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血壓性腦出血是目前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發病急、進展快、病情兇險,病死率和致殘率高。所以護理工作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熟練過硬的技術,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生命體征的觀察。精心護理,預防并發癥,促進機體功能恢復,對提高治療效果和減少病殘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血壓 腦出血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00-01
1 急性期護理
腦出血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安靜,減少不必要的搬運,以防出血加重。大量腦出血昏迷病人,24-48小時內禁食,以防嘔吐物返流至氣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暢,防止腦缺氧。加強口腔護理,防止口腔細菌感染并發癥。定時翻身,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預防褥瘡發生。尿潴留者應置留置導尿管定時放尿。置留導尿管時嚴格無菌操作,防逆行泌尿系感染。便秘者,用緩瀉劑或開塞露等協助排便。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病人須臥床,頭抬高15°-30°,以利于靜脈回流,使顱內壓下降。吸氧可改善腦缺氧,減輕腦水腫。頭部置冰袋可降低頭部溫度,增加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力,甘露醇等脫水劑可快速有效降低顱內壓。應注意甘露醇快速靜脈滴入速度,以保證降顱壓效果。血壓維持在適宜水平,既保證有效的灌注壓,又防止由于血壓高引起再出血。
2 一般護理
2.1 心理護理。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由于起病后喪失自理能力,常有焦慮、恐懼、孤獨的感覺。由于病程長,患者多有抑郁或煩躁情緒,這些不良因素妨礙病情的康復,護理人員必須懷著深厚的同情心,一方面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熱情主動關心體貼患者。另一方面做好解釋宣教工作,經常安慰鼓勵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回答患者所提出的一切問題,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調動潛在的力量,使各項護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2.2 專科護理。
2.2.1 肢體和皮膚的護理。患者的手腕和足踝應置于關節功能位置,各關節受壓部位應托以棉墊,定時給予低幅度、慢動作變換體位和皮膚按摩;當翻向健側時,應墊以枕頭支持患肢,以防關節強直。但發病24h內只能小范圍的動肩、臀部,以免因翻身而牽動頭部。
2.2.2 病情觀察。應用脫水劑時應保持快速靜脈滴入或推注,以保證體內高滲脫水作用,隨時觀察血壓和尿量變化,記錄24h出入液體量,定時測T、P、R、BP,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嚴密觀察患者意識障礙的程度,如嗜睡、昏睡、昏迷和深昏迷。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及意識、瞳孔的變化。意識狀態是判斷治療效果的重要依據。預防顱高壓、腦水腫的發生。
2.2.3 保持大小便通暢。患者常有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現象,尤其是在應用脫水劑及未置導尿管的情況下,更易引起患者煩躁不安,甚至誘發再度出血,應給予相應的護理,大便不暢時,可給予番瀉葉煎劑以促進腸蠕動和消除腸腔積氣,必要時行清潔灌腸。尿失禁時,嚴格在無菌操作下導尿并留置,同時觀察尿液色、質、量,防導尿管脫落以免反復插管致尿路感染。
2.2.4 加強口腔護理。昏迷患者按常規進行口腔護理,每天2~3次,清醒患者可用吸管,吸生理鹽水或朵貝氏液漱口,每天3次,防止嗆咳。
2.3 飲食護理。患者多半有咀嚼或吞咽困難,進食、進水應緩慢,防止嗆咳,嘔吐時迅速清除嘔吐物,必要時行鼻飼,食物為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流汁飲食,進食前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少量多餐,每次不超過200ml,間隔為2h,溫度在38℃,同時嚴格限制鈉鹽攝入,以低鹽、低膽固醇飲食為主,每日攝入食鹽以4~5g為宜,攝入膽固醇應少于300g。
2.4 恢復期護理。恢復期主要是促進癱瘓肢體的功能恢復,開始可作按摩及被動運動,每日3次,每次15min,以后逐漸增加活動量,患者主動活動時應將障礙物從活動區域移開,夜間加床欄,防止墜床。外出時要有人陪伴,病情允許可鼓勵病人散步、打太極拳等適當體育鍛煉。失語患者應積極進行言語訓練,語言刺激盡可能在日常活動中進行,鼓勵患者主動尋找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如手勢、圖畫、講話或書寫等,訓練活躍了氣氛,患者通過互相幫助得到了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促進了語言交流,同時保證了患者回歸家庭后康復的延續性,堅持1天2次,每次1h。
3 小結
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護理工作是細致而繁重的,關系到患者的生存。護理工作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熟練過硬的技術,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生命體征的觀察。精心護理,預防并發癥,促進機體功能恢復,對提高治療效果和減少病殘具有重要意義。高血壓患者合理的飲食結構、勞逸結合、輕松愉悅的情緒,合理口服降壓藥,定期測血壓等,能大大降低腦出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