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胰十二指腸切除的臨床護理方法。
方法:通過護理在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間在我院進行手術的患者37例,其中術后有并發癥者7例,通過術前、術后護理總結護理經驗。
結果:通過護理人員的科學和專業護理,3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結論:我院的護理水平得到患者的認可,通過積累護理經驗,進一步提高護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護理方法 患者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39-02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在我院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患者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齡37—70歲,平均49歲。37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12例患者進行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通過手術治療,術后并發癥狀況如下:手術刀口感染者2例,胰漏3例,膽漏1例,腹腔內出血1例,共有7例患者在術后出現不同類型的并發癥,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8.9%。有并發癥和無并發癥者均經正確治療和精心護理下痊愈出院。
1.2 護理方法。
1.2.1 術前護理。術前心理護理: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包括探查、切除和消化道重建3個主要步驟。胰十二指切除術是一種手術操作復雜并且創傷大、切除病變組織多的一種常見腹部外科手術。由于患病期間患者由于患者經常性的疼痛,所以對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懼所以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說明其自身的患病情況,手術的大致操作流程,手術后疾病的好轉恢復情況,通過與病人的對話交流,得知患者的心理疑慮和矛盾、恐懼等情緒,針對不良情緒進行心理疏導,給予心理安慰,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
術前常規檢查:首先應該檢測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壓等基本生命體征。由于手術創口大,出血量較多,還應檢測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化驗肝功,適量補充維生素K做保肝治療,因此患者凝血功能不好,應進行治療病情穩定后再進行手術,手術前三天肌肉注射止血藥,防止手術中并發出血。治療黃疸,主要是保護和改善肝腎功能。同時在手術前的3~5天服用適量抗生素以抑制腸道內細菌生長,服用番瀉葉等溫和瀉下藥排空腸道內的糞便,都可起到降低手術中切口感染率的作用。手術前12小時內禁食禁水,術前當晚清潔灌腸,給予鎮靜劑,保證患者的充足休息。
1.2.2 術后護理。患者手術后由于麻醉效果尚存首先應該采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對于呼吸道分迷物不易咳出者,應該進行霧化治療,術后患者需要留置導尿管、腹腔外引流管、“T”型管、胰腺引流管、空腸造瘺管等管道。護理人員應該準確放置各引流管的位置,牢固固定,防止滑脫、堵塞,同時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監測呼吸、心跳、血壓、脈搏的基本情況,久臥床者,還應當按時翻身,擦拭身體,按摩受壓部位。對手術切口按時、及時換藥,加強營養,術后一周內給予全胃腸道外營養,患者經體外營養,唾液分必減少,容易發生口腔炎癥,故應重視口腔護理,每兩天一次,插導尿管的患者應該每日給其清潔尿道口,防止細菌感染,拔管前應夾管訓練膀胱的功能,準確記錄患者胰液、胃液、膽汁、尿量等數值,術后還應加強心理護理,向患者及時反饋恢復情況,幫助其樹立重獲健康的信心。
1.2.3 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主要有:腹腔出血,應激性潰瘍、胰漏、膽漏、腹腔感染。由于胰十二指腸手術手術創口大、吻合口多,出血量較大,早期的腹腔內出血較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應結合腹腔引流液和觀察患者全身體征及時發現,若患者出現煩躁不安、呼吸急促、血壓下降、面色蒼白甚至出現失血性休克,提示很可能出現腹腔內出血,應當立即給予止血藥,同時輸液、輸液補充血容量,并做好手術止血的準備。本此病例中,1例患者并發出血,早期發現經過治療,已康復出院。胰漏也是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胰漏可以造成胰液的外溢,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和胰脂肪酶對胰臟和周圍臟器進行消化、侵蝕,造成急性的組織壞死和出血等,所以應該加強此并發癥的監測,若患者術后一周內出現右上腹部的劇烈疼痛、發熱、并發黃疸、腹腔引流液突然增多、腹腔淀粉酶增高等癥狀,提示出現胰漏,應該采用負壓吸引胰液,防止胰液的蓄積,患者禁食,進行胃腸道減壓,服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藥物,對胰液侵染的皮膚,可用氧化鋅涂抹,給患者采用靜脈營養支持或者對已肛門排氣患者進行空腸營養液關注的營養支持法。本次患者中有3例胰漏患者,進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康復出院。膽漏是較少見的并發癥,產由于T管的扭曲、受壓等引起,應該密切關注引流的膽汁量和顏色,若出現膽汁量增多伴腹痛、腹脹等提示出現膽漏,應該保持引流管的通暢,負壓引出腹腔內的膽汁,對膽汁感染的皮膚進行清潔,本次有1例患者,進過治療康復出院。腹腔內感染常有出血、胰漏、膽漏引起,應著重與預防,術后早期讓患者采取半臥位利于致炎液體的引流。
1.2.4 營養支持護理。對本次進行手術的患者均采用全胃腸外營養,必要時還應該給患者輸入血漿或白蛋白等增加體抗力和加強營養。營養液應從少量、低濃度開始,逐漸提高輸入量和濃度,溫度在38℃—40℃為宜。術后一周后,腸功能恢復后進清淡流質飲食,進食后觀察有無腹脹、腹痛現象,以后逐步過渡到半流質飲食,最后恢復正常飲食。
2 討論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死亡率較高,據統計國內術后死亡率(30天內)為10%—15%,多由并發癥所致。所以手術后在一般常規護理的同時應特別加強對并發癥的護理,在臨床護理中,只有嚴密、細致地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為醫生診斷及早獲得資料,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才能有效的防止各種并發癥,降低死亡率。因此,完善的護理措施可以保障患者的順利康復。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常規護理方法和技巧,熟悉腹部出血、腹腔感染、胰漏、胃腸道出血等各種并發癥的護理,還應該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于心理有障礙的患者,應及時發現,及時給予心理干預,幫其排解。總而言之,要求護理人員不但需要熟練。專業的技術還需要有責任心,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參考文獻
[1] 江淼.圍術期心理干預的護理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6)494—496
[2] 封國生,黎前德,高宏等.腫瘤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23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