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總結2127例院前急救體會。
方法:對2127例院前急救病歷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除33例到達現場已死亡未能搶救外,余均進行了積極的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成功率達96%、猝死搶救成功率為1%、院前急診病死率為4%。
結論:院前急救的根本任務是BLS和ACLS,本文總結的“院前急救三、四、五”的方法是切實可行有效的。
關鍵詞:院前急救 心肺復蘇 體會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94-02
院前急救(first aid)是急診醫療服務體系(EMSS)的首要環節,在急危重癥患者的發病初期如能給予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級生命支持(ACLS)可為院內急救贏得時間和條件,從而減少急危重癥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本文總結我院120急救隊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7月1日共2127例院前急救(總出車2373次,其中空駛246次)體會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我院2127例院前急診病例中男性1535例(72.2%),女性592例(27.8%)年齡0—99歲。疾病分類見附表。
1.2 急救方法。筆者就上述疾病的院前急救方法總結為“三、四、五”?!叭保簽?20院前急救所要遵循的三大原則。即保存生命第一,恢復功能第二,顧全解剖完整性第三的原則,簡而言之院前急救救命不救病。“四”:為快搶、快診、快救、快送。快搶,指從交通、生產、家庭事故現場或自然災害現場中迅速將傷員搶救到安全地帶,要爭分奪秒避免繼續或再次損傷。如煤氣中毒早期,將病人轉移至空氣充足的地方可使患者有很快蘇醒??煸\,院前急救因起病急劇、時間緊張、條件限制、病情復雜等而快速做出全面準確的診斷是困難的,所以要求急救醫學醫生應具有通科醫學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及實踐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到判斷致使患者發病的主要疾病或者主要癥狀和體征是什么。快救,根據傷情病情在轉送之前要全力搶救患者生命,確保呼吸循環功能穩定,尤其要關注那些因窒息、昏迷、休克而無力言語的沉默者。快送,經急救處理,生命體征平穩、外出血控制,骨折簡單固定等后在醫護人員的陪護下將病人快速送到就近醫院或者有條件的??漆t院進一步診治。既不能拖延時間,又不能拉上就跑?!拔濉保褐冈呵凹本鹊年P鍵是確保傷病員呼吸循環體征平穩,為進一步救治奠定基礎,具體措施有五項。①心肺復蘇,對心跳呼吸驟停者應立即實施有氧輔助呼吸或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②解除窒息,對有窒息紫紺者應迅速置患者有利體位,解開其衣領,清除口咽部異物,血塊和分泌物等,用臺鉗牽引舌體向外防止舌后墜,對咽喉水腫呼吸道梗阻者可用粗穿刺針經環甲膜插入氣管使之通氣。③搶救休克。休克代償期通過吸氧、止痛、止血和簡單固定骨折等預防休克,一旦考慮休克應立即開通靜脈甚至多條通路,迅速補液維持有效循環血量,必要時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保證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如懷疑內出血應火速轉往有條件的醫院救治。④改善呼吸。對于過敏性哮喘患者著重緩解呼吸道痙攣,而心源性哮喘給予強心劑是很必要的,對于肺心腦病患者可考慮使用呼吸興奮劑;對于開放性氣胸患者先用厚敷料緊堵其胸壁傷口變開放性為閉合性;對于多發肋骨骨折伴有胸壁軟化傷員宜對其進行胸帶加墊壓迫包扎以防止反常呼吸;對張力性氣胸者需在其鎖骨中線第二肋間緊急穿刺排氣等等改善呼吸措施。⑤對癥治療,急則治其標,待病情緩解再治其本。如高熱退熱,高壓降壓、止疼止驚、解決促醒等。
1.3 急救結果。全部病例均于接到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命令后3~25min到達現場,其中33例到達現場已死亡未行搶救,猝死1例,成功復蘇1例,196例在病家救治好轉未入院,余21例經現場急救處置安全轉送各相關醫院進一步診治。院前急診病死率為1.55%,猝死搶救成功率為1%。院前急救成功率為98.45%。
2 分析討論
2.1 院前急救病例的組成。從本文院前急救病例中分析,占前五位的分別是各類創傷、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除各類創傷外,余四位符合城市社區六種慢性病患病率。據我院社區服務中心統計城市社區六種慢性病分別是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慢支和腫瘤。創傷占首位及多數,常為交通事故損傷、工傷、打架斗毆損傷等。這類疾病也是急診死亡的主要原因,符合現代人類急診死亡死因統計數據,其中,心源性猝死占14%,多發性創傷占39.5%,腦血管意外占12%,其它占0.3%[1]。第六位急腹癥常見為急性胃腸炎,上消化道出血穿孔、膽絞痛、腎絞痛,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等。第七位各種中毒常見為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農藥及藥物中毒等。第八位的產科急診以難產、產科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常見。筆者曾接到一產家呼救,急速趕赴現場初步診斷為第一胎足月臀位臨產,胎頭嵌頓,新生兒窒息。如果不做處置立刻轉移到醫院婦產科或請??漆t生到產家手術,新生兒死亡的可能性極大,情急之下在征得家屬同意后即行會陰側切,臀牽引術及新生兒徒手心肺復蘇術,窒息新生兒搶救成活,產婦轉危為安[2]。第九位小兒高熱驚厥,發熱原因常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小兒肺炎等。第十位其它,常見為腫瘤晚期、癲癇發作、精神心理疾病、溺水等等。
2.2 EMSS的啟動與CPR。院前急救的根本任務在于基本生命支持和高級生命支持[3]。本文所總結的“院前急救三、四、五”的方法是切實可行有效的。盡早啟動EMSS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我院120車輛到達現場平均反應時間為11min,在院前急救中危重病例搶救成功的關鍵是及早靈活地實施心肺復蘇(CPR)。筆者曾接診一位突然暈倒在地由目擊者呼救120的60歲老年患者,6分鐘趕到現場,查患者仰臥在地,神態昏迷,瞳孔散大,無心跳呼吸,大動脈搏動消失,心電圖示室顫。立即拳擊除顫,人工氣囊輔助呼吸和胸外按壓,與此同時由護師執行開通靜脈給予利多卡因和腎上腺素等藥物,數分種后患者瞳孔回縮,心律轉為竇性,自主呼吸恢復,血壓上升,神志清醒后送往醫院CCU進一步處理。這例心源性猝死搶救成功的體會首先是即時,患者心跳呼吸驟停到實施CPR時間未超過“黃金8分鐘”。現代醫學認為腦細胞在缺血缺氧情況下大約在6~8分鐘內死亡,也就是說心跳呼吸驟停到實施CPR的時間差與生存率呈負相關。有統計顯示5分鐘內實施復蘇成活率可達41.38%,超過6分鐘存活率僅4%,超過8分鐘幾乎不可能。其次是靈活的拳擊除顫和院前高級生命支持。由于室顫發生2min內心肌應激性良好,在現場無電除顫設備的情況下,即時采取有力的胸前捶擊常有可能轉律成功。因捶擊可產生20焦耳電能達到心室除顫的目的,使復蘇成活率提高,這種操作簡便不需設備不花錢且爭取了救治時間[4]。第三,院前心肺復蘇不必拘泥于傳統的ABC程序,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可采用CAB、BAC等程序。在新生兒窒息搶救中以清理呼吸道、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即ABC程序為主的CPR成功率很高。比如人們在院外因懼怕傳染不愿口對口呼吸,由于受到ABC框架所限而什么不做,即使在院內因一味等待專業人員進行氣管插管而延誤CPR搶救時機的情況時有發生。國際CPR與ECC(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規定:如給成人患者復蘇時不愿或不能口對口呼吸,則應開始即行胸外按壓。研究表明,因胸外按壓時的心排出量只有正常的25%,降低了維持通氣灌流比例所需的通氣量,加之血液中含有部分氧,只要胸外按壓建立循環暫可維持大腦和重要器官的氧供[5]。另有報道通過單一胸外按壓使胸廓起伏自動通氣,可維持接近正常的每分通氣量。
參考文獻
[1] 蔡平平,廖心得,陳玉喜.122例急診死亡病例分析.臨床急診雜志,2004,5.4:26-27
[2] 姜碧洋,孔欣,梁少玲等.院前急診手術在產科急危重癥搶救中的應用價值.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4.23:426-427
[3] 呂傳柱.中國院前急救的標準化問題.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4,13:571-572
[4] 景炳文,王一鏜.心肺復蘇救治中爭議問題的商榷.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4,13:212-214
[5] 王立新,程顯聲.準確把握心肺復蘇程序.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2,1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