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討減少新生兒產傷的助產技巧。
方法:以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期間共收治的50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并運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所有的患者分為兩組,即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由250例健康產婦組成,對照組的患者運用傳統的方式來進行護理,而治療組的患者的則對于產婦進行了較為精心的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產婦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新生兒的產傷發生率。
結果:兩組新生兒產傷的發生率具有明顯的差異,治療組的250例健康產婦中,順產的產婦為238例,肩難產的產婦為2例,鎖骨骨折的新生兒為1例,臂叢神經損傷的新生兒為1例,而對照組的250例產婦中,順產的產婦221例為,肩難產的產婦為7例,鎖骨骨折的新生兒為9例,臂叢神經損傷的新生兒為4例,對比P<0.05,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結論:對于產婦進行精心的護理干預不僅有助于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更加有助于降低新生兒產傷的發生率,值得在現代的臨床中進行大力的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新生兒產傷 助產技巧 護理干預 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11-02
新生兒產傷是現代產科臨床中經常發生于新生兒的一種損傷,其對于產婦以及新生兒而言均具有十分不良的消極影響。尤其是在當前醫患關系嫉妒緊張的情況下,會給產婦以及助產人員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并為醫院的聲譽造成嚴重的影響。[1]基于此,對于有效減少新生兒產傷的相關研究十分必要。為了進一步降低我國新生兒產傷的發生率,為了進一步分析降低新生兒產傷發生率的有效措施,我院特以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期間共收治的50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了較為科學與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現將詳細的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項研究的研究資料主要為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期間共收治的500例產婦,其年齡為20—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5歲。運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所有的患者分為兩組,即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由250例健康產婦組成,兩組產婦在性別、年齡、病情以及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所有的產婦在入院之后均進行了較為科學與全面的檢查,兩組患者均是由助產士為其進行一對一分娩的,且其均采用仰臥位進行分娩,并在宮口開全之后做好的充分的分娩準備,新生兒在出生之后也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身體檢查。
1.2 助產技巧。對照組的患者運用傳統的方式來進行護理,而治療組的患者的則對于產婦進行了較為精心的護理干預,其具體的助產技巧以及干預措施如下:
在胎頭撥露會陰之后,在產婦聯合緊張的時候,應該對其會陰部進行必要的保護,一般情況下再2—3次宮縮之后胎兒能夠分娩出的時候才可以對產婦進行會陰側切。在產婦宮縮的時候,應該鼓勵產婦用力,慢慢的將胎頭分娩出來,并讓其能夠自然的復位并進行旋轉。在為新生兒的呼吸道進行清理的時候,應該叮囑產婦屏氣用力,并輕輕的將胎頭按下。如果胎兒的胎肩不能夠順利的分娩出來,助產人員則應該將一只手的五指分開,并將其置于胎兒胎頭的頸間部,慢慢的旋轉胎頭并同時牽引胎兒的胎頸,并使得胎兒的雙肩內收,切忌不要在產婦的宮底加壓。
1.3 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不同分娩方式導致新生兒產傷的發生率具有明顯的差異,治療組的250例健康產婦中,順產的產婦為238例,肩難產的產婦為2例,鎖骨骨折的新生兒為1例,臂叢神經損傷的新生兒為1例,而對照組的250例產婦中,順產的產婦221例為,肩難產的產婦為7例,鎖骨骨折的新生兒為9例,臂叢神經損傷的新生兒為4例,對比P<0.05,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詳細的數據對比分析情況請見表1。
3 討論
新生兒產傷主要是指在分娩的過程中對新生兒所造成的一定損傷,最為常見的新生兒產傷為頭皮血腫、鎖骨骨折以及臂叢神經損傷等[2]。新生兒產傷是在正常的分娩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的,然而,它的出現也與產程的延長、骨盆狹小、胎位異常以及分娩轉機不當等之間具有較為顯著的聯系。導致新生兒發上產傷的主要因素為:母親的年齡過大或過小;母親為初產婦;胎兒的頭盆不稱、母親身材矮小或者骨盆畸形;胎位不正;前羊水過少;產程過快或過緩;極低體重兒;極早產兒;胎頭過大的新生兒以及胎兒發育異常的新生兒等。新生兒的產傷在現代的產科臨床中應該以預防為主[3]。本項研究中對于產婦進行了科學的護理干預以及助產技巧,從而有效的降低了新生兒產傷的發生率,由此可見,新生兒產傷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措施得到,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新生兒產傷的發生率的。在產婦生產之前,應該先對其基本的情況進行科學的預測與分析,從而為其慎重的選擇分娩方式,并且在產婦分娩的過程中,還要密切關注產婦產程的進展狀況,增強醫護人員工作的責任心,并不斷提高助產人員的助產技巧,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新生兒產傷的發生率[4]。
本項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在產婦的生產過程中,對其進行必要與科學的護理干預、并進行有效的助產技巧,不僅有助于產婦的順利生產,胎兒的順利出生,更加有助于新生兒產傷的降低,值得在現代的臨床中進行大力的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翠蘭,李秀錦,付金鳳,等.減少新生兒產傷的助產技巧[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6,16(18):2868—2869
[2] 韓世愈,鄭建華,廉玉蘭,等.新生兒產傷79例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4,14(12):103—104
[3] 周曉飛,王葉紅,林曉華,等.新生兒產傷94例臨床分析[J].溫州醫學院學報,2009,39(4):393—395
[4] 楊磊.新生兒產傷110例臨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03(2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