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二維超聲圖像及彩色多普勒特點,探討超聲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
方法:回顧性分析24例經手術病理證實的乳腺癌患者二維超聲圖像及彩色血流顯像特征,著重分析乳腺腫塊內部回聲特點以及它的大小、形態、邊界、后方回聲,縱橫比、有無微鈣化,有無包膜,有無腋窩淋巴結轉移以及腫塊內部及周邊血供情況。
結果:超聲診斷乳腺癌24例,其中21例與病理結果一致,超聲診斷正確率87.5%;24例乳腺癌中內部回聲不均勻19例占79.2%,形態不規則17例占70.8%,邊界不清18例占75%,邊緣不規則強回聲暈14例占58.3%,縱橫比≥112例占50%,有微鈣化8例占31.3%,腋窩淋巴結轉移10例占41.7%,彩色多普勒在腫塊周邊及內部檢出血流者20例占83.3%,RI≥0.715例占62.5%。
結論:綜合分析二維超聲圖像及彩色多普勒表現能較準確判斷腫塊良惡性,對乳腺癌的診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乳腺癌 二維超聲 多普勒超聲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07-02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有逐漸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已成為婦女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嚴重危害婦女身心健康,面對不斷增長的乳腺癌患者,目前根本策略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達到延長生存時間及提高臨床治愈率的目的。檢查乳腺癌的影像手段多種多樣如鉬靶X線攝影、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核磁共振等。相較而言彩色多普勒超聲是目前最簡便易行而又無放射性的影像技術對乳腺癌的診斷和鑒別診斷都有非常重要意義[1]。本文回顧性分析了24例乳腺癌患者二維超聲圖像及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旨在提高彩超診斷乳腺癌的準確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1年8月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24例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3-60歲,平均41歲,腫塊直徑9-46mm,病程3月-4年,其中6例患者捫及包塊,4例患者乳頭溢液,6例患者有乳房隱痛或脹痛不適感,余患者無明顯不適感,臨床確診陰性,體檢時偶然發現。
1.2 方法。采用西門子X30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10MHz,采用直接檢查法,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乳房及腋窩,以乳頭為中心,對患者乳腺各象限及邊緣部位、腋窩作縱、橫、斜掃查,觀察腫塊內部回聲,大小、形態、邊界、后方回聲,縱橫比、有無微鈣化,有無包膜,有無腋窩淋巴結轉移等;再用彩色多普勒觀察腫塊內部及周邊血流情況,按Adier[2]標準分級:0級,未見血流信號;Ⅰ級,少量血流,可見1-2處點狀血流;Ⅱ級,中量血流,一條血管長度可超過或接近腫塊半徑;Ⅲ級血流豐富,可見4條以上血管。
2 結果
超聲診斷乳腺癌24例,其中21例與病理結果一致,超聲診斷率87.5%,其中浸潤性導管癌10例,浸潤性小葉癌5例,粘液癌3例,髓樣癌3例,導管原位癌2例,哺乳期囊腺癌1例。超聲誤診3例,誤診率12.5%,其中誤診為纖維腺瘤2例,乳腺腺病1例。高頻彩色多普勒聲像圖顯示24例乳腺癌中內部回聲不均勻19例占79.2%,形態不規則17例占70.8%,邊界不清18例占75%,邊緣不規則強回聲暈14例占58.3%,縱橫比≥112例占50%,有微鈣化8例占31.3%,腋窩淋巴結轉移10例占41.7%,彩色多普勒在腫塊周邊及內部檢出血流者20例占83.3%,RI≥0.715例占62.5%。
3 討論
乳腺癌是乳腺導管上皮及末端導管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其聲像圖特點與惡性腫瘤分泌腫瘤生長因子刺激腫瘤及臨近組織有關。乳腺癌超聲特點:①因為乳腺癌生長迅速,多呈浸潤性生長,腫瘤內部容易發生出血壞死及結締組織反應,因此腫塊形態多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內部回聲不均勻,多數呈弱回聲,少數呈等回聲或稍強回聲,也可出現不規則無回聲區。斷面呈蟹足樣或毛刺征與正常組織界限不清。本組病例內部回聲不均勻19例占79.2%,形態不規則17例占70.8%,邊界不清18例占75%。②惡性暈征:表現為腫塊前、側壁不規則、厚薄不均的強回聲帶包繞,厚度約1-3mm。邊界回聲被認為是惡性腫瘤鑒別的關鍵[3],其病理機制是癌細胞向周圍組織的浸潤,本組邊緣不規則強回聲暈14例占58.3%。③微鈣化:指大小約100-500um的鈣化,后方無聲影,典型的乳腺癌鈣化呈簇狀分布,數目較多且相對集中。微鈣化被認為是乳腺惡性腫瘤特征,一旦發現提示惡性可能性極大[4],但敏感性較低,本組僅8例有此特征占31.3%。④縱橫比小于10mm的腫塊形態常較規則,內部及周邊血流信號稀少,定性較困難,如縱橫比大于1,在10mm左右的小乳腺癌的鑒別上有一定參考價值。本組縱橫比≥112例占50%,其中6例腫塊直徑小于10mm。⑤淋巴結轉移:主要表現為腋窩淋巴結腫大,腫大的淋巴結呈球形,髓質強回聲消失,內部呈低回聲,邊界模糊,有切跡,部分淋巴結可融合,周邊及內部出現豐富血流信號。本組腋窩淋巴結轉移10例占41.7%。淋巴結轉移是影響乳腺癌預后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數目越多,預后越差,轉移部位越遠,預后越差。⑥彩色多普勒超聲:乳腺腫塊內部及周邊血流多少,血管走形情況是判斷乳腺腫塊良惡性的重要指證,乳腺癌病灶內血供豐富程度一般為Ⅱ-Ⅲ級。曹九峰等[5]認為良惡性腫瘤之間的臨界流速值為12cm/s,該值對診斷直徑2cm以下的乳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分別為95.5%、100%和96.6%。Peters等[6]報道將RI≥0.7作為乳腺癌的診斷標準,敏感性為82%,特異性為81%。本組彩色多普勒在腫塊周邊及內部檢出血流者20例占83.3%,RI≥0.715例占62.5%,與文獻報道有一定出入可能與超聲診斷儀器的靈敏度及對儀器調節有關。
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于腫塊較大,影像學特征比較典型的乳腺癌能提供較明確的診斷,但對于早期體積較小,形態較規則,內部回聲均勻,位置深在,血流不明顯的乳腺癌包塊容易誤診,本組誤診的3例乳腺癌,均為體積較小,內部回聲均勻,邊界清晰,后方回聲無衰減,周邊及內部未見血流信號。因此為減少誤診率,對乳腺腫塊應綜合分析,無論有無惡性征象,有無血流都應密切隨訪,必要時行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
綜上所述,結合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特征,能較準確鑒別腫瘤良惡性,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春敏,楊夢玲,王艷秋,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良惡性腫塊的鑒別診斷價值[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08,9(6):390-391
[2] AdlerDD,CarsonPL,RubinJM,et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J].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6):553-559
[3] 劉君,黃紅梅,劉吉鳳,等.乳腺腫塊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診斷與病理基礎研究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1,17(12):928
[4] 呂坷,張縉熙,傅先水.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良惡性病變鑒別的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1998,14(5):65
[5] 曹久峰,董寶瑋,陳敏華,等.血流速度測定在乳腺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1995,11(5):370-372
[6] PETER-ENGIC,MEDI M,LEODOITER S.The use of colour-coded and spectral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J].Br J Cancer,1995,71(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