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CT門靜脈造影對食管靜脈曲張(EV)出血的臨床診斷價值。
方法:在我院肝膽外科選擇80例臨床診斷為肝硬化患者,對其同時進行CT和內(nèi)鏡檢查,選擇兩名影像學醫(yī)生,同時觀察每例患者的CT圖像,兩人以內(nèi)鏡診斷的血管靜脈曲張程度為標準,同時比較兩組CT的檢查結果與內(nèi)徑檢查結果的相關性。
結果:兩位觀察者診斷EV的敏感性、特異性、正確性分別是94%、78%、85%和96%、72%、85%,但對于大EV(≥5mm),兩位觀察者的診斷敏感性96%、特異性100%、正確性98%。兩位觀察者的觀察結果與內(nèi)徑檢查結果沒有明顯的差異。
結論:CT對于門靜脈高壓EV具有明確的診斷價值,并能預測曲張血管破裂出血的風險。
關鍵詞:門靜脈高壓 EV CT 出血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94-01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肝硬化最嚴重的并發(fā)癥,曲張血管破裂出血的發(fā)生率達30%~40%,常成為患者致死的原因[1]。所以,研究EV破裂出血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CT是臨床上常使用的診斷疾病工具,因其具有快捷、無創(chuàng)的性質(zhì),并且在進行門靜脈造影術時,能為醫(yī)生提供清晰、全面的、與EV有關的側(cè)支循環(huán)血管圖像,所以在臨床上使用前景較高。
1 材料與方法
1.1 患者。在我院肝膽外科選擇80例臨床診斷為肝硬化患者。這些患者愿意接受多排螺旋CT和內(nèi)鏡同時檢查,檢查他們是否并發(fā)EV,以及診斷EV的程度,這些患者均無肝移植手術、EV治療史、碘過敏史、肝腎功能衰竭、脾臟切除史等不符合這兩種檢查要求的情況。
1.2 檢查方法。由兩名資深影像學醫(yī)生共同對患者的CT檢查結果觀察、分類,CT中可見食管腔粘膜下有大小程度不等的線樣或結節(jié)樣突起者,就可診斷為EV,按照曲張靜脈最大直徑分為大EV(≥5mm)和小EV(<5mm);這兩名醫(yī)生再對內(nèi)鏡檢查結果分級,按照曲張嚴重程度分為3級,1級:線型EV,2級:串珠樣EV,3級:結節(jié)樣EV。同時要記錄內(nèi)鏡下出現(xiàn)的紅斑、紅色條紋、血泡樣的“紅色征”。將內(nèi)鏡檢查的1級EV為小EV,2、3級EV為EV。
1.3 分析方法。①將內(nèi)鏡的檢查結果作為參照標準,將兩名醫(yī)生的觀察結果分別同內(nèi)鏡檢查結果比較,評價每位醫(yī)生觀察CT結果后,對EV的診斷能力,包擴敏感性、特異性和正確性。②利用K性檢驗,比較兩位醫(yī)生的觀察結果是否一致性。③比較兩位觀察者的EV分級與內(nèi)鏡檢查時出現(xiàn)“紅色征”的相關性。
2 研究結果
80例EV患者,內(nèi)鏡檢查結果:大EV45例,小EV23例,無EV12。觀察者一的觀察結果:大EV41例,小EV21例,無EV10例;觀察者二的觀察結果:大EV41例,小EV22例,無EV9例。CT與內(nèi)鏡檢查結果相比較,兩者診斷結果與內(nèi)經(jīng)診斷結果的符合病例均是72例(90%),見表1。說明CT檢查可信度較高;兩位觀察者對EV的觀察結果一致性較好,K值為0.96,說明CT診斷EV的客觀性較高。以內(nèi)鏡檢查作為金標準,第一位觀察者診斷EV的敏感性91%、特異性77%、正確性90%,第二位觀察者診斷EV的敏感性90%、特異性69%、正確性89%。兩者對大EV的診斷敏感性91%、特異性100%、正確性98%。兩位觀察者對CT檢查結果的測量,得出血管直徑與“紅色征”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726(P<0.01)和0.739(P<0.01),說明由CT檢查出的大EV很可能存在“紅色征”。
3 討論
CT門靜脈造影技術,因其在診斷門靜脈高壓靜脈曲張時是無創(chuàng)技術,并能為醫(yī)生提供較高分辨率的圖像、顯示較小靜脈的曲張情況,所以臨床上應用較廣泛,本實驗得出CT與內(nèi)鏡檢查結果相比較,兩者診斷結果與內(nèi)經(jīng)診斷結果的符合率均是90%,說明CT檢查可信度較高兩位觀察者對EV診斷的結果較一致,K值為0.96,說明CT診斷EV客觀性較高;第一位觀察者診斷EV的敏感性、特異性、正確性分別是90%、77%、90%,第二位觀察者診斷EV的敏感性、特異性、正確性分別是90%、69%、89%,說明CT診斷EV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本次試驗中,第一位觀察者,將4例大EV診斷為小靜脈曲張,兩例小靜脈曲張診斷為無靜脈曲張,第二位觀察者將4例大靜脈曲張診斷為小靜脈曲張,1例小靜脈曲張診斷為無靜脈曲張,可能是由于患者的食管壁發(fā)生了折疊或患者個體差異的原因。兩者對大EV的診斷敏感性91%、特異性100%、正確性98%,說明CT對于診斷大EV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兩位觀察者對CT檢查結果的測量,得出血管直徑與“紅色征”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726(P<0.01)和0.739(P<0.01)說明當由CT檢查出直徑≥5mm的EV時,該曲張血管極大可能存在“紅色征”,有破裂的風險,再一次證明了CT對大EV的重要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CT對EV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它不僅可以診斷肝臟疾病,最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對EV程度的評價,預防EV破裂出血的風險,為醫(yī)生提供了有效的診斷價值,更是為臨床上的門脈高壓患者帶來了福音。
參考文獻
[1] 沈敏,朱康順,孟曉春,張健生,劉凌云,單鴻.門靜脈高壓癥EV的CT診斷及出血風險預測.中華醫(yī)學雜志,2010,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