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腎病患者在行動靜脈內瘺術后的護理措施。
方法:對在我院進行行動靜脈內瘺手術的3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術后護理和健康指導以防止感染、栓塞等并發癥,并幫助促進內瘺盡早成熟。
結果:30例腎病患者均無感染和栓塞發生,內瘺全部成熟使用。
結論:對動靜內瘺術后患者實行科學的預防方法和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減少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并促進內瘺成熟。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 血液透析 動靜脈內瘺 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32-01
動靜脈內瘺是維持血液透析治療最常用的一條血管通路,動靜脈內瘺不僅安全可靠,并且經濟實用。由于在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管中呈現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并且自身的血管條件也很差,致使患者內瘺先天不良,這為造瘺手術增添了困難。糖尿病腎病患者行動靜脈內瘺的術后護理實施得如何,對幫助患者的內瘺盡早成熟使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將我院3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內瘺術后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在3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38到68之間,其平均年齡約為56歲。所有患者均為第一次進行行動靜脈內瘺成型術。其中有10例患者是行鼻煙窩內瘺手術,20例為行標準內瘺手術。患者每周做碳酸氫鹽透析2—3次,每次持續四個小時,血流量約為每分鐘200—250ml。
1.2 結果。3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靜脈內瘺手術均已成功;在手術后的第八周,患者的內瘺開始能夠正常使用;手術以后,患者沒有出現感染、栓塞等并發癥狀。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做動靜脈內瘺術要選擇患者非優勢手臂上肢的血管,為了保證手術的成功率,應使用多普勒超聲檢查了解患者血管條件;對造瘺側肢體的血管要加以保護,避免在術側穿刺或者手臂抽血,防止抓傷術側手臂皮膚,并且皮膚要保持清潔;安排并做好血生化、血常規、凝血時間等一些術前輔助檢查工作[1]。
2.2 內瘺的初期使用。
2.2.1 穿刺的選擇。為避免穿刺點過近而引起動脈狹窄,所以穿刺點應選擇在遠離吻合口大約5厘米以上的地方,在進針時要使針頭與血管上的皮膚呈30°角。為減少對血管內壁的損傷,防止形成血栓,動脈穿刺點和靜脈穿刺點之間要相距10厘米以上。做紐扣式穿刺的病人很少,一般均為繩梯式穿刺。要輪流更換穿刺的部位,不能夠定點穿刺,不然會容易引起滲血或者形成假性動脈瘤。
2.2.2 護理人員的選擇。為了保證能夠一次性手術成功,初期穿刺要選擇有經驗、技術熟練的護理人員來進行操作。如果第一次穿刺沒有成功,應該馬上拔針,切記反復出入,避免損傷血管內膜而引起動脈狹窄或內瘺腫脹。
2.2.3 穿刺點的壓迫。在透析結束后對穿刺點的壓迫至關重要。應該用創可貼將穿刺點遮蓋住,再用長寬均為1.5cm、厚度為1cm的無菌紗布對穿刺點進行壓迫,15—30分鐘即可止血。拔針的角度應為25°,壓迫血管必須在針完全拔出來以后才能夠進行。新瘺使用的血流量應該控制在每分鐘200ml以內,用中指在距離穿刺點1厘米的地方進行點狀壓迫[2]。
2.3 術后護理。
2.3.1 抬高患肢。在手術以后要叮囑患者經常將患肢抬高至30°左右,這樣可以促進靜脈回流,減輕末梢水腫;避免靜脈近心端受壓[3];術側上肢禁止扎止血帶或者測血壓等;在術后24小時內要密切觀察內瘺側手指末梢循環以及收支是否有發涼、蒼白、活動受限等血供障礙現象,要防止竊血綜合征的發生。
2.3.2 傷口以及內瘺口的觀察。術后要囑咐患者,不要讓術肢進行著力支撐等活動,避免傷口出現滲血的現象。醫護人員和患者均要注意觀察傷口是否有滲血、滲液、疼痛和紅腫等現象,令傷口敷料始終保持清潔干燥,并使用無菌技術進行更換敷料,指導患者注意保持局部皮膚的衛生和清潔。如果患者有疼痛感,應該根據其癥狀給予止疼藥劑。術后24小時內對患者內瘺口的血流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可用手觸摸,感覺有無震顫,也可以用聽診器聽診,確定有無血管雜音。在此基礎上還要叮囑并指導患者每天堅持檢查內瘺是否通暢。
2.4 飲食護理。糖尿病腎病患者造瘺術以后的飲食要按照糖尿病患者飲食的原則進食,讓患者能夠攝入足夠的優質蛋白和維生素,這些營養可以幫助患者愈合內瘺,使內瘺盡早成熟。
2.5 功能鍛煉。糖尿病腎病患者在接受造瘺手術并成功后的第三天開始,便可以每天在瘺口上做濕熱敷,在早、中、晚三個時段分別進行一次,水溫要控制在42攝氏度左右,每次持續三十分鐘即可。如果在術后一周后傷口沒有特殊的變化,便可以用術側手臂反復擠壓握力球,如果頭靜脈怒張則為有效。力度應該循序漸進由小到大,逐漸增加握力的頻率。可以讓患者將握力球隨身攜帶,隨時隨地的進行鍛煉,既方便又有效。如果血管充盈程度仍舊不明顯,可以用止血帶為術側上臂加壓,從而使靜脈血管中度擴張。持續15—30秒后放松,這樣連續做30分鐘,每日4次,可以幫助血管壁增加彈性、促進內瘺早日成熟。由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管條件差且恢復較慢,內瘺成熟的時間也相應的延長,啟用時間一般在6—8周,有時甚至要更長時間。
3 討論
內瘺是維持性析患者的生命線,而很多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常常伴隨著血液粘稠度增高、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等癥狀,這些又加大了腦血栓的形成幾率。并且糖尿病腎病患者動靜脈內瘺不易成熟,容易引起狹窄、血栓、閉塞、假性動脈瘤等并發癥的發生。所以,糖尿病腎病動靜脈內瘺術后的護理對于患者來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穿刺部位的選擇、進針角度和方向的把握、穿刺方法的運用以及恰到好處的對穿刺點進行壓迫等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的使用都對延長患者內瘺的使用壽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我院進行行動靜脈內瘺手術的30例患者,均采用這種科學先進的行動靜脈內瘺的術后護理措施,沒有任何1例出現術后并發癥,并在護理中,內瘺呈現盡快成熟的趨勢。這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的護理措施。
參考文獻
[1] 徐斌,季大璽.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狹窄及血栓形成的處理[J].腎臟病與透析移植雜志,2005,14(2):154
[2] 王岷,動靜脈內瘺早期使用的觀察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5,10(11):1651—1652
[3] 汪吉平.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護理[J].蚌埠醫學院學報[J],2006,7(4)48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