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孕婦產后出血的原因,同時總結護理干預的方法。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婦產科產后出血的80例產婦的臨床記錄資料。
結果:所有產婦中,順產47例,剖宮產33例;有65例產后出血發生在產后2h以內;誘發產后出血的原因中多為子宮收縮乏力,有63例,占78.75%。
結論:產后出血為婦產科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生率較高,且危險性較大。應切實加強防范措施,降低產后出血的風險。
關鍵詞:孕婦產后出血 原因分析 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14-02
產后出血是指孕婦分娩后24h內的失血量不低于500ml,為婦產科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是導致產婦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有統計資料顯示[2],我國死亡的產婦中有49.9%是由產后出血引起,嚴重威脅產婦的生命安全。因此,產后出血越來越備受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關注。本文作者回顧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婦產科產后出血的80例孕婦的臨床記錄資料。具體內容現整理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隨機選取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婦產科產后出血的80例產婦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年齡在22-35之間,平均年齡為27.4±2.4歲;初產婦49例,經產婦31例。
1.2 方法。根據產婦的分娩方式、產后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時間進行分析,計算所占所有產后出血產婦的比例。
2 結果
2.1 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出血的影響。本組產婦采用的分娩方式包括順產和剖宮產。具體情況見表1所示。
3 原因分析
3.1 胎盤因素。人工流產、多次妊娠以及植入胎盤等極易引起產后出血。另外,膀胱充盈以及腹壓不良也可通過影響子宮的收縮功能加重產后出血。
3.2 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乏力是導致產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一般初產婦的精神比較緊張,第二產程時間較長,體力一般會大量消耗導致子宮收縮乏力;對于經產婦而言,心理壓力、多胎妊娠、巨大胎兒以及妊高癥是影響子宮收縮常見的原因。
3.3 凝血功能障礙。該種因素一般發生率較低,但后果十分嚴重。本組有2例產婦均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導致的出血。
3.4 軟產道損傷。胎兒體型較大,分娩速度過快、胎吸器以及產鉗使用不當等均會引起軟產道損傷導致產后出血。
4 護理對策
4.1 產前護理。產前對孕婦要加強健康知識的宣傳,對來院接受產檢的孕婦發放教育宣傳冊,同時建立孕婦卡。在對孕婦全面檢查的同時,要詳細詢問其既往病史及生育史。在實際教育宣傳時,要認真講解分娩及妊娠相關的知識,要求盡量避免人工流產。有研究表明[3],人工流產極易導致子宮內膜及肌層的損傷,下次妊娠時易引起胎盤粘連、前置胎盤或者胎盤植入等,明顯增大產后出血的風險。對于妊娠并高血壓或者多胎妊娠的婦女,應注意圍生期和妊娠期的保健,掌握孕期衛生常識,主動進行產前檢查,合理控制飲食結構,適當補充鈣質。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4],每日補充1-2g的鈣可有效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的出現。
4.2 產時護理。產時要與產婦積極溝通,告訴產婦放松、屏氣以及深呼吸等動作的要點,及時補充營養,保持體力充沛[5]。密切關注產程的進展,同時進行陰道檢查,一旦出現異常狀況,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子宮收縮能力較強時,每10min檢查1次胎心音,每1h檢查1次肛門。密切觀察子宮收縮能力及胎兒的情況,盡量避免產程過長;及時給與導尿,以防膀胱過度充盈;正確保護會陰,嚴格按照分娩機制處理。分娩結束后應及時靜脈注射宮縮素,以提高子宮收縮能力,減少產后出血。
4.3 產后護理。產后24小時內應密切關注產婦,尤其是產后2小時內發生產后出血的風險較大[6]。本組產婦中有65例是在產后出血的,占所有產后出血的81.25%。因此在產后24小時內,尤其是產后2小時內要認真檢查產婦的狀況,盡量排除誘發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以降低產后出血率的降低。
4.4 產后出血護理。一般出現產后出血的狀況,醫護人員要密切配合,爭分奪秒,全力以赴。首先需穩定產婦的情緒,同時給予吸氧、保暖處理,快速建兩條靜脈通道,采血配血,及時補血,密切關注產婦的生命體征,測量出血量且認真做好記錄。在搶救的過程中要及時止血,防止休克,以保證產婦的生命安全。
綜上可知,產后出血為婦產科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生率較高,且危險性較大。應切實加強防范措施,降低產后出血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徐碧華,關小鳳.165例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海南醫學,2008,19(11):113-114
[2] 郭惠赟.255例產后出血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2):97-98
[3] 沈國琴.80例產后出血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0):111
[4] 程艷芳.53例產后出血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基層醫學論壇,2006,10(3):244
[5] 鄧秀華.58例產后出血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3):233-234
[6] 劉明.23例產婦產后出血治療效果觀察[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9,45(39):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