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應用對于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影響。
方法:通過觀察訪談的方法對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老年惡性腫瘤的心理變化進行調查與評估,找出影響其心理變化的原因,針對性實施心理護理干預。
結果:有效地緩解或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獲得患者的積極配合,提高了治療效果,延長了患者的生命。
結論:針對性的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問題,提高了生活質量,增強其機體的免疫力。
關鍵詞:老年惡性腫瘤 心理護理 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12-02
隨著全球老齡化速度的不斷加快,癌癥患病率也隨之增加,老年癌癥患者也日益增加,老年惡性腫瘤患者通過手術、放療、化療等方式進行治療之后承受極大的創傷與痛苦,及忍受著身體疼痛的折磨,又在精神上也經歷著恐懼、痛苦與無奈,容易出現悲觀、失望、壓抑、孤獨的心理問題,常常表現為沉默寡言、消極等不良情緒。因害怕拖累家庭以及經濟條件等問題,導致患者的心理負擔重,經常煩躁焦慮。因此,必須加強對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護理,減輕其心理負擔,緩解其抑郁情緒,進而提高生活質量。
1 一般資料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一共收治30例老年惡性腫瘤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齡為62歲—87歲,平均年齡為74.2歲,手術治療患者有6例,姑息放療化療患者有24例,吸煙患者3例,嗜酒患者4例。
2 方法
通過觀察訪談的方式對30例患者的心理變化進行詳細的了解與掌握,再進行調查評估,并找出影響其心理變化的原因。
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表現:
2.1 懷疑、焦慮心理。初次診斷確定為惡性腫瘤的老年患者,通常會給患者與其家屬帶來巨大的壓力。會通過多方面的詢問與檢查,也會懷疑檢查結果與治療的準確性,患者會表現為心煩意亂、恐懼、血壓波動大、睡眠質量差、食欲不振,短期之內體重明顯下降。某些患者還會抱有僥幸得心理,自認為“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經過確認之后,情緒迅速低落,萬念俱灰。
2.2 抑郁心理。經過SDS量表的調查大約占60%以上[1]。大部分患者腫瘤都已經是晚期,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有些患者經手術治療之后再次復發轉移,有些患者經歷多次的放療、化療,但其效果卻越來越差,病情日益加重。從開始的不知、懷疑、否認最后到無可奈何一個認可過程,表現對自身的病情由關心轉變為隨意,不再過問及關心病情變化與治療用藥。
2.3 拒絕、敵對心理。重癥長期臥床的患者,其病情大都屬于晚期,經過多次的手術治療或者放療、化療,存在諸多并發癥,例如容易感染、出血、發熱、低蛋白血癥、酸堿失去平衡、離子紊亂以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又加上住院時間的延長,心理壓力極大,會在語言行為上對家屬與醫務人員出現敵對的心理,其臨床表現通常為不配合醫務人員,拒絕治療,完全喪失治愈信心[2]。
2.4 樂觀開朗的心理。部分老年腫瘤患者的社會閱歷比較豐富,心理素質較好,性格樂觀開朗,心理承受也較能力強,雖然身患重病,但能想得開,同時勸說家屬切勿悲觀,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因此,護理人員對于這類患者的治療護理更有信心,且通常會有較好的療效。
3 結果
通過對30例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負性情感反應進行詳細分析,找出其主要原因:一是角色轉換;二是擔心治療效果不理想;三是擔心治療時會出現不良反應。
4 討論
老年惡性腫瘤患者非常需要家人與醫護人員關愛與溫暖,渴望得到社會的尊重,朋友之間的親情。護理人員要正確把握患者的心理特點,通過鼓勵與引導,并采取積極有效地應對措施,改善患者的感受認識、態度以及行為,緩解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將患者心理負擔盡可能降低到最低,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達到最理想的身心狀態,進而提高療效[3]。
4.1 心理護理策略:第一,為老年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生活環境: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溫濕度要適宜,陽臺上可以放置一些花草,桌上也可以放魚缸,陶冶其情操,改善患者的心情,令患者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第二,對于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實際病情要針對病人具體情況進行適度的保密,對比較悲觀的老年患者則需要逐漸將其病情告知,對比較樂觀的患者其保密的時間可以縮短,并給予科學的解釋。第三,要警惕老年患者出現自殺心理,同時要防范其出現自殺行為。第四,用愛心與耐心獲取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盡量滿足患者各種合理的需求。護士的態度要和藹,舉止文雅,要具備耐心、細心以及愛心,在治療上、精神上給予巨大的安慰與支持。對于患者無禮行為,要充分理解,不可感情用事和患者相互爭吵,要以真誠的愛心感化患者,幫助他們緩解與排除不良情緒,重拾戰勝疾病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4.2 疼痛的護理:惡性腫瘤的疼痛會極大影響治療,給患者增加很大的痛苦,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986年WHO所推薦的癌痛三階梯止痛法,已經成為臨床癌癥治療的基本方法,其他還有放松療法,音樂療法以及冥想療法等。
4.3 加強社會支持:社會支持通常是指建立在社會網絡機構上各種社會關系,對個體的主觀及客觀的影響力。醫護人員作為主要的支持源,要嚴密觀察患者與其家屬的親密程度,如果親人對患者關心體貼,患者的悲觀情緒就會明顯降低或者消失。因此,醫護人員要勸規家屬更多關系體貼病人,給予經濟上的支持[4]。
4.4 豐富老年病人的精神生活:可以在病情允許的范圍之內安排適宜的娛樂活動,例如打牌、打球、散布、讀報以及下棋等,可有效減輕患者消極情緒的滋長,驅散患者憂郁、孤獨、焦慮以及煩燥不安的情緒。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應該把心理學治療和護理措施有機結合,科學合理地指導與護理可以有效地緩解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問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利于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與服務質量,提高患者與其家屬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白桂春,馮啟紅.老年期惡性腫瘤姑息治療38例心理分析與對策.齊魯護理雜志,2010(10).91
[2] 李暉.老年惡性腫瘤患者心理護理路徑效果分析.中外醫療.2011(03).163
[3] 董景文.老年惡性腫瘤伴發抑郁癥心理護理效果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03).1794
[4] 吳琳娜,李蕓,廖再波.老年惡性腫瘤患者抑郁狀況的調查及護理對策.華西醫學.2010(11).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