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26-01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職能的不斷擴大,護理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而健康教育也成為護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為臨床的治療發揮重要的作用。
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身體缺陷,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這是1948年,WHO憲章中明確定義的,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發展,健康的含義也在擴大,不僅要有強壯的體魄,能抵御各種疾病的侵襲,還應具備完美健全的精神狀態,心理平衡和調節能力,應付多種不良的心理刺激,共處和諧社會。為適應醫療市場需求,滿足患者對不斷增長的健康保健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護理工作者掌握病人的情況,根據病情的進展,生活的需求作出相應的健康教育現,總結如下。
1 資料
選取我科住院1個月以上的患者76名,男性36名,女性40名,平均年齡70歲,其中大專畢業的30個,小學畢業的40個,文盲6個。
2 方法
根據年齡,受教育的程度,病情的輕重,及日常的需求等作出合理的規化,對健康教育的內容如疾病的基本知識、用藥知識、飲食調理、勞逸結合、情志調節、自我預防保健等加以羅列,分別分次分時的向患者進行宣教,并以關心詢問的方式了解其掌握的程度。
3 實施
3.1 文字宣傳。由于靜脈輸液時間較長,對有一定知識,接受能力強的患者,積極配合的情況下可直接發放住院期間健康宣教單,專科疾病的知識卡交給患者閱讀,使患者在不同階段對疾病加以認知,同時還可利用板報、專欄等方式全面的指導。
3.2 言語解說。對于文化程度不高,行動不便等患者實行言語解說,可利用查房,發藥,打針等時間從飲食、精神、生活起居、勞逸等各各方面進行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
3.3 患者反饋。可采取詢問的方式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對患者可能造成的誤區及時的處理,以及對病情的進展有著更深的了解。
3.4 集體教育。對于院內舉辦的專科專病講座鼓勵患者積極參加,滿足患者不同問題的知識需求,使得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療。
4 結果
經過不斷的努力,從發放的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病人的滿意度由85%上升到98%,也加快了病情的恢復,更好的促進了護患合諧,同時對于護士也是一種無形的鼓勵。
5 體會
健康教育可以是架起護患關系之間的橋梁,在健康教育中,護士的關心溫暖著病人,專業的技能增強了病人信賴,這就要求護士必需掌握豐富的知識及技能,也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