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療養康復是疾病向健康轉歸的必須經歷的過程,隨著歷史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醫學科學和心理知識的普及累積并運用到臨床,人們開始認識到生物醫學模式雖然可以使患病的軀體得以康復,但是導致疾病發生或相伴同時出現的心理問題卻久久不能治愈。近年來,人們在康復醫學中注入了新的機制,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可見心理護理在療養康復中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療養康復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61-01
1 療養康復期間常見的心理問題
1.1 共性心理特征。老年療養員一般都本著有病早治,無病保健養生的心理而入院,都希望有舒適、安靜的療養環境;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色香味美的飲食調節;優質的護理服務和精堪的醫療技術。
1.2 影響心理變化的常見因素。在體檢中發現新的疾病或是原有疾病病情變化而感到突然緊張,產生煩躁、焦慮;氣候炎熱、潮濕、寒冷等不良刺激引起反感和厭煩。
2 心理護理方法
人的心理過程,往往會在人的實踐中表現出來,老年療養員的心理活動也會通過行為、言語而表露。
2.1 觀察法。護士運用視、觸、聽、問等手段,有目的、有步驟地觀察療養員的愛好需求、生活習慣、思維情緒、性格特點等有關情況,將收集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找出心理問題,有針對性的制定護理措施,采用疏導、解釋、安慰、暗示等方法,因人施護達到護理目標。
2.2 心理測試。選擇一些能反映人心理活動特點的條件,加以精心編排,成為多樣化標準材料,以此誘發受試者做出心理反應,將反映數量化,借以判定受試者的智力、人格、行為等心理特征的方法。
3 心理護理內容
3.1 維護老年療養員的尊嚴。對待老年療養員應有禮貌,如同長輩樣尊重,不管職位高低,要一視同仁,態度親和誠懇,體貼入微,理解和諒解他們的健忘、啰嗦,耐心傾聽他們的談話,了解需求給予幫助,對不良的生活習慣耐心勸解,建立深厚療養情誼。
3.2 增強療養員對護理人員的信賴感。關心體貼療養員的病痛,注意自身的語言藝術,做到言而有信,從而獲得信懶和配合,解除療養員疑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對感知能力有缺陷的,要幫助他們很快熟悉適應周圍環境,有聽力下降的老年療養員對其講話時嗓音洪亮,輔以手勢或文字。
3.3 增進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幫助老年療養員充分利用療養條件調節情緒,陶冶情操,鍛煉意志。此外,還應向老年療養員宣傳心理衛生知識,增進自我保健能力。
3.4 其他。護理人員應創造優美、寧靜的環境和整潔溫馨的療養房間。重視文娛活動,體育鍛煉,膳食營養等,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協同以上療養因子提高療養效果。
4 總結
重視老年療養康復階段的心理問題并施以相應的心理護理不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更是療養醫學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療養護理人員務必了解心理知識,掌握方法并運用于工作中,使療養康復人員不僅使疲勞的軀體得到休息養護,而且使因疾病而感受到心里的創傷得以治療,從而達到心身健康的完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