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在腹腔鏡下行子宮次全切除手術中的應用。
方法:搜集我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行腹腔鏡手術和傳統開腹手術患者120例,觀察比較兩組患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時間。術后護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結果:120例手術經過順利,無中轉開腹。手術時間80—130min,平均110min。術中出血50—150ml,平均130ml。無直腸、膀胱、輸尿管損傷及大出血等并發癥。
討論: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結合了腹腔鏡手術與陰式子宮切除術的優點在鏡下分離粘連,處理附件、圓韌帶,同開腹手術一樣視野清晰,避免了單純陰式手術不能進行上述操作的弊端,擴大了陰式子宮切除術的范圍。
關鍵詞:腹腔鏡 子宮 全切除 手術配合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01-01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醫療器械也在不斷更新與進步,腹腔鏡在各類手術中的應用近幾年來發展迅速,腹腔鏡下手術屬于微創手術,具有創新小、出血量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臨床上廣泛應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能提供更清晰、更直接的手術視野,可避免陰式手術不了解盆腔情況帶來的隱患,其應用擴大了陰式子宮切除的適應證。
1 臨床資料
本院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行子宮切除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腹腔鏡組和開腹組。腹腔鏡組41例,39~53歲,平均48歲。多發性子宮肌瘤22例,功能性子宮出血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11例。開腹組79例,35—56歲,平均47歲,子宮肌瘤52例,子宮腺肌病2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7例。兩組患者基本情況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相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術前配合
2.1 病人及其親屬的心理準備醫護人員應在術前全面了解、正確引導及時糾正病人異常的心理狀態,耐心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的必要性、目的、意義、麻醉方式,向患者簡要介紹腹腔鏡手術步驟。還應交待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術前如何消除緊張情緒,術后如何促進功能恢復等。以便更好地如對輕度與局部感染患者選用非限制抗菌藥物;感染嚴重且自身免疫力低者可慎選限制用藥物;對特殊使用藥物則應嚴加限制。
藥師對臨床進行抗菌藥物使用指導,基層醫院藥學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學歷和水平能力,根據各類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方案、常見致病菌的種類分布及耐藥性、常用抗菌藥動力學特征、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專業知識,為臨床醫生正確選用抗菌藥提供依據。并與經治醫生共同討論決定用藥方案,以提高抗菌藥物的療效。
加強對臨床醫師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及相關藥理知識的宣傳培訓。醫院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關鍵是提高臨床醫師的合理用藥觀念。通過組織開展醫務人員崗前培訓、開辦各種藥物應用講座、舉辦抗菌藥物學習班,進行新藥推介,普及合理用藥觀念,不斷更新相關知識,提高醫院抗菌藥物治療水平。藥學人員當以現代藥物學為基礎,為醫師們講授藥代動力學、藥效學和藥物經濟學,強調藥物使用中的合理配伍,強化根據藥敏試驗用藥的觀,進一步提高醫師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重要性的認識。
2.2 器械準備。術前一日檢查各種儀器、設備,確保性能完好,選擇所需內窺鏡器械、腔鏡下切割縫合器等,環氧乙烷消毒器械。并備好常規開胸器械,以備中轉開胸用。
3 術中配合
3.1 巡回護士配合。選擇并建立靜脈通路,協助麻醉醫師實施麻醉,將患者置于頭低足高膀胱截石位,確保患者舒適,避免局部受壓過久,于受壓部位使用棉墊保護,約束帶固定防止壓傷。連接腹腔鏡主機,高頻電刀,吸引器,并查其功能。建立人工氣腹:腹腔鏡手術借助人工氣腹來充分暴露手術視野,術前按流程指引檢查氣瓶、氣腹機等各項參數,氣腹針穿刺成功后,打開氣腹機,巡回護士密切關注氣暖機的參數變化,根據手術需要進行流理調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嚴格器械敷料的無菌管理,控制參觀人數,減少人員流動,控制手術房間的溫度和濕度,并保持安靜,為手術成功提供必備條件。術中對于患者的體位的調整及生命體征的監測: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神志、臉色及呼吸情況等,檢測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護理人員協助醫生術中的手術操作,整個手術過程中生命體征的監測指標貫穿,以便及時發現手術中出現的問題。觀察記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及平均下床活動時間、平均住院天數及術后護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等。
3.2 器械護士配合。器械護士要有嚴格的無菌觀念和良好的醫德素養,術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密切注視手術進展,傳遞器械及物品準確無誤,術中認真檢查器械性能,對各關節、旋鈕高度注意,防止使用中脫落,遺留腹腔。
4 術后處理
術后器械按一般手術器械和特殊感染手術器械的步驟與方法處理。器械刷洗時各部件拆開尤其是管腔及關節處毛刷刷洗干凈,鏡頭及易損物品輕取輕放,光源線大圖盤繞,滅菌后備用。手術結束后嚴格執行儀器操作使用步驟,并及時登記儀器的使用情況,確保下次手術的使用。
5 結果
120例手術經過順利,無中轉開腹。手術時間80—130min,平均110min。術中出血50—150ml,平均130ml。無直腸、膀胱、輸尿管損傷及大出血等并發癥。
6 討論
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結合了腹腔鏡手術與陰式子宮切除術的優點,在鏡下分離粘連,處理附件、圓韌帶,同開腹手術一樣視野清晰,避免了單純陰式手術不能進行上述操作的弊端,擴大了陰式子宮切除術的范圍。開展此手術不但需要有熟練的腔鏡操作技術,而且要有陰式手術的基本技術,還要手術室巡回、器械護士熟練配合,熟悉手術的基本步驟,熟悉器械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婦科腹腔鏡術中切割止血工具為雙極電凝、超聲刀或PK刀,器械護士應保持刀頭的清潔,經常用濕紗布擦拭,避免焦痂影響凝切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春艷,郭慶芳.臨床藥師在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中的作用.藥學服務與研究,2011,11(2):110
[2] 陳哲穎,陳兆英.直腸癌根治術中下肢體位放對患者循環呼吸的影響.護理學雜志,2010,20(24)
[3] 李季春.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切除術36例配合體[J].齊理雜志,2006,12(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