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90例冠心病住院治療患者病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平均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實施常規護理;治療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
結果:治療組患者冠心病癥狀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在治療期間出現負性情緒的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住院接受治療的實際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結論: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 冠心病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31-02
冠心病是目前臨床醫學界公認的一種對患者的心身都會產生非常大的負面影響的一種疾病,相關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冠心病患者都會同時合并伴有焦慮、抑郁等一些負性情緒,這些不良情緒不僅僅會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會對患者的病情治療和預后起到一定的負面作用[1]。本次研究中選取90例冠心病住院治療患者病例,對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其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在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間隨機抽取90例冠心病住院治療患者病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36至82歲,平均58.3歲;患病時間1至16年,平均5.2年;治療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38至81歲,平均59.1歲;患病時間10個月至18年,平均5.6年。研究對象自然資料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實施常規護理;治療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主要措施為:①因素評估:在患者入院的當天,由一名指定的護理人員對影響患者健康的一些心理和社會因素進行詳細準確的評估。根據評估所得到的具體結果,并與患者的個人實際情況相結合,為其制定一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計劃;②家庭及社會支持: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鼓勵患者的親友盡可能多的來院對患者進行探視和陪護。社會支持要進一步強化,使患者的心理能夠處于一個最佳狀態,從而使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顯著增強,并能夠更加積極的配合進一步的治療;③心理護理:在對患者的疾病有關知識進行介紹的基礎上,護理人員應該進一步耐心聽取患者的一些訴說,與患者的家屬配合給患者以盡可能多的關心、支持及鼓勵,并根據患者的實際心理特點做好相關的心理護理工作,使患者的心理壓力在最大程度上得以解除,保證患者更夠較好地應對疾病治療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使其適應能力明顯增強;④放松療法:每天早晚都應該指導患者做勻、深、細的呼吸運動,每次運動的持續時間控制在10min左右,以使患者的肺活量擴大,使血氧的含量增加,鼓勵患者根據個人的具體喜好對音樂曲目進行選擇,并定時欣賞[2]。對兩組患者冠心病癥狀控制效果、心理狀態情況、治療時間進行比較。
1.3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顯效:患者胸悶、疲乏、心悸等癥狀已徹底得到改善;有效:患者胸悶、疲乏、心悸等癥狀的改善幅度明顯,可以進行常規運動;無效:癥狀表現沒有得到任何改善[3]。
1.4 數據處理。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X±S),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組間對比進行X2檢驗,P<0.05表現差異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明顯。
2 結果
2.1 冠心病癥狀改善效果。對照組患者經臨床常規治療后冠心病癥狀治療效果為:顯效13例,有效21例,無效11例,治療總有效率75.6%;治療組患者經臨床常規治療后冠心病癥狀治療效果為:顯效17例,有效25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93.4%。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心理狀態。對照組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期間出現緊張、抑郁、焦慮、恐懼的人數分別為9(20.0%)例、12(26.7%)例、8(17.8%)例、6(13.3%)例;治療組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期間出現緊張、抑郁、焦慮、恐懼的人數分別為2(4.4%)例、1(2.2%)例、1(2.2%)例、0(0.0%)例。兩組患者不良情緒發生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2.3 治療時間。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5.2±2.4)d,治療組患者住院時間為(8.4±1.9)d。兩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體會
對冠心病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一下幾點問題:①充分利用整體護理模式的優勢:責任護士對應該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進行最為全面的評估,對其心理、生理和社會狀態進行了解,并根據評估過程中所發現的一些問題制定護理方案;②建立相信關系:通過盡可能多的與患者進行有效交談,使患者能夠充分發泄出內心所壓抑的感受,對患者的主訴要耐心傾聽,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
參考文獻
[1] 陸崢,蔡軍,張懷惠,等.心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上海精神醫學,2009,15(14):119-120
[2] 戚厚興,張作記,馮學泉,等.心理行為干預對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礙患者生活質量及主觀幸福感影響[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9,17(14):799-800
[3] 李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分析與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0,15(14):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