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針灸、直流電配合藥物治療眼肌麻痹的臨床療效。
方法:將51例眼肌麻痹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給予藥物常規治療,治療組采用針灸、直流電配合藥物治療,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結果:治療組臨床療效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
結論:針灸、直流電配合藥物治療對眼肌麻痹有良效。
關鍵詞:眼肌麻痹 針灸治療 直流電治療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05-02
眼肌麻痹屬于眼科常見病之一。發病原因多為腦血管疾病、炎癥、外傷、腫瘤、糖尿病等所致,主要是由于支配眼肌的神經受損而引起眼球運動障礙,臨床表現為復視、頭暈。中醫稱之為“風牽偏視”、“視一為二”、“視歧”、“目偏視”。本研究采用針灸、直流電配合藥物治療眼肌麻痹,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全部病例均為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眼科門診及住院患者,均為單眼眼肌麻痹。將51例眼肌麻痹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5例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17—70歲;病程1d~65d。其中外直肌麻痹15例、內直肌麻痹5例、下直肌麻痹3例、上斜肌麻痹2例;外傷所致3例、代謝性及血管性疾病所致17例、炎癥所致5例。治療組26例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齡16~72歲,病程2d—67d。其中外直肌麻痹15例、內直肌麻痹6例、下直肌麻痹4例、上斜肌麻痹1例;外傷所致3例、代謝性及血管性疾病所致19例、炎癥所致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受累肌及發病原因方面有均衡性。
2 臨床診斷標準[1]
①眼位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②眼球活動障礙,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面活動受限;③第二斜視角大于第一斜視角;④代償頭位,頭向麻痹肌方向偏斜;⑤復視、雙眼視一為二,(復視象檢查確定麻痹肌);⑥頭暈目眩,或有惡心嘔吐。
3 治療方法
3.1 治療原發病。糖尿病患者給予降血糖藥物以控制血糖,高血壓動脈硬化者給予降血壓治療,高血脂者給予降血脂治療,炎癥引起者給予抗生素及激素治療,外傷引起者對癥治療。
3.2 對照組。對照組給予藥物常規療法,維生素C5.0g、胞二磷膽堿1.0g、三磷酸腺苷40mg、輔酶A100U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點滴,1次/日;肌肉注射維生素B1100mg、維生素B12500μg,1次/日,7日為1療程。療程間隔2-3天。根據病情治療3-5個療程。同時口服肌苷200mg,3次/日。
3.3 治療組。(1)藥物治療同對照組。(2)直流電治療:①直流電治療采用DY-多功能眼病治療儀。②導入藥物:采用10%碘化鉀溶液。③導入方法:采用眼枕導入法。囑病人自然閉目,將浸有藥液的大小為4×5cm的四層專用敷料一塊。放置在眼瞼上,將直流電導入電極(陰極)極板放置在藥物紗布上。浸有蒸餾水的紗布置于患者枕部,使用繃帶固定,壓實使緊密接觸。打開電源,電流強度1—2mA,緩慢旋轉調節旋鈕調整溫度及強度,一般以病人感覺眼部及頸部電極處有針刺感即可。離子導入時間20分鐘,每日2次。7天為l療程。療程間隔2-3天。根據病情治療3-5個療程。(3)針灸治療:①取穴:主穴取球后、睛明、瞳子髎、攢竹、絲竹空、光明、太陽、四白治療,配穴則外傷配血海、腎俞、足三里,感染配外關、合谷、太沖,腦動脈硬化、高血脂癥配足三里、百會,糖尿病配足三里、太溪,其他原因者配風池、三陰交;②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穴位皮膚常規消毒,針刺球后于眶下緣外側1/4處,即下瞼板下緣外下方與眶緣之間,用左手手指固定眼球稍向上方,使皮膚繃緊,右手直刺,快速進針破皮后,刺手握住針柄,將針體朝內上方即視神經孔方向緩慢刺入25~30mm。進針過程中注意詢問病人的針感,同時細心體會手下的感覺。睛明穴用左手拇指將眼球推向外方,沿近拇指甲緣直刺0.8~1.0寸,其他穴位則分別采用直刺或斜刺,眼部穴位采用輕刺激,不提插捻轉,得氣即可;遠端穴位采用平補平瀉手法,得氣后留針30分鐘。治療每天1次,7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2-3天。根據病情治療3-5個療程。
4 治療結果
從表1中可以看出,針刺直流電藥物組的痊愈率69.23%,明顯高于藥物組的36%;針刺直流電藥物組有效率100%,也明顯高于藥物組的84%,經秩和檢驗(P<0.05)。提示針刺直流電藥物組療效優于藥物組。
5 討論
眼肌麻痹為支配眼肌的神經受損導致眼肌張力降低所致,損傷部位有中樞性及周圍性兩種。西醫在治療眼肌麻痹上早期促進炎癥消退和出血、水腫吸收,中、后期應用神經營養劑和血管擴張劑恢復神經肌肉功能外,尚無其他特效藥物。在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多采用手術治療。試驗結果表明,藥物治療眼肌麻痹有一定的療效,而針刺直流電藥物組療效優于單純藥物組(P<0.05)。頭皮針可通過高級中樞作用來協調各眼肌功能,從而使眼球運動恢復正常。循經遠取腧穴,亦對改善眶內組織血液循環,提高血氧供給,促進神經肌肉功能康復也有一定的作用。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法是電療法的一種,直流電離子導人療法的治療作用為直流電和藥物的綜合作用,通過直流電的電解、電滲等作用,使藥物不經血液循環直接進入眼內。有學者從動物實驗中觀察到用直流電導入法時,藥物在深部組織和臟器的濃度比用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投藥法的濃度還高。藥物電解為離子導入眼內后,于病變局部形成離子堆,可保持較高的濃度,在體內保留的時間較長,因而發生作用的持續時間也較長,且離子導入法不損傷皮膚,無疼痛或胃腸刺激癥狀。同時直流電還能刺激按摩眼周穴位作用,有其獨特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針刺、直流電配合藥物與單純藥物治療眼肌麻痹均有效,但針刺、直流電配合藥物治療眼肌麻痹比單純藥物治療療效好,且針刺、直流電治療經濟實用,幾乎沒有毒副作用,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管理行業標準;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