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健康水平的發(fā)展,人類的壽命普遍延長,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越來越明顯,老年人的口腔疾患也隨之受到相應的重視,但在治療時口腔疾患會受到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的影響。本文探討了老年患者在進行活動義齒修復時出現(xiàn)的生理及心理特點的護理。
關鍵詞:老年患者 生理特點 心理特點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07-01
隨著文化、科學、經(jīng)濟和醫(yī)療保健的發(fā)展,人類的壽命普遍延長,老年人在社會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人口老齡化的現(xiàn)象已日趨明顯,每個老年人的口腔都有或多或少的問題,而牙體、牙列的缺損,尤其牙列的缺失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方面。在給老年人進行口腔修復及護理的同時,更應該重視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在治療中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才能設計和制作出更適合老年人的修復體,對保持老年人群身心健康,延年益壽,提高生活質(zhì)量有重要意義。
1 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點
1.1 生理特點。
1.1.1 全身變化。老年人身體的各個器官都呈現(xiàn)增齡性變化,身體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易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腦血管病等全身性疾病。會有行動不便,適應和理解能變差,記憶力減退,身體耐受力低下,不能很好的配合醫(yī)生。某些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會影響到口腔疾病的治療。
1.1.2 口腔的變化。
1.1.2.1 牙齒。缺牙數(shù)量多,占全口牙列的四分之一以上時,就會影響到口腔的正常功能,余留牙頜面磨損過多,伴有齲病、楔狀缺損、松動、殘根、牙齦退縮、食物嵌塞、伸長松動等。
1.1.2.2 牙槽骨及頜骨。牙缺失后,牙槽骨會逐漸吸收萎縮,隨著全口牙列的缺失,上頜骨的外形逐漸縮小,下牙弓逐漸變大,面下三分之一距離變短,使上下頜關系失調(diào),影響美觀、功能。
1.1.2.3 黏膜和唾液腺。老年人口腔黏膜變薄、色淡干燥,彈性下降,若有破損愈合能力較慢,常有口干、燒灼感和味覺異常。唾液流速較慢,機械沖洗作用下降,口腔自潔能力變差,抗菌作用減弱,易患齲病和感染性疾病。
1.2 心理特點。老年人由于身體各器官功能逐漸退化,臨床上會表現(xiàn)出與其他人群不同的心理特點。
1.2.1 固執(zhí)心理。有些老年人性格較固執(zhí),常會根據(jù)其他患者的修復效果而不顧是否符合自身條件,堅決要求醫(yī)生給予同樣的修復方式,醫(yī)生和家屬勸說也無效,難以溝通。
1.2.2 急躁和期望值過高。老年人耐受力較差,若等候時間較長,修復過程復雜,易導致急躁情緒。由于對口腔修復知識的缺乏,修復后不愿意復診,希望一次就能完成修復治療,渴望義齒有天然牙一樣的美觀、自然和功能等過高的心理期望值。
1.2.3 其他方面。部分患者由于經(jīng)濟的困擾和對口腔疾病認知程度的不同,認為自己年齡大了,花錢裝假牙不值得,即使缺牙也不愿意去醫(yī)院修復。
2 修復治療的護理
2.1 治療前的護理。護士應熱情接待病人,言行禮貌,幫助患者克服緊張情緒。在進行修復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老人交談,向病人介紹修復體的種類、優(yōu)點、缺點及所需費用,并選用與缺牙相似的修復體標本讓病人觀看,使其對修復體外觀有初步了解。告知患者義齒與天然牙不同,結合病人的口腔情況將預期效果告知病人,治療后能夠部分恢復病人的口腔功能,每個人都能很好的適應義齒,由于個體的差異,會表現(xiàn)在適應時間長短不一樣,讓病人對修復的義齒有正確的認識。應尊重和關心老年患者,增強患者配戴義齒的信心,并與家屬進行溝通,取得家庭的支持與幫助,愉快的接受口腔修復治療。根據(jù)患者的要求及經(jīng)濟情況,幫助選擇合適的義齒,對治療過程給予詳細的解釋,建立良好的醫(yī)護患關系。一般老年人的行動比較遲緩,可幫助攙扶到牙椅上,將治療時所需物品準備好。
2.2 治療中的護理。在治療中修復體的設計和制作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特點,活動義齒是老年修復治療的主要方法。老年人身體耐受力較差,治療時應盡量遷就患者取舒適體位,告訴病人,若有不適可舉手示意,切勿亂動和抓醫(yī)生操作的手,以免鉆針損傷口腔組織。若病人起坐比較困難,治療時應使用吸唾器或護士幫助患者起身漱口,在冬天應配備溫水。如治療時間較長,應讓病人休息片刻,以減輕長時間張口所產(chǎn)生的疲勞。在備牙時,應檢查車針是否穩(wěn)固,防止脫落。在修復治療的過程中護士應密切配合醫(yī)生,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意識的變化,告訴患者在取模時材料有一定的流動性,可能會引起惡心等不適,并告知如何配合醫(yī)生以減輕不適的方法,及時安撫患者情緒,使其精神放松,協(xié)助醫(yī)生對老年患者順利完成治療。
2.3 治療后的護理。耐心、詳細的向患者介紹義齒的摘戴方法、注意事項和口腔衛(wèi)生保健知識宣教。告知病人初戴義齒時有明顯的異物感,發(fā)音不清,口水增多等現(xiàn)象,耐心戴用1~2周即可習慣,要鼓勵患者多說話,多練習,逐步適應。告知患者義齒和天然牙不同,不可能恢復到天然牙的咀嚼功能,美觀效果也有一定的限度,從而幫助患者建立切合實際的期望。戴義齒后如感疼痛可暫時將義齒取下休息,但在復診前須戴上義齒并至少使用2小時以上,這樣能準確找到痛點,便于醫(yī)生修改。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聽力差,記憶力差,理解能力差,動作遲緩,要求家屬盡量陪護,還要將注意事項寫在紙上交與患者及家屬。以前配戴過義齒的病人,會前后比較義齒,要鼓勵病人堅持配戴新義齒,才能適應義齒,讓其發(fā)揮功能作用。
3 義齒的護理
義齒的護理對所覆蓋的基牙及牙周組織的健康有重要意義,合理的義齒護理可清洗掉義齒基托上的軟垢、細菌及念珠菌,防止菌斑形成及細菌釋放毒性產(chǎn)物,從而保護覆蓋基牙及牙周組織健康,預防義齒性口炎的發(fā)生。護理措施包括:
3.1 每次進食后,應及時將義齒取出清洗并漱口,睡覺前將義齒摘下,泡在冷水中,以維護口腔組織健康。
3.2 每日用牙膏和牙刷清洗義齒,不可用酒精和沸水浸泡,否則義齒會變形。
3.3 用專用的假牙清潔片定期浸泡,可有效去除菌斑和色素。
4 健康教育
4.1 定期口腔保健檢查。耐心詳細的講解,宣傳口腔保健知識,加深患者對健康知識的了解,可達到有病早治、無病預防的目的。
4.2 合理膳食,提高機體抵抗力,糾正不良習慣,戒煙、戒酒。
4.3 增強使用義齒信心。鼓勵病人建立信心去練習,盡量將義齒戴在口中練習使用,義齒需耐心使用,逐步適應,一些不適癥狀數(shù)日內(nèi)即可消除。
4.4 做好復診前的準備工作。為了準確的找到疼痛點和減少復診次數(shù),復診前半天須戴義齒,復診時囑患者咀嚼食物反復試用并調(diào)整。
4.5 做好隨訪工作,定期電話隨訪,給予健康指導。
參考文獻
[1] 楊艷麗,俞雪芳,吳良燕等.老年患者口腔修復的護理.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4(3):168-169
[2] 杜玉芳,鄭杰,黃云等.老年患者口腔修復護理體會.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18):160-161
[3] 趙佛容.口腔護理學.第一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