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氣道護理是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成功的關鍵之一。吸痰前氣道濕化,吸痰管的選擇,正確拍背,吸痰方法,吸痰壓力大小都與吸痰效果息息相關。通過對56例機械通氣的新生兒進行合理正確氣道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新生兒 機械通氣 氣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51-01
吸痰是呼吸道護理的關鍵,特別是上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新生兒,合理正確的吸痰對機械通氣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我院新生兒科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使用呼吸機機械通氣搶救56例各種原因所引起的新生兒呼吸衰竭,療效理想。現(xiàn)就機械通氣氣道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56例均為新生兒,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早產兒38例,足月兒18例。其原發(fā)病為:早產兒原發(fā)性呼吸暫停23例,新生兒肺透明膜病22例,新生兒窒息6例,合并肺出血5例。
2 結果
在使用機械通氣治療56例新生兒呼吸衰竭過程中,吸痰得當,及時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所致的通氣功能障礙,52例經搶救成功,4例死亡,最短通氣時間為12小時,最長通氣時間為126小時。
3 氣道護理
3.1 機械通氣前的氣道準備。患兒置于輻射搶救臺,仰臥位,清理口鼻咽部分泌物,插胃管抽空胃內容物,防止胃內容物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肩下略墊高,使頸伸展氣道平直,利于氣管插管,避免損傷氣管內壁。配備好氣管插管、口腔吸痰用物、常用急救藥品,調節(jié)呼吸機處于準備狀態(tài),建立靜脈通道,進行心電監(jiān)護及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
3.2 保持氣管插管位置正確。以頭部固定架支撐。氣管插管固定后,進行胸片檢查確定位置,同時記錄氣管插管深度,每班檢查并登記。濕、松動的膠布及時更換,防止新生兒頭部活動時氣管導管脫出。
3.3 拍背排痰。以勺狀手掌或叩擊器輕柔而迅速地從下至上,由外向內拍打前胸、后背、雙側腋下,共拍5min-10min,拍打力度為皮膚輕度發(fā)紅為宜。通過拍背,使痰液脫落排入氣道有利于吸出。因拍打可加重出血,故肺出血、顱內出血、肺透明膜病高峰期不宜拍背。
3.4 吸痰方法。
3.4.1 適時吸痰。出現(xiàn)以下任何一種情況時應立即給吸痰:患兒有呼吸窘迫時;聽到痰鳴音時;呼吸機氣道壓力升高有報警時;血氧飽和度突然下降時。改進吸痰操作方法:當指征出現(xiàn)時用吸痰管先抽吸口鼻腔內分泌物,再抽吸氣管內分泌物。口鼻吸痰時患兒取仰臥位,先吸凈口腔內痰液再吸凈鼻腔痰液。每次吸痰前、后用復蘇囊加壓給氧數(shù)次,或提高氧濃度(FiO2)10%-20%,以保證儲氧和糾正低氧血癥。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保持在85%-90%。
3.4.2 氣道吸痰。兩人配合操作,助手協(xié)助拍背及氣道濕化,吸痰時,助手分離氣管導管與呼吸機的接口,取5ml注射器向氣道內滴入生理鹽水0.5-1.0ml,肺出血者則用生理鹽水100ml加腎上腺素1mg,在吸氣時滴入,再接上復蘇囊加壓給氧3-5次,使?jié)窕撼浞謴浬⒃跉夤軆龋♂屘狄海欣谔狄何觥2⒆⒁夤潭夤軐Ч芤苑烂摴堋2僮髡叽鳠o菌手套,把一次性氣管內吸痰管送入氣道深部遇到阻力后退出0.5cm,邊吸引邊上提,吸痰管完全退出后,助手迅速連接呼吸囊加壓通氣,待血氧飽和度回升至90%-95%后再次吸痰。每次吸引時間不超過10s,連續(xù)吸痰不超過3次。若吸痰時間過長可致缺氧或低氧血癥;吸痰頻繁可致氣管痙攣。吸痰壓力為負壓8kPa-13kPa[1]。
4 體會
呼吸道的護理直接影響機械通氣的成功與否,掌握吸痰時機及規(guī)范的吸痰操作是呼吸道護理的關鍵,新生兒機械通氣時,過多地反復吸痰會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增多[2],造成和加重低氧血癥。注意氣道溫濕化,濕度保持在60%-70%,溫度在32℃-35℃,對痰液黏稠者用0.9%生理鹽水每2h沖洗氣道1次,并吸引痰液。拔管后用注射用水+塞米松霧化吸入每日6次,防止喉水腫。
嚴格無菌操作,每天更換呼吸機管道,用一次性吸痰管。監(jiān)護室空氣消毒機持續(xù)消毒空氣。此外,糾正酸中毒、抗感染、靜脈營養(yǎng)支持均是使機械通氣成功的重要保障。新生兒的護理工作極其精細,護士應有愛心、耐心和細心,不但要具備嫻熟的技術,還要有一絲不茍的責任心。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分析判斷能力可使氣道護理及時,確保機械通氣有效。
參考文獻
[1]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384-387
[2] 時亞平.不同吸痰時機對氣管插管新生兒排痰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