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有效的頸椎病中醫護理和健康指導。
方法:對我科87例頸椎病患者采用藥物、針灸、按摩、牽引等方法治療、護理和保健指導。
結果:治愈40例、顯著療效30例、有一定療效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0%。
結論:對頸椎病患者采取綜合的中醫治療、護理以及有效的健康指導,能夠有效的治愈頸椎病,恢復患者的健康。
關鍵詞:頸椎病 中醫 護理 保健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09-01
1 臨床資料
我院骨關節二科2011年6月~9月收治的87例頸椎病患者,男57例,女30例,平均年齡為52歲,病程3周~4年。主要癥狀為頸項疼痛,頸部不能靈活轉動,肩部及上肢感覺麻木、觸電感,經X線可見頸部軸線變直、中斷,存在骨質增生或椎間隙變窄的情況,可判斷為頸椎病患者。按照中醫治療的原則對這些患者治療、護理,治療時間為5天~60天不等,治療后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者40例、治療后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者30例、治療后癥狀減輕者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0%。
2 中醫治療
2.1 推拿按摩。病人取坐位,用滾、按、拿等手法按摩頸椎及肩部,放松肌肉、活血化瘀,對于神經根型的頸椎病患者可針對性的用手法牽引,以擴大頸椎間隙;也可病人取坐位、頭前趨,醫生右手用拇指按壓病變頸椎的棘突,左手向上方拖患者的頦部,使患者向患側扭轉頭部。按摩的主要目的是活血化瘀,可配合熱敷,促進血脈通暢。
2.2 針灸。使用毫針中等刺激病變頸椎的風池、大椎、外關等穴20~30分鐘,一日一次,一療程10次;使用水針快速刺入肩中俞、大杼等穴位,可推入當歸和丹參,每日一次,10次一個療程,療程之間要間隔4天。
2.3 牽引。患者取坐位,頭部前傾,牽引物的重量為3~5kg,每次半個小時,每日1~2次。可根據患者的反應具體調節牽引的重量和時間。
2.4 中藥。因中醫理論是“肝主筋、腎主骨”,所以認為頸椎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肝腎兩虧、氣血不暢所致。所以中藥治療要按照補肝益腎、活血化瘀、疏風通絡的原則。方用葛根桑枝湯:葛根30、桑枝15、防風15、川芎10、黨參15、白芍30、白術15、桑寄生30、烏蛇15、全蟲10、靈仙15、甘草10[1],再根據具體的臨床癥狀辯證加減藥物,如頭暈者加入麻10、珍珠母30、龜板30。
3 中醫護理
3.1 一般護理。囑患者臥床休息,保證病區和病室的溫度,避免感染風寒加重病情。氣溫較低會使頸部肌肉收縮,減慢頸部的血液循環、加重頸椎的疼痛,所以,頸部的保暖措施非常重要,在患者出門時告知患者戴圍巾或穿高領衣服。頸部處于正常的生理姿勢也很重要,協患者采取低枕仰臥位,切記不要采取俯臥位。對于頸椎突出明顯者,適當增高枕頭,頸椎僵直者頸下應放置小枕,避免頸椎進一步損傷。病室內采光充足,溫、濕度適中,保持空氣清新。
3.2 心理護理。因頸椎病病程過長,且很多患者久治不愈或愈后復發,逐漸產生焦慮、煩躁、驚慌、失去信心等負面情緒,這都不利于病情的治療和恢復。護士應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隨時觀察患者的心理動態變化,為患者耐心講解本病并非無法醫治,幫助患者了解治療是一個慢性的過程,需要患者的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對于患者的疑問和顧慮及時給與解答,認真傾聽患者的傾訴,疏導患者的急躁情緒、安慰患者、鼓勵患者勇敢面對疾病,同時向患者講解按摩、針灸、藥物等治療的注意事項和治療效果。
3.3 病情觀察。護士是與患者接觸最多的醫務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學會觀察病情,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治療期間的相關并發癥。如果患者出現眩暈、看不清事物、心律失常等突發癥狀,應及時配合搶救。頸部按摩時,根據患者的康復效果選擇合適的手法。牽引過程中,根據患者的病情采取臥位或者坐位,牽引的重量應該從3kg開始逐漸增加,最大可達10kg,密切觀察患者的狀況,如患者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感覺,適當減輕牽引的重量,不能緩解或癥狀加重者,應遵醫囑暫停牽引。針灸時也需要注意患者的反應,根據情況協助醫生更換穴位。
3.4 飲食護理。因本病的患者多為中老年人,該人群的身體素質較低、脾胃功能較差,所以飲食護理上要格外注意,提供適當的清淡、溫熱的食物。飲食量適當,避免食用過少,達不到營養的需求,更不要食用太多,增加脾胃負擔。食物中要富含營養、易消化,囑患者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促進胃腸蠕動、避免便秘。
3.5 功能鍛煉。幫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指導患者正確的擺頭轉頸的方法,拿頸項的手法和力度。
3.6 健康教育。①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成健康的意識,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處于低頭狀態,盡量保持頸項平直,如果工作性質無法避免的長時間低頭,要適當的抬頭活動頸部,使頸部得到放松,避免頸椎退行性變的過早發生。②已經患有頸椎病的患者,更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減少工作量,增加休息的時間,病情嚴重者,需要絕對休息,盡量臥床休息,積極配合治療,早日獲得康復。③頸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長時間的吹風扇、空調,由于寒冷及潮濕會加重頸椎病的病情,所以患者應盡量避免長期處于低溫度或寒冷潮濕的環境中,在冬天或氣溫較低的時候應注意頸部的保暖,適當的使用圍巾或穿高領的衣物。④頸椎病患者避免上肢過度負重,因上肢肌肉過度緊張、勞累可以傳到給頸椎,引起頸椎疼痛,所以患者應盡量不參加重體力勞動,以免使頸椎受到牽拉,加重病情或病愈復發。
4 結果
87例患者中,治愈40例、顯著療效30例、有一定療效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0%。
5 討論
雖然中醫學中沒有“頸椎病”這一學名,但是根據頸椎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將其歸為中醫學的“痹證”等范疇,中醫角度認為,該病的致病原因是頸部長期處于勞累狀態使頸椎發生慢性勞損,進而出現退行性變,再加上寒、冷、濕等因素的影響,使頸部出現氣血不暢、脈絡不通等狀況。采用按摩、牽引、針灸和中藥治療的主要目的便是活血化瘀、驅風散寒、舒筋通絡。治療過程中正確的護理措施和保健指導,使患者減輕了對疾病的恐懼,增加了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提高了頸椎病的治愈率,減少了愈后復發,為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紅梅.中醫治療頸椎病的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