支的病理性改變,對發生閉塞狹窄的血管和側支循環血管能夠較早的發現和進行觀察,對椎動脈性的眩暈提供有利的診斷依據。
3.2 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一種特發的內耳病,臨床表現為眩暈、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耳鳴和耳脹滿感,約占耳源性眩暈的60%左右[5]。梅尼埃病的發病機制相對復雜,病理性的基礎病變尚無準確的定論,主要病變是膜迷路存在積水,導致病變的血管因素是引起膜迷路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副交感神經、交感調節保持內耳的血管的收縮及舒張功能,如交感神經存在優勢,小血管發生痙攣引起內淋巴囊發生較小的循環障礙,囊壁細胞發生缺氧、代謝功能發生紊亂導致滲透壓上升,血液及外淋巴中的液體滲入導致發生膜迷路的積水。
3.3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主要臨床表現是頭部在運動時,到特定的方向時引起的短時間的眩暈,是周圍性前庭病變屬于自限性的疾病。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發病原因為耳石脫落,為半規管結石癥和嵴帽結石癥兩種,嵴帽結石癥的發病原因是由于半規管內的結石性的物質粘附在壺腹嵴,伴隨頭部的運動變化,導致壺腹嵴受到刺激而導致眩暈,規管結石癥的發病原因是由于結石性的物質隨意漂浮于在半規管中,不粘附于壺腹嵴。
本文通過對我院耳源性眩暈的患者100例,進行超聲及MRI的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存在不同性質的血管性病變的患者95例。
綜上所述,耳源性眩暈的同血管異常的關系密切,在治療耳源性眩暈的同時應進行血管異常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團,路虹.耳源性眩暈與血管的關系[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35(4):200-202
[2] 姜建元,馬昕,張愛敏,黃煌淵,周建偉,夏軍,陳文鈞,呂飛舟.頸部旋轉與側屈活動對椎動脈血供的影響[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11):666-669
[3] 馬鑫,李薔,靜媛媛,余力生.突發性聾伴發眩暈的初步探討[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24(19):8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