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TENS療法(經皮電刺激神經療法)對臥床患者III期壓瘡療效的影響。
方法:48例壓瘡(均為Ⅲ期)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4例,對照組24例。兩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濕敷療法加紅光照射進行壓瘡治療,治療組同時進行TENS療法治療,觀察兩組壓瘡經一段時間治療后治愈率情況。
結果: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
結論:TENS療法對壓瘡的治愈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TENS 經皮電刺激神經療法 壓瘡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13-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09年11月~2012年7月壓瘡住院患者48例,年齡35~84歲;其中脊髓損傷20例,腦卒中28例;48例均為Ⅲ期壓瘡,其中臀部壓瘡41例,踝部壓瘡7例;壓瘡范圍1cm×1cm~8cm×15cm。病例排除標準:置入心臟起搏器者、對TENS療法過敏者及嚴重出血傾向、嚴重心臟病等不適宜采用TENS療法者。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將患者隨機分兩組,治療6周后觀察評價療效。治療組與對照組采用相同的壓瘡治療方法:第一步:清創:根據創面大小依次用足量的3%過氧化氫溶液、0.5%碘伏徹底清洗創面及其周圍2cm以內的皮膚,用注射器抽0.9%氯化鈉加壓形成渦流徹底沖洗傷口;再用剪刀逐步修剪壞死組織,直至見到紅色的軟組織;再次用適量的3%過氧化氫溶液、0.5%碘伏、0.9%氯化鈉清洗修剪過的部位,用無菌棉球吸干水分;第二步:紅光照射:清創后用紅光治療儀(武漢創鑫光電子有限公司產CHX-630D型)照射創面20min,照射光源與創面距離20cm,劑量弱強度;第三步:濕敷包扎:紅光照射后用無菌棉球吸干創面水分,然后剪取適合創面大小、采用慶大霉素8萬U加普通胰島素8U均勻浸濕后的無菌紗布均勻覆蓋創面,對已有空洞形成的壓瘡,應塞緊不留縫隙,以保證新生的肉芽組織從內向外生長,再以用0.9%氯化鈉均勻浸濕后的無菌紗布覆蓋,最后外用無菌干紗布覆蓋包扎。根據創面滲出情況,清創換藥的頻率為每天1次或2次。治療組同時使用TS-6000型低頻電治療儀(丹麥產)實施TENS療法:具體方法:采用大小為3×5cm(踝部壓瘡采用大小為1×1cm)的導電膠電極片2對分別置于壓瘡創面四周對置(電極片均不過身體中線),脈沖寬度0.3ms,脈沖頻率2Hz,電流強度使患者稍有電感小于20mA,治療時間20分鐘,每日1次。每例患者在治療第1次前先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壓瘡大小、深度、滲出,以后每隔14天治療后均進行1次評估。
1.2.2 壓瘡分類。采用美國壓瘡協會分類。第I期:出現紅斑,但皮膚完整;第Ⅱ期:損害累及表皮和/或達到真皮,臨床上表現為皮損、水皰或淺層皮膚創面;第Ⅲ期:損害累及皮膚全層、皮下組織,可深達筋膜,臨床上表現為深的創面;第Ⅳ期:損害廣泛累及肌肉、骨骼或支持結締組織(如肌腱、關節囊等)[1]。
1.2.3 療效評定。2周為1個療程,3個療程結束后觀察評定壓瘡的療效。療效評定標準:治愈:潰瘍愈合、痂皮脫落,局部組織完全修復。顯效:瘡面干燥無分泌物,潰瘍縮小,有肉芽組織生長。好轉:潰瘍結痂,創面縮小變淺,滲出減少。無效:局部無變化或加重,滲出液增多[2]。
1.2.4 統計學方法。全部數據采用SPSS 1.0統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壓瘡治療后效果,治療組與對照組治愈率比較見表1。
3 討論
壓瘡是由于壓迫或剪壓而形成的皮膚潰瘍,又稱為褥瘡、褥瘡性潰瘍和缺血性潰瘍。在急性病醫院的住院患者中發生率為3%~14%,在護理之家等發生率為15%~25%。多見于臥床老年人及脊髓損傷患者。壓瘡的發生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干擾患者康復訓練,延長住院時間并增加醫療費用,應努力加以防治[3]。相關數據表明,發生壓瘡的老年患者較無壓瘡的老年患者病死率增加4倍,如壓瘡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4]。壓瘡的治療是臨床上很棘手的問題,其雖需用綜合措施,但局部治療仍是治愈的關鍵。目前臨床上治療壓瘡方法不同,療效不一。TENS療法作為低頻電療法的一種,在我國康復醫學領域一向多用于疼痛治療,但在歐美國家其臨床應用已超過了疼痛范圍[5]。本組資料顯示:TENS療法聯合濕敷療法及紅光照射對壓瘡的治愈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其原因可能為:TENS療法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水腫,促進炎癥吸收,從而對壓瘡的愈合起積極的促進作用[5]。相比較單純的濕敷療法加紅光照射能更明顯的促進壓瘡的愈合。
綜上所述,TENS療法聯合濕敷療法及紅光照射治療壓瘡效果肯定,無明顯副作用,且操作簡便,尤其適宜康復專科機構及老年護理機構等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茂斌.《腦卒中的康復醫療》第1版.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52
[2] 賈長寬,鄺丁梅.磺胺蛋清糊治療褥瘡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0,15(5):286
[3] 王茂斌.《腦卒中的康復醫療》第1版.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51
[4] 張士民.壓瘡研究新進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5,14(3):193
[5] 喬志恒,華桂茹.《理療學》第1版.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