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足的預防與護理。
方法:對2011年1~12月我科44例糖尿病足的住院患者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結果:44例中除1例患者截肢外,其余38例水泡、潰瘍者基本痊愈,5例干性壞疽者轉外科治療。
結論:加強糖尿病足相關知識的宣教及對糖尿病患者足部的飲食、心理、水泡和潰瘍創面的護理等,對預防糖尿病足、減少截肢、節省醫療費用等意義重大。
關鍵詞:糖尿病 糖尿病足 預防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285-02
糖尿病足(diabetic feet,DF)是糖尿病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其發病主要與糖尿病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感染三大因素有關,其主要表現為:足部麻木變涼,局部出現水腫,感覺減退,疼痛,潰瘍及壞疽,抗感染力下降,傷口愈合緩慢,甚至無法愈合而需要截肢。文獻報道DF患者需截肢的人數比無糖尿病者高15倍,國內報道糖尿病并發肢端壞疽者約0.9%~1.7%,老年糖尿病患者則高達2.8%~14.5%[1]。DF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的痛苦,因此必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做好糖尿病足的預防和護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預防糖尿病足、減少截肢、節省醫療費用最有效的方法。現將護理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1年1~12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齡在55歲~80歲之間。其中水泡21例,潰瘍17例,創面15cm×15cm~1.5cm×1cm不等,干性壞疽6例。通過對44例糖尿病足患者進行了精心護理、治療和健康教育,除1例患者截肢外,其余38例水泡、潰瘍者基本痊愈,5例干性壞疽者轉外科治療。
2 護理
2.1 飲食護理。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最基本的措施之一[2]。高血糖狀態下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利于傷口細菌的生長繁殖,同時也會給血管帶來損傷。在護理過程中,讓患者參與治療,使患者了解控制飲食對糖尿病及對傷口愈合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如青瓜,雞蛋等,要注意控制好總熱量,原則上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禁止吃的過飽,三餐占總熱量分別為1/5、2/5、2/5。糖尿病足部壞死的患者因感染消耗大,應適當增強熱量10%-20%,根據患者飲食習慣,使食譜多樣化。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適量雜糧,并給予低鹽、低脂肪、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飲食,禁止飽餐,絕對戒煙限酒。監測血糖,根據血糖變化調整胰島素的劑量,將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疾病好轉有利于局部病變的恢復。
2.2 心理護理。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終身性疾病,糖尿病足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自卑等不良心理,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做好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認真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通過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適時疏導,耐心解釋病情,進行糖尿病足知識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參與治療方案,支持家屬陪伴,每次換藥將創面恢復好的消息告訴患者及家屬,使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增強患者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自覺地進行病情監測。
2.3 水泡和潰瘍創面的護理。
2.3.1 無感染的小水泡,常規消毒,一般不需抽液給予無菌紗布包扎,微循環改善后可自行吸收,水泡干枯后形成的痂皮,利用其保護作用可預防感染,任其自然脫落,切勿剝脫。
2.3.2 無感染的大水泡,常規消毒后,用留置針敷貼予以保護,防止水泡破潰。在水泡的最低處消毒,在無菌操作下,用5ml空針抽取泡液,保護皮膚的完整性,防止細菌侵入。
2.3.3 有淺表感染的創面,臨床上首先常用聚維酮碘對傷口進行消毒,待干后用過氧化氫進行沖洗數分鐘后,再用胰島素加生理鹽水進行反復沖洗,最后再用生理鹽水進行反復沖洗,待干后創面涂美寶濕潤燒傷膏。
2.3.4 創面嚴重感染或組織壞死與組織健康不清的情況下,密切觀察傷口是否有異味、出血或膿性分泌物,有滲出的創面需做深部分泌物細菌培養加藥敏,為選用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據。處理創面使用“蠶食法”,也就是換藥過程將組織壞死分批分期清除。清除壞死組織原則先遠端后近端,患肢適當抬高并制動。
2.4 足部護理。
2.4.1 穿合適的鞋襪。指導患者穿吸水性好的襪子,最好是純棉羊毛質地。襪口上沒有皮筋,防止造成血液循環障礙,告知患者要穿柔軟、舒適、寬松、透氣的鞋,穿鞋之前應先檢查鞋內有無異物,如泥沙等可使足部皮膚損傷的東西。
2.4.2 認真洗足,每天用39℃~40℃的溫水泡腳,洗腳后用柔軟吸水性強的毛巾徹底擦干,特別是趾間。如腳易干裂者,用適量的潤膚霜涂于患者雙足,并輕輕按摩,使之充分吸收已達皮膚柔軟,消除鱗屑,防止干裂,如汗腳者,給予適量爽身粉敷于腳趾間,并保持干燥,避免真菌生長。
2.4.3 小心修剪趾甲,修剪前先讓患者用溫水泡腳后,趾甲變軟時再為其修剪,修剪時趾甲平剪,長短與腳趾平齊,避免損傷甲溝而繼發感染。
2.4.4 保護足部避免損傷:告訴患者避免穿過緊、前面開口或者露出腳趾的鞋。無論在室內或室外,不能赤腳行走,步行時間也不能太長。在給DM患者取暖時,注意不用熱水袋、電熱取暖器等為其足部取暖,用烘烤器械時不貼近患者肢體及足部。每天檢查患者的足部及腳趾有無紅腫、雞眼、足癬、感覺異常、趾甲變形等,如有及時報告醫生,及時治療及護理。
2.5 家庭健康教育。加強糖尿病知識宣傳,積極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健康教育在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起著很大的作用。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識,明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在家庭治療中一定要嚴格控制飲食,堅持運動,堅持用藥并定期檢測血糖,使患者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促使其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在護理中,我們發現具有一定文化基礎,能良好接受醫護人員指導,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認真監測血糖,使血糖控制平穩的患者,疾病恢復快,而其中一例患者家屬配合不好,使患者長期飲食不規律,血糖控制一直不穩,導致糖尿病足長期無法痊愈,最后截肢。所以在糖尿病足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全方位的系統護理,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從心理技術到家庭社會全方位的護理,對患者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所有糖尿病患者應接受足部護理以及明白如何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和發展,從思想上認識到糖尿病足預防比治療更重要。通過適當的足部護理可使50%的DF患者避免截肢手術[6]。在臨床實踐中,我科開展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教育,實行一對一的教育模式、開展了“看圖對話”,結束了傳統的說教式的講課模式,讓患者直接參與其中,更加深刻的理解體會、每月一次的健康講座、每周二和周四開通了護理專科門診,對疑難問題以及平時生活中遇見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病區開展了全面的糖尿病足的篩查、組織糖尿病患者俱樂部等多種形式進行護理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討論
糖尿病足發生是內因(局部缺血,神經病變)和外因(創傷和感染)反復作用的結果。幾乎所有糖尿病足均有局部缺血,神經病變和感染,其中最主要是缺血。糖尿病患者全身及局部防御機能減退,容易發生感染。燙傷、擦傷、擠壓傷,甚至本身重力作用都可能使局部皮膚損傷造成感染,而感染一旦發生常經久不愈,當感染難以控制時不得不采取截肢手術。因此感染的預防和處理是決定預后的關鍵,也是護理的難點。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患者常因不注重足部護理或處理不當而導致足部細菌感染,引起足部潰瘍甚至要把局部或整個下肢截除,更嚴重的會危及生命。“減輕因為對糖尿病無知而付出的代價”是世界衛生組織1995年對糖尿病防治提出的口號。因此進行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加強糖尿病足的預防性護理,把糖尿病防治的主動權交給患者自己,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從而消除足部隱患,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及復發,降低截肢致殘率,以達到減輕糖尿病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秀問.老年人糖尿病足[J].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1995,16(2):77-79
[2] 吳雅芳,徐建萍.糖尿病血糖波動病人飲食治療知識及飲食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01,15(4):208-209
[3] 魏力.糖尿病足壞疽截肢后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8):620
[4] 曹宏偉,張希榮,王艷紅,等.涌泉照射與按摩治療糖尿病足的護理體會[J].針灸臨床雜志,2001,17(6):35
[5] 張秀璞.糖尿病足的預防和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