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及分析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的病因及護理對策。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繼發性呼吸暫停新生兒患者92例,將其隨機分成A、B兩組,A組為觀察組,B組為對照組。每組均46例,兩組患兒均采用相同的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方法,而觀察組給予綜合康復護理方式,觀察并分析患兒的病因,比較兩組患兒經不同護理方式后的護理效果,調查患兒家屬對兩種護理工作質量的滿意程度。
結果:因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疾病較因呼吸系統引起疾病的可能性大,經綜合性護理方式護理的A組患兒的護理效果較經常規護理方式護理的B組患兒的痊愈率及總有效率高,無效率低,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經綜合護理方式護理后的患兒的家屬其滿意程度較高于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護理的患兒。
結論:通過對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的病因分析,對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進行及時的治療,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以此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新生兒 繼發性 呼吸暫停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08-02
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是指新生兒呼吸停止超過20s,心率減慢等一系列的危險征象,可發生于任何胎齡的新生兒。通常由不同疾病或其他附加因素引起,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所引起,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兩種,通常以繼發性為主,嚴重危害了患兒的健康,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兒將會因為長時間缺氧而導致腦細胞的死亡,甚至危及了患兒的生命[1]。臨床發現,患兒的護理措施與患兒的病情與康復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繼發性呼吸暫停新生兒92例,所有患兒經臨床確診,均排除原發性呼吸暫停的可能。將其隨機分成A、B兩組,A組為觀察組,有患兒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為3~15d,平均年齡為(7.1±4.3)d。B組為對照組,有患兒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齡為2~17d,平均年齡為(6.9±4.5)d。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情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兩組患兒均采用常規治療,A組患兒給予常規的護理方法,而B組患兒給以綜合護理方式,具體的護理方式如下[2]:①因新生兒體溫過低時,可誘發呼吸暫停,對此類患兒到醫院就診時,采用保溫箱對患兒進行保溫恢復,時時采用人工檢測系統對患兒進行監測。②當患兒的血糖過低時,可抑制患兒的呼吸中樞,使患兒的腦細胞代謝發生障礙,故在護理患兒時,當患兒出現低血糖情況后,適量適時的及時為患兒注射葡萄糖溶液,控制流速,保證患兒體內的葡萄糖含量達到正常標準。③當患兒的肺部功能受損時,使呼吸系統產生影響,導致患兒體內的氧供應減少,為保持患兒的呼吸道通暢,適時為患兒吸入超聲霧化的藥物,保證患兒的動脈血氧分壓維持在50~70mmHg。④新生兒的喂養情況也是一類容易忽視的問題,喂奶時,注意喂奶的速度,配合腹部按摩,減少患兒嘔吐情況的發生。臨床診斷分析患兒的病因,觀察對比兩組患兒經不同護理方式護理后的康復效果及患兒家屬的滿意程度。
1.3 觀察指標。經臨床診斷觀察并分析92例患兒的病因,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分為以下幾種:①痊愈:患兒癥狀消失,健康狀況恢復趨于正常。②有效:患兒癥狀得到緩解,健康狀況恢復趨于正常。③總有效:總有效=痊愈+有效。④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而患兒家屬對不同護理方式的滿意程度采用百分制來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兒因不同疾病引起繼發性呼吸暫停的例數見表1。表1結果顯示,因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42例,所占比例為45.65%,因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50例,所占比例為54.35%。
2.3 患兒家屬對兩組患兒經不同護理方式護理后的滿意程度比較。觀察組患兒家屬的滿意程度平均評分為(97.8±0.6)分,對照組患兒家屬的滿意程度平均評分為(92.3±0.4)分,觀察組的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3 討論
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是一類新生兒常見病,此病往往伴隨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極易發生惡化,嚴重威脅到了患兒的健康及生命安危[3]。引起新生兒發生繼發性呼吸暫停的疾病分為呼吸系統類疾病和其他系統類疾病,其中以硬腫癥、胃食管反流、敗血癥、縱膈氣胸引起疾病的可能性較大。及時防治及治療新生兒發生繼發性呼吸暫停,采用綜合護理方式對患兒進行全方位的護理[4]。表1結果顯示,因呼吸系統疾病引發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較因其他系統疾病引發的繼發性呼吸暫停的新生兒少。其中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吸入綜合癥、濕肺、新生兒肺炎、肺出血、乳糜胸、縱膈氣胸、先天性肺囊腫等,其他系統疾病包括:HIE、顱內出血、化腦、先天性心臟病、壞死性小腸、胃食管反流、貧血等。表2結果顯示,經綜合性護理方式護理的患兒的護理效果較經常規護理方式護理的患兒的痊愈率及總有效率高,無效率低,并且患兒家屬的滿意度也因護理方式的改變而提高。此外,還應該嚴格遵守消毒和無菌技術原則,防止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發生其他類疾病的感染。一旦患兒發生呼吸暫停時,應及時給予患兒及時的搶救措施,具體做法如下[5]:①清理患兒的呼吸道;②給予必要的氧供應;③病情嚴重時采取插管搶救。盡力盡早的幫助患兒脫離生命危險,防治因缺氧缺血產生的新生兒腦損害,從而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總結以上所述,臨床醫療工作者應給予患兒正確的病情判斷,對患兒進行全面的綜合式護理,幫助患兒康復,提高患兒的康復率,從而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 崔艷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8):1716-1717
[2] 幸娟.嬰兒撫觸防治早產兒呼吸暫停臨床觀察[J].小兒急救醫學,2003,10(6):381.
[3] 崔艷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兒繼發性呼吸暫停的護理[J].護理進修雜志,2009,24(18):1716-1718
[4] 張麗霞.新生兒繼發性呼吸道暫停的原因分析與護理[J].護理進修雜志,2007,22(3):240-242
[5] 柴慧琴.新生兒呼吸暫停的護理[J].山西醫藥雜志,2008,37(3):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