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產婦剖宮產術后的影響。
方法:將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剖宮產的130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65例(護理干預)和對照組65例(常規(guī)護理),對兩組的術后情況進行對比。
結果:兩組的術后進食時間、排氣時間及拔除尿管時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48h的泌乳量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剖宮產產婦術后通過護理干預有利于術后康復和母乳喂養(yǎng),減少手術后的并發(fā)癥。
關鍵詞:護理干預 產婦剖宮產術后 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17-01
目前剖宮產手術數(shù)量不斷增加,怎樣促使產婦術后順利康復,進行護理干預,避免產后憂慮癥,要求我們實行一些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手段。現(xiàn)對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剖宮產的產婦通過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情況報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資料的130例均為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剖宮產的產婦,年齡22~36歲,平均26.2±3.1歲。隨機分為觀察組65例(護理干預)和對照組65例(常規(guī)護理),兩組在年齡、孕周等方面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措施。①術后傷口護理:一些切口無法順利恢復的高危病人,要對其營養(yǎng)不良以及貧血等情況進行認真調整并積極治療,若病人患有高血壓或者是糖尿病,則必須主動干預,使其有關指標保持正常。病人在手術后,作為護理人員,要確保產婦按時按量正確應用抗生素,確保足夠的血容量,關于傷口,務必要處于干燥狀態(tài),而有關器械則必須開展消毒作業(yè),以真正實現(xiàn)手術過程的無菌作業(yè),進而改善傷口血供情況。如果病人存在咳嗽以及翻身方面的問題,應該指導其一些技巧及防護措施,防止傷口開裂。②術后哺乳護理:關于母乳喂養(yǎng),必須要給予合理的輔導,主要指早接觸(半小時內),早吸吮(產婦回病房即可開始),其次是哺乳姿勢,科學的哺乳姿勢是:產婦選擇一個較為舒適的姿勢坐好,嬰兒頭以及體形成一直線,而產婦則一手將乳房托起,其中除了大拇指朝上以外其他四指都要放于對側處,嬰兒將大多數(shù)乳暈放入口中以吸乳。結束后,將嬰兒豎直抱起,并將其頭撐在產婦肩上,輕拍其背部,使其胃內空氣流出,接著再后側抱上30分鐘,這樣乳汁就能順利達到嬰兒的十二指腸,以避免溢奶情況的出現(xiàn)。③產后密切觀察排尿情況。為了防止手術中將膀胱損害,在手術開始前,要給病人插導尿管,只有麻醉劑失效后膀胱功能才可以恢復,這時才可以將導尿管取出,手術結束后,若產婦存在尿意,要讓其盡量自行解尿,以減少插管時間,防止尿路細菌感染[1]。防止產婦怕痛引起尿潴留,并做好健康指導。④術后6小時要經常翻身。使用麻醉藥物會阻礙腸蠕動,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腸脹氣現(xiàn)象,進而導致腹脹。因此,手術結束后,要多做運動,經常翻身,確保腸肌蠕動功能盡快復原,及時將腸道中氣體排出,防腸粘連、也可防止出現(xiàn)下肢靜脈血栓。因此,手術完成6小時后,要告訴病人每半小時,改變一個姿勢,術后第一天可扶助下床活動,盡快達到腸蠕動及排氣,以便盡快地加強營養(yǎng),促進康復。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采用X2檢驗。差異有顯著性為P<0.05。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進食、排氣及拔除尿管時間比較。兩組的術后進食時間、排氣時間及拔除尿管時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采取護理干預,能協(xié)助產婦快速有效的康復,而且對母乳喂養(yǎng)也很有利。手術結束后,病人要及時翻身以及做運動,以使胃腸道功能盡早恢復,并確保腹部肌肉松弛,排除惡露,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出現(xiàn),同時還能促使子宮復舊;為了協(xié)助快速有效的恢復胃腸功能,在手術結束后的6個小時,就能進流質,這同時有利于緩解腹脹,改善肛門排氣情況[2];剖宮產完成后,母嬰最好早接觸,讓嬰兒早吸吮,以刺激母親的乳頭及其身體中的垂體,以更好的釋放催乳素,促使乳腺細胞分泌出更多的乳量。
通過臨床實踐經驗可以得出,剖宮產手術后采取護理干預措施能確保母嬰平安,而且能促使術后盡快康復并有助于母乳喂養(yǎng),降低術后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幾率。
參考文獻
[1] 王元華,馬躍玲.剖宮產術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調查及護理措施[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4(9):64
[2] 馮慧娥,王培紅.母乳分泌不足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7,2(2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