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治療。
方法:選取我院在2007-2011年間收治的75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齡在45-76歲之間,女性35例,年齡在48-81歲之間,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將75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9例,對照組36例,首先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采用尼莫通聯合緩慢放腦脊液治療,對照組患者則僅采用常規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過程進行跟蹤觀察,并記錄所得數據。
結果:經過一系列的治療,兩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觀察組39例患者中,顯效22例,有效14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92.3%,對照組36例患者中,顯效15例,有效13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77.8%。
結論:在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疾病的過程中,采用尼莫通聯合緩慢放腦脊液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對于患者的幫助較大,因此,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蛛網膜下腔出血 尼莫通 緩慢放腦脊液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59-01
蛛網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多種病因所引起的腦底部或者是腦脊髓表面出現血管破裂現象的一種急性的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對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由著較大的影響,嚴重的還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從而制約了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上治療此種疾病的方法越來越多,對于患者病情的改善起到了較大的幫助,其中,采用尼莫通聯合緩慢放腦脊液治療的效果尤為顯著[1]。現選取我院在2007-2011年間收治的75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對其采用此種方法治療的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將回顧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07-2011年間收治的75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齡在45-76歲之間,女性35例,年齡在48-81歲之間,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頭痛、嘔吐、意識障礙、腰背腿痛等,需要進行及時治療。將75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9例,對照組36例,首先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采用尼莫通聯合緩慢放腦脊液治療,對照組患者則僅采用常規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過程進行跟蹤觀察,并記錄所得數據。
1.2 方法。首先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的基礎治療,對于患者出現的并發癥進行對癥及支持治療,如脫水降顱壓治療、補液治療、糾酸治療、對癥治療、支持治療等,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并促進患者的生命體征維持在穩定狀態。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采用尼莫通聯合緩慢放腦脊液治療,首先應用20%的甘露醇對患者進行脫水降顱壓治療,然后對患者進行緩慢放腦脊液進行治療,選擇在3-4腰椎間對患者進行穿刺,同時要注意放腦脊液的速度不能太快,以免引起腦疝。手術完成后,用無菌的敷料將穿刺點覆蓋,以預防感染[2]。對照組患者僅采用常規的方法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過程進行嚴密監控,如果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臨床醫生要及時給予患者對癥治療,以確保維持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和生命體征處于穩定狀態。
1.3 療效標準。顯效:經過治療,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明顯消失,頭痛、嘔吐癥狀明顯緩解,各項身體指標有較大程度的恢復,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有效:經過治療,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有所消失,頭痛、嘔吐癥狀有所緩解,各項身體指標有一定程度的恢復,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無效:經過治療,患者的癥狀和體征無消失,頭痛、嘔吐癥狀無緩解,各項身體指標沒有恢復,患者的生活質量沒有改善[3]。
1.4 統計學分析。通過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進行分析比較,差異較小,無實際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比較,并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t檢驗,差異顯著,有實際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經過一系列的治療,兩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觀察組39例患者中,顯效22例,有效14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92.3%,對照組36例患者中,顯效15例,有效13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77.8%。通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對比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較大的幫助。
3 討論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和多發的一種疾病,導致出現此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顱底的動脈瘤和腦動靜脈出現畸形而破裂,從而致使患者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的影響,嚴重的還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嚴重制約了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對于此種疾病,臨床醫生要及時給予患者對癥治療,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并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上治療此種疾病的方法越來愈多,對于患者起到了較大的幫助作用,其中,采用尼莫通聯合緩慢放腦脊液對患者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4]。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首先要給予患者常規的基礎治療,以確保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和生命體征維持在穩定狀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采用尼莫通聯合緩慢放腦脊液進行治療,此種治療方法能夠對腦血管痙攣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從而對患者的病情起到改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發生死亡和病殘的機率,對于患者的幫助較大,同時,此種治療方法也大大縮短了患者的治療時間,從而減輕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實現了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照組患者僅采用常規的基礎治療,此種治療方法雖然對于患者病情的改善也有一定的幫助,但效果并不顯著,很難對患者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由此可見,采用尼莫通聯合緩慢放腦脊液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勇,邱海明,王宇.腰椎穿刺腦脊液置換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1,41(02):78-79
[2] 蘭心強,郭世文.腦脊液置換術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63(06):25-26
[3] 付桂麗.尼莫地平聯合腰椎穿刺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療效評價[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92(04):74-75
[4] 彭安迪.腰穿-腦脊液置換療法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68例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0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