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心理干預在婦產科護理中,為減少患者心理不良因素對康復預后的影響及應用體會。
方法:對我院婦產科2009年3月~2010年6月,經心理干預措施的160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是人性化護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結論: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有效減少患者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不但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更強化了護士的責任心,也是保證患者治療順利及康復的重要條件之一。
關鍵詞:心理干預 婦產科 應用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33-02
隨著時代進步和醫療模式的改變,以往的護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人性化、整體化護理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心理干預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在對婦產科患者的日常護理中,發現患者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特別引產孕婦,緊張、顧慮心理,擔心手術對今后生育造成影響,對護士工作不配合等情況。因此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緒,消除緊張與恐懼感,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是順利治療和日后康復預后的關鍵因素[1]。對我院婦產科2009年3月~2010年6月,經心理干預措施的160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體會如下:
1 臨床資料
160例患者均來自我院婦產科2009年3月~2010年6月間經心理干預措施的患者。年齡為:16~45歲,平均年齡為:30.5歲。其中:人流術48例,剖宮產術86例,子宮切除術9例,宮外孕手術15例,經腹子宮肌瘤手術2例。
2 不良心理反應
2.1 恐懼心理反應。在手術進行后,主要臨床表現為莫名的,不自控的恐懼、緊張、易激惹、多慮、愛挑剔、無法對不同醫護進行配合,導致影響治療及護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蓪е滦g后的心慌、頭暈、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思維緩慢、食欲不振等應激性心理問題的產生,較常發生自身組織臟器的缺失感及術后性功能、生育能力、女性特征,正常的家庭起居生活等的缺失感。
2.2 抑郁心理反應。大部分女性患者對子宮的解剖知識,及子宮生理結構的認識存在誤區,導致大部分患者,會憑自我意識來進行判斷子宮缺失會導致性生活、肥胖、提前衰老發生,進而產生強烈的壓抑感、自卑感。日常生活行為上較長時間表現不開心、不愿動、不愿說、易激惹、孤獨、睡眠不佳、食欲不振、不愿主動關心其他的人或事及同他人良好的接觸等,害怕手術會導致嚴重后果會對生活、工作、也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2.3 失望悲觀心理反應。較常見于性格內向,病情較重的患者。較長時間的身心折磨,病情程度逐漸惡化加重,對手術治療的方法喪失信任及自信心,導致絕望的心理問題的表現,主要為悲憤、冷漠、拒絕手術治療、失望不合作,嚴重心理問題的患者,還會伴有輕生自殺的念頭。
2.4 封閉心理反應。導致封閉心理的因素,排除患者自身性格原因外,還因離開家人及對陌生的生活環境不適應、缺少安全感,四周環境的角色變化,導致患者產生自我封閉心理反應。主要表現為:淡漠不愿主動同人溝通,常會伴有孤獨、緊張,在進行檢測問題回答時比較猶豫不定。
3 心理干預措施
在婦產科手術大多都涉及到女性患者的隱私部位,因此醫護人員在護理過程中,不能將患者信息和病情透露給無關人員。對患者護理中,注重患者隱私保護,在病房有其他患者家屬在的情況下,不要大聲討論患者病情,以免患者產生心理壓力。在術前護士應進行術前訪視,告知患者以及家屬手術方法以及治療效果,對患者和家屬提問進行一一解答,做到細致耐心、言辭誠懇[2]。
3.1 對待失望悲觀,甚至出現自殺傾向的患者,應進行更進一步的深入心理疏導,囑咐其家屬增加關心及關注程度,注意平時說話及做事的語氣和態度。鼓勵患者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及思維模式,增加患者心理反應的緩解和康復。
3.2 對待年齡較大及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應增加關心程度對其進行更加細致的護理干預措施,由于接受能力及理解問題的方式不同,需依據患者的文化程度進行心理疏導以解除患者的顧慮。要增加對患者的照顧及關心,語氣平緩,盡量詳細生動的進行講解有關知識。以保證患者及家屬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增加巡視及查房的次數,以便于及時解決患者的新進問題,及避免嚴重性事件的發生及發展。將事態的發展的嚴重性及危險性降到最低。
4 討論
產婦在術前普遍存在緊張、恐懼、焦慮等心理反應,術前訪視能有效地降低產婦緊張、恐懼、焦慮心理。通過對產婦術前心理護理,使產婦感到被尊重和被關心,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與安全感,這樣產婦情緒穩定,精神輕松,從身心兩方面為主動配合手術做好準備。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更加人性化的對待術后的患者,以增加患者的幸福指數,加速患者回到正常生活及工作的軌道,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護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應,針對其采用人性化護理措施,可有效的緩解患者在術后的心理焦慮、恐懼及緊張的情緒,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增加患者配合治療,有效減少術后的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可有效的提高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玲,王愛華.心理護理在婦產科臨床中的作用[J].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3,7.669-670
[2] 許志娟.淺析婦產科心理護理的臨床作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9,154-155
[3] 潘小燕.手術室護士對剖宮產婦的心理護理[J].中外醫療,2011.8.153-153
[4] 楊桂芝.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的影響分析中國醫藥指南[J].2011.11.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