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71-02
舒適護理模式又稱蕭氏雙C護理模式,強調護理人員除目前的護理活動(care)外,應加強舒適(comfort)護理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患者[1]。根據這一模式,我院對手術患者融入舒適護理,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50例,年齡年齡10~72歲,平均37.5歲,普外科患者46例,泌尿外科患者35例,婦產科患者28例,骨科患者31例,五官科患者10例。住院天5~7天,麻醉方式均腰椎硬膜外麻醉,頸叢麻醉。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術前1天下午,由參加本臺手術的巡回護士到病房訪視患者,主動自我介紹。耐心傾聽患者主訴,讓患者了解手術室的環境、手術方式、手術體位、麻醉方法、手術效果等,消除其恐懼感,使患者樹立手術成功的信心,減少猜測和不安,避免不必要的擔心,以便在良好的心態下接受手術治療。同時,可以請同病室的術后患者現身說法,增強對手術的信心,使患者心理和睡眠舒適,為手術和麻醉的成功創造條件。有特殊體位要求的需指導患者術前進行體位訓練。
2.2 術中護理。①術晨由參加訪視的巡回護士主動、熱情地迎接患者,關心并詢問患者的心理及睡眠情況,做好查對及溝通工作,使患者及其家屬感到放心和有安全感。提前調節好手術室的溫、濕度。保持環境安靜,不談論與手術無關的事情。護理操作要做到穩、準、快、輕,避免因操作不慎造成聲響過大。對患者使用約束帶的部位,巡回護士多檢查按摩皮膚受壓不適部位,隨時觀察病情變化及穿刺部位,保證患者的舒適和手術的順利進行。②術中要注意遮蓋患者,減少身體的暴露,維護患者的自尊心,同時注意保暖。巡回護士應盡量陪伴在患者身邊,與其交談,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時輕輕握患者的手,給予一定的安撫。③正確選用儀器設備,合理使用電刀。保證手術的安全。手術用負極板應粘貼于皮膚完整、汗毛稀少,肌肉豐滿處與皮膚完全接觸,檢查患者身體勿觸及金屬物品,嚴防電傳導引起的損傷。
2.3 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為患者輕輕包扎傷口,用溫鹽水墊擦拭患者皮膚的消毒液及血跡,妥善固定好引流袋。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告訴患者手術完成,準備送其回病房。患者過床時應選擇搬移布單法。注意保暖、保護切口及各種引流管。在術后的隨訪中,繼續給予心理舒適護理,了解傷口愈合情況,患者有無疼痛及尿潴留,并及時幫助減輕或消除不適[2]。
3 討論
護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探索舒適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提高患者的舒適度,讓患者了解、掌握更多相關手術的信息,使患者更好地適應和配合手術,從而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這能使手術患者在手術期間感到舒適。在心理上、生理上獲得滿足感、安全感和舒適感,從而使手術順利完成,提高手術效果,也使患者對醫護工作滿意度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宏,朱光君.舒適護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6):408
[2] 周彩峰,邊愛平,蔡芳一.婦科腹腔鏡手術227例護理配合體會.河南醫科大學學報,2001,36: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