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11例老年住院患者壓瘡的原因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主要原因分別為力學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年齡因素,營養因素,護理員因素。認為護理人員努力減少壓瘡的誘發因素,使用合理的護理手段,提高護理的質量,可以減少,延緩壓瘡的發生。
關鍵詞:壓瘡 原因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54-02
壓瘡是由于身體的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局部皮膚長期摩擦、受潮濕刺激以及全身營養不良、水腫,使局部組織缺血、缺氧、營養不良和血液循環障礙,而致局部皮膚和皮下組織紅、腫、熱、痛、潰爛和壞死。71%壓瘡出現在70歲以上的老年人[1],因此如何更好的預防護理的“三大并發癥”之一[2],常被我們護理人員所關注。本文對我院老年病科發生的11例壓瘡進行回顧分析,旨在探討高危患者發生壓瘡的防范措施,確保護理安全,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2011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老年病科發生壓瘡11例。11例壓瘡患者中其中男8例,女3例,年齡80-100歲,平均年齡86歲。肺癌導致的肺性腦病1例,硬腦膜下血腫1例,高血壓腦病3例,腦供血不足2例,肺功能不全2例,髖關節骨折2例。
1.2 臨床表現。11例壓瘡多發生于無肌肉包裹或肌肉較薄、缺乏脂肪組織保護又經常受壓的骨隆突處,單個部位9例,多個部位2例,其中骶尾部8例,足踝部1例,骶尾部和并足踝部1例,肩胛部和并臀部1例。按壓瘡分期,其中I期壓瘡3例,Ⅱ期壓瘡6例,Ⅲ期壓瘡2例均為骶尾部面積5cm×6cm,Ⅳ期壓瘡0例。
1.3 特殊病例。患者男81歲,因“反復咳嗽、咳痰20年余”由平車推至入院。7年前查胸部CT示“肺氣腫,兩肺間質纖維化”,2年前突發急性左顳葉腦梗死,出現記憶力減退,右側肢體活動障礙等表現,伴高血壓,2型糖尿病史20年余,血壓最高達200/100mmHg,查體:T36.8℃,P76次/分,R16次/分,Bp127/72mmHg,24小時微量白蛋白升高。骶尾部5cmx6cmⅢ期壓瘡,滲液較多,左足跟內踝處1.5cm×2cm破潰,糖尿病足表現,創面有較多膿性分泌物,觸之出血。入院后,用無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創面,清除壞死腐爛組織,新潔爾滅酊消毒創面,腔隙處,并用紗布包扎,覆蓋創面。每2小時翻身,拍背,避免局部皮膚的長期受壓,使用氣墊床。保持床單位的清潔干燥,便后及時清洗,行留置導尿護理。鼓勵病人按時進食,合理控制血糖,以有利于傷口的愈合。
2 原因分析
2.1 力學因素。本文11例患者均是臥床不起,骨突部位受壓最為嚴重,長期持續的垂直壓力是引起壓瘡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壓力越大、持續時間越長,發生壓瘡的概率越高,當皮膚受壓超過32mmHg,并且持續超過一定的時間,組織就會發生缺氧、血管塌陷、血栓形成而出現壓瘡[3]。
2.2 年齡因素。壓瘡年齡發病率與年齡呈正相關。50歲以上病人較50歲以下病人發病率高出7~8倍[4]。老年人由于皮下脂肪減少,靠近皮膚表面的血管又硬化,血液循環不良,容易因受壓而發壓瘡[5]。
2.3 患者自身因素。
2.3.1 營養因素。老年人胃腸道蠕動減慢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下降加之牙齒松動缺失咀嚼困難加軀體患病導致食欲減退,長期臥床患者通過鼻飼供給營養和能量,易致機體營養不良,消瘦,低蛋白性水腫等易發壓瘡。增加老年病人腸內營養支持,特別是高蛋白飲食的攝入可以大大降低壓力潰瘍25%的風險率[6]。
2.3.2 疾病因素。老年人走路步態改變,腿抬不高,肌肉控制能力差,視力減退,平衡能力差,體位性低血壓,心源性昏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骨軟化癥,帕金森病等,更易跌倒,常引起骨折,骨折后需要長期臥床及被動體位,也是發生壓瘡的原因之一。
我國患老年癡呆的平均年齡為75—76歲,患血管性癡呆的年齡大多在68歲左右。65歲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癡呆的比率達5%以上,80歲人群此比率上升至15%—20%[7]。這些老年人生活能力喪失,常長期臥床,易引起褥瘡,廢用綜合癥,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等一些感染的發生。皮膚壓瘡與體溫的關系密切,根據文獻報道昏迷患者20h內發生壓瘡是避免不了的[8]。發生皮膚壓瘡者平均體溫>38.5℃最高達40℃,未發生皮膚壓瘡者體溫平均<37.5℃最高37.6℃[9]。
2.4 護理員因素。大部分褥瘡發生于下半身的骨隆突上。也有部分潰瘍發生于髖及臀部周圍,小部分發生于下肢。典型的褥瘡發生部位為骶骨、股骨大轉子、坐骨粗隆、足跟及外踝。這些解剖部位是患者經常不變換體位時產生褥瘡最危險的部位[10-12]。護理人員護理的不合理,以及對這些解剖位置的不了解和忽視,常是壓瘡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未及時清潔患者體表的汗液、大小便等排泄物的刺激,降低皮膚了自我防御功能,也增加壓瘡發生的風險。
3 護理措施
3.1 勤翻身,建立翻身卡。皮膚護理翻身卡的應用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增強了工作主動性,使護士對患者實施的護理措施有據可查;使患者家屬享有自主參與評價護理質量的權利,使患者得到尊重,增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使患者及家屬較好地掌握了防止壓瘡發生的護理知識和方法,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13],有效地預防了壓瘡的發生。
3.2 做好生活護理。加強基礎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干燥,保持床單位平整干燥無皺折;使患者皮膚清潔舒適,大小便浸濕后及時給予清洗、擦干,剪平指甲。尿失禁患者按醫囑留置尿管,避免尿液對局部皮膚的浸潤,從而腐蝕皮膚。便失禁患者,及時清理、擦凈糞便,避免糞便腐蝕皮膚。
3.3 原發病的治療與護理。壓瘡的發生常常是在許多原發病的基礎上并發的,如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壓,缺血、缺氧、感覺異常,髖關節骨折等易發生壓瘡。因此,有效的預防跌倒,合理的控制血糖,血壓,對于重度老年癡呆的患者,在疾病早期應盡早的展開大小便訓練,從源頭上減少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
3.4 使用護理器具,傷口換藥等措施。是用減壓等器具如氣墊床、海棉床、水墊,在踝部放置小海棉,減輕局部受壓。每班檢查受壓皮膚,協助翻身,對于傷口壞死者及時清除壞死組織,給予傷口換藥,烤等燈照射等護理措施。
4 小結
11例患者均為壓瘡發生的高危患者,據蔣琪霞等[14]調查的高危患者壓瘡發生率18.84%,湯莉等[15]報道的壓瘡高危病人壓瘡發生率6.9%,如何延緩壓瘡的發生,控制壓瘡的惡化,從老年患者疾病的出發,減少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切實的提高護理質量,減輕他們的痛苦,將是我們今后所共同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曉蓉.循證護理在骨科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7):14-15
[2] 何金愛,林清然.實施預防壓瘡“四化”管理的成效.護士進修雜志,2004,19(7):613
[3] 常冰,郭曉霞,魏媛媛,等.致壓瘡的原因-壓力分析及預防[J].護理研究,2005,19(7):1379
[4] 闊蕭.淺談壓瘡護理故將胰島素、654-2混合液濕敷于創面后,[J]當代醫學,2008,8(147):134
[5] 盧美秀,魏玲玲主編.最新內外護理下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1115
[6] Rebecca J. Stratton, Anna-Christina Ek , Meike Engfer , Zena Moore , Paul Rigby , Robert Wolfe , Marinos Elia ,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revention and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 A 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ELSEVIER,Ageing Research Revi4,(2005),422-450
[7] 盧少萍,徐永能,張月華.全程護理干預提高老年癡呆患者遵醫行為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4,19(19):35
[8] 郝建秀,張研,秦麗芬.褥瘡防治癥狀.中華護理雜志,1996,31(1):44
[9] 徐國英,郭新節.重癥腦出血首次翻身時間的研討.護理學雜志,1999,14(3):131
[10] 薛小玲,劉慧,景秀琛,等.3種評估表預測壓瘡效果的比較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241-243
[11] 何金愛,林清然.實施預防壓瘡四化管理的成效[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7):613
[12] 張長惠,秦惠基.采用評分法針對危險因素預防壓瘡.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6,15(5):202-203
[13] 劉洋,吳美福.自制翻身卡在預防壓瘡護理中的應用.護理學雜志,2006年8月第21卷第16期(外科版)33
[14] 蔣琪霞,劉進玲,陳芳,等.應用Braden計分表預測及預防壓瘡的護理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1):3
[15] 湯莉,于桂云,周麗華.壓瘡高危病人護理質量的全程控制[J].護理學,2008,8(1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