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項目前后目標人群的基線調查及相關行為學調查,開展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及行為干預效果評估,探索社區老年人行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方法:以區域社康內的所有60歲以上老年人為目標人群,獲得方便樣本,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入選(做基線調查和體檢)。將患有高血壓和(或)糖尿病及具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隨機分為兩組。一組作為干預組,進行行為干預同時利用傳統媒介進行高血壓糖尿病等防治健康教育;另一組作為對照組,不做任何干預。
結果:干預組的慢性病知識掌握、飲食選擇、藥物使用及求醫行為情況較對照組明顯提高。
結論: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及行為干預可行性高。
關鍵詞:社區 老年人 健康教育 行為干預 評估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29-02
當前,人口老齡化正在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趨勢,中國已于1999年提前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更加突出,人口老齡化問題將對中國的養老、醫療、社會服務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社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再加上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特殊性,造成家庭結構改變,一對夫婦4個老人,給工作、生活都帶來很多不便。老年人作為社會上一個特殊群體,具有患病率高,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多,長期失能與殘障,精神衛生,老年傷害,生命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因此,老年人是社區的特殊人群,不管從哪個角度都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點對象,社區老年保健工作也就成了社區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社區中的醫療保健人員除了對這些老年患者提供最基本的藥物治療外,還要考慮到其他重要因素,就是在疾病管理水平、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患者的心理因素、行為干預等。因此,通過健康教育及行為干預,改變社區老年人的就醫行為、用藥規范及飲食選擇,將為防治老年慢性病提供無法估量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以區域社康內的所有60歲以上老年人為目標人群,獲得方便樣本,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入選(做基線調查和體檢)。將患有高血壓和(或)糖尿病及具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隨機分為兩組。一組作為干預組,進行行為干預同時利用傳統媒介進行高血壓糖尿病等防治健康教育;另一組作為對照組,不做任何干預。
1.2 干預方法。選擇一定時間內(約5天)對100名自愿參與者進行身體檢查、血糖、血壓篩查。根據個人情況將所選目標人群分為三類,為高血壓及高危人群、糖尿病及高危人群和同時具有上述兩種疾病并伴有其他合并癥人群。并隨機將三類人群各分為兩組,一組為干預組,另一組作為對照組。對所選定的干預組老年人進行培訓,利用多媒體或寓教于樂的形式等,將慢性病防治的基本知識、飲食選擇、有效運動和藥物及檢測儀器正確使用的方法等技能傳授給他們,并給予行為干預,使其學會自身管理;再由老年人管理小組人員,負責社區內老年人的摸底及選擇。對實施干預的老年人群反復進行督導,工作內容包括查看受教育者飲食生活習慣、用藥規范及就醫行為的情況,保證每半個月以電話形式了解干預組人群自我管理情況,每月進行一次健康講座及行為干預,每季度進行一次周期性體檢,動態監測血壓、血糖及定期摸底測試;并在項目終期負責對干預組及對照組的所有老年人做調查問卷及體檢。
1.3 評估指標。
1.3.1 效果評估指標。
1.3.1.1 定性效果評估。每季度評估小組針對老年人慢病及高危人群的現場抽查,可作為小樣本的定性效果評估。
1.3.1.2 定量效果評估。
1.3.1.2.1 橫斷面評估。在項目開展前后,對選擇的3家社康所轄下的所有老年人慢病及高危人群,共抽取100名目標人員(方便樣本)進行體檢。
1.3.1.2.2 對照評估。項目中設置對照組,不進行老年人慢病及高危人群的行為干預,但用同樣的行為調查問卷、選擇相同數量的老年人慢病及高危人群進行調查和體檢。
1.3.2 干預前后的評估指標。
1.3.2.1 慢病知識知曉率、飲食運動習慣達標率、遵醫行為等。
1.3.2.2 生物學評估指標:血壓、血糖。
1.4 統計學處理。計學處理運用SPSS1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2 結果
2.1 干預組慢病知識知曉率、慢病知識均分有顯著提高(見表1)。
2.2 健康教育前后干預組和對照組遵醫行為的比較,干預組患者在按醫囑服藥、心理平衡、有氧運動、定時測血糖和(或)血壓、定時復診方面比對照組有非常明顯的提高,但是在合理膳食、戒煙限酒這幾個方面中效果不是很明顯,這與本次研究的時間期限有很大關系,因為行為的改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見表2)。
3 討論
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快,需要有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和社會支持系統來適應這種新的社會形式。老年人作為社會上一個特殊群體,具有患病率高,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多,長期失能與殘障,精神衛生,老年傷害,生命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龐大的老年群體給養老、醫療、社會服務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再加上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特殊性,造成家庭結構改變,一對夫婦4個老人,給工作、生活都帶來很多不便,因此,老年人是社區的特殊人群,不管從哪個角度都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點對象,社區老年保健工作也就成了社區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通過對社區老年人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促使其養成健康行為,使其學會自身管理,糾正不良習慣,消除危險因素,將為防治老年慢性病提供無法估量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艷英,南新玲.《社區老年保健管理初探》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年第11期
[2] 張斐,宋煒,劉杰.《老齡化與老年醫療保健》.實用醫藥雜志,200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