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支氣管哮喘的病因較復雜,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介紹了支氣管哮喘的癥狀與治療原則。
關鍵詞:支氣管哮喘 病因 環境因素 遺傳因素 癥狀與體征 治療原則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71-01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氣道上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這種氣道炎癥導致氣道高反應性和廣泛、易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表現為反復發作性喘息、胸悶和咳嗽癥狀。
支氣管哮喘的病因較復雜,大多認為是一種有明顯家族聚集傾向的多基因遺傳病。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
首先,遺傳因素方面,經研究發現單卵雙生子的哮喘發病一致率明顯高于雙卵雙生子。哮喘患者親屬發病率明顯高于群體發病率,親緣關系越近,發病率越高。目前認為哮喘為多基因遺傳病,遺傳度在70~80%。
其次,環境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吸入物:吸入物分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兩種。前者如塵螨、花粉、真菌、動物毛屑等,后者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氣、甲醛、甲酸等。職業性哮喘的特異性吸入物有甲苯二異氰酸酯、鄰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蠶絲或排泄物等。
(2)感染:哮喘的形成和發作與反復呼吸道感染有關,尤其是病毒感染。最常見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冠狀病毒等。細菌感染在急性哮喘中的作用還未確定,近年來,有關衣原體和支原體感染與哮喘發病關系的報道有所增多,寄生蟲(如蛔蟲、鉤蟲)感染也可引起哮喘。
(3)食物:飲食引起哮喘發作的現象在哮喘患者中常可見到,尤其是嬰幼兒容易對食物過敏,但其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引起過敏最常見的食物是魚類、蝦、蟹、蛋類、牛奶等。
(4)氣候改變:當氣溫、濕度、氣壓和空氣中離子等改變時可誘發哮喘,故在寒冷季節或秋冬氣候轉變時較易發病。
(5)精神因素:患者緊張不安、怨怒、情緒激動等也會促使哮喘發作。
(6)運動:有70%~80%的哮喘患者在劇烈運動后誘發哮喘,或稱運動性哮喘。因劇烈運動時過度呼吸,致使氣道黏膜的水分和熱量丟失,導致支氣管平滑肌痙攣。
(7)藥物:一些藥物可引起哮喘發作,如解熱鎮痛藥中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心血管藥物中普萘洛爾、普羅帕酮,抗生素中青霉素、磺胺類藥物等都可誘發哮喘或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其中以阿司匹林引起者最為多見。
(8)月經:不少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經期前3~4日有哮喘加重的現象,這可能與經前期黃體酮的突然下降有關。
支氣管哮喘的癥狀與體征,哮喘大多兒童期起病,春秋季為好發季節,有日輕夜重的特點。其發作常可找到誘發因素,如接觸過敏原、感染、運動等。典型的哮喘發作前常有前驅癥狀如打噴嚏、流涕、咳嗽、胸悶等。如不及時處理,則胸悶進一步加重,并出現以呼氣為主的呼吸困難伴喘鳴。患者被迫取坐位或端坐呼吸,伴有咳嗽、咳痰,發作持續數十分鐘至數小時,可自行或經治療緩解。少數患者可呈重度發作,使用一般平喘藥物在24h內不能緩解。此類患者如治療不及時,可危及生命。查體:發作時兩肺可聞及哮鳴音,伴肺過度充氣,如胸廓飽滿,兩肺叩診過清音。嚴重者可有口唇、指(趾)發紺、大汗、極度呼吸困難。此時肺部哮鳴音反而減弱,并可出現奇脈。
支氣管哮喘藥物治療的原則有以下方面:
(1)根據藥物臨床應用的分類合理用藥。治療哮喘的藥物根據臨床應用分為兩類,即長期預防用藥和緩解癥狀用藥。前者用于預防或減少哮喘的發作,后者用于緩解發作時癥狀。
(2)階梯治療。根據發作的情況、癥狀、體征和肺功能結果對哮喘病情進行分級,根據分級采用相應的治療,并隨著病情的控制情況而調整治療方案,稱為階梯治療。
(3)吸入療法。哮喘是氣道疾病,首選吸入療法,因為吸入治療起效快、使用方便、劑量小、不良反應小。
(4)盡量避免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是治療哮喘的有效藥物,但全身用藥可引起不少不良反應,甚至嚴重不良反應,應盡可能避免全身用藥,尤其應避免長期全身用藥。
(5)重視肺功能監測。肺功能是哮喘患者病情變化和療效考核的客觀指標。急性發作期根據PEF和動脈血氣對病情分度,并據此采取相應治療。長期預防用藥也應根據PEF及其晝夜變異率調整用量。
哮喘是一種慢性疾病,常有反復發作,患者應對自己的病情進行自我監測,以便及時調整用藥或到醫院就診,要學會正確使用峰速儀,自行監測最大呼吸流速,監測記哮喘日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