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兒秋季腹瀉是腸液在腸腔內大量積聚引起腹瀉,同時發生病變的腸黏膜細胞分泌雙糖酶不足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類消化不全而積在腸腔內,腸道內水和電解質運轉失調,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礙引起腹瀉;更昔洛韋是一種合成核苷酸類廣譜抗脫氧核糖核酸病毒藥物,在正常細胞內不被磷酸化,對正常細胞無毒副作用。臨床證實更昔洛韋臨床癥狀、體征恢復正常所需時間短,退熱結果顯著,治療小兒秋季腹瀉安全有效。
關鍵詞:小兒秋季腹瀉 更昔洛韋注射液 小兒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77-02
小兒秋季腹瀉多發于秋冬季,多見于6個月-2歲的嬰幼兒;典型病兒常伴有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熱可達39-40℃;腹瀉為水樣便,如蛋花湯樣,無膿血,每天約3-10次;由于吐瀉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病兒糞便中電解質濃度顯著低于細菌性腸炎,且多數為急性失水,故多引起等滲或等滲偏高脫水;筆者幾年來采用更昔洛韋治療小兒秋季腹瀉,取得了可喜多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2月-2012年4月間我院兒科收治的小兒秋季腹瀉患兒98例男50例,女48例,年齡0.5-3歲,糞便為稀水樣或蛋花湯樣,多數病例未檢出紅白細胞,少數WBC≤3個/Hp,糞便輪狀病毒陽性,細菌培養陰性。
2 治療方法
不用抗生素,給予補液糾正脫水及酸中毒,并調整飲食,對癥治療,在一般對癥治療基礎上,更昔洛韋組使用更昔洛韋(湖北科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mg/(kg·d)+10%葡萄糖100-200mL靜滴(>1h),療程5d。肝功能異常者加用美能保肝,心肌酶譜異常者加心肌營養藥物,5d后復查肝功能和心肌酶譜(CK-MB)及便常規和輪狀病毒。
3 結果
98例患兒經過5天的治療,81%的患兒用藥后3d內體溫恢復正常,腹瀉次數減少,3次/d或以下,尿量、嘔吐改善者及RV轉陰占1/2,大便外觀正常或成形,顯效80例;其他19例患者,用藥后5d內體溫降至正常,腹瀉次數減少,4次/d或以下,水份明顯減少,尿量、嘔吐改善者及輪狀病毒轉陰占1/3,有效率100%,退熱時間平均3.65天,腹瀉好轉時間平均3.78天,經臨床比較,效果優于炎琥寧的療效。
4 討論
輪狀病毒是嬰幼兒秋冬季腹瀉的主要病原,病毒由內、外兩層衣殼及含11片段的雙股RNA核心組成。根據組成內層衣殼的主要蛋白質的抗原性不同,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及補體結合等試驗,可將病毒分為A、B、C、D、E等屬,引起嬰幼兒秋冬季腹瀉的輪狀病毒為A屬,成人輪狀病毒腹瀉為B屬;B及其他屬輪狀病毒與動物感染相關。輪狀病毒根據其外層衣殼蛋白VP4及VP7的不同抗原性。通過中和試驗,又可分為若干血清型,引起嬰幼兒腹瀉屬1-4血清型;動物輪狀病毒僅限于3-7血清型;狀病毒主要侵犯十二指腸及空腸近端黏膜上皮細胞,使絨毛頂端上皮脫落,絨毛變短,脫落上皮被由隱窩新產生的上皮取代,這些新上皮細胞不夠成熟,缺乏雙糖酶。因此腹瀉發生機制與絨毛破壞影響吸收,雙糖酶缺乏及上皮細胞損傷,進入腸腔分泌有所增加有關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腸上皮細胞膜上存在輪狀病毒受體,輪狀病毒外殼蛋白VP4是病毒感染細胞的吸附蛋白,通過與靶細胞受體結合而進入上皮細胞。病毒侵入腸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絨毛頂端的柱狀上皮細胞內復制,使細胞發生變性、壞死,微絨毛腫脹、不規則和變短。受累的腸黏膜上皮細胞脫落,固有層可見淋巴細胞浸潤。因此,小腸黏膜回吸收水分和電解質能力受損而形成腹瀉。另一方面,繼發的雙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糖類消化不完全而積滯在腸腔內,并被細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鏈有機酸,使腸液的滲透壓增高,加重嘔吐和腹瀉。
更昔洛韋是一種合成核苷酸類廣譜抗DNA病毒藥物,在正常細胞內不被磷酸化。故對正常細胞無毒副作用。有報道認為長期使用更昔洛韋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的嬰兒中,可引起WBC和PLT值的降低比例分別為20%和10%[1]。目前臨床已采用更昔洛韋和炎琥寧治療該病。本研究表明,更昔洛韋組使RV部分臨床癥狀、體征恢復正常所需時間短于炎琥寧組[1]。退熱結果、腹瀉癥狀改善時間以及患兒輪狀病毒轉陰及對藥物耐藥性方面明顯優于炎琥寧組。在本組患兒短期使用更昔洛韋未引起WBC降低且對血小板無影響,因此短期使用更昔洛韋治療小兒RV腸炎安全有效。
目前多采用免疫學或核酸方法來檢測糞便中抗原,一般4h即可出結果。國內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及提取糞便中病毒RNA,作核酸凝膠電泳(PAGE)開展較普遍。輪狀病毒PAGE可見11條RNA片段,集成4組,各含4-2-3-2條片段為其特征,又可根據其最后二片段相距遠近,分為長、短兩型。目前已開展斑點雜交、寡核苷酸及聚合酶鏈反應(PCR)等方法檢測A屬輪狀病毒外層衣殼的VP7蛋白分子來診斷輪狀病毒感染及其血清分型。此法特異性強、敏感性高,但僅能在一些科研單位進行。近年輪狀病毒組織培養,亦已在經胰蛋白酶處理的Mal04細胞株上獲得成功。一般不須做特殊輔助檢查,必要時做胸片和心電圖檢查,以明確肺部有無病變。有電解質紊亂如低鉀血癥時,心電圖檢查S-T段降低,T波低平、雙相,最后倒置,出現u波并漸增高,常超過同導聯的T波,或T波與u波相連呈駝峰樣。新近研究表明:輪狀病毒的非結構蛋白(NSP4)與發病機制關系密切。NSP4是具有多種功能的液體分泌誘導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發揮作用:作用于固有層細胞,激活CL-分泌和水的外流,改變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從而影響細胞膜的通透性,本身可能形成一個通道或是激活一種潛在的Ca2+激活通道,導致分泌增加,通過旁分泌效應作用于未感染的細胞,擴大了被感染粘膜上皮細胞的感染效應,直接作用于腸道神經系統(ENS),產生類似于霍亂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毒素引起的腹瀉。大便鏡檢偶有少量白細胞,感染后1-3天即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血清抗體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病毒較難分離,可直接用電鏡檢測病毒,或ELISA法檢測病毒抗原和抗體,或PCR及核酸探針技術檢測病毒抗原。
參考文獻
[1] 王瑞可,謝華萍等.更昔洛韋與炎琥寧治療小兒秋季腹瀉臨床療效比較分析.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9,14(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