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護士層級使用模式在普外科的應用方式與優點。
方法:對普外科護士實行分層使用,改革排班模式,護理模式、績效考核辦法和激勵機制,并把模式應用后患者滿意度進行匯總。
結果:護士層級使用模式應用于普外科臨床后2012年1、2、3月患者滿意度逐月提高。
結論:護士層級使用模式體現了護理人力資源合理分配,充分調動護士積極性。增強了工作責任心并促進了護理安全[1]。穩定了護理隊伍,保證了護理工作質量。
關鍵詞:護理人員 層級使用 普外科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39-02
護理人員使用和配置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利用現有的護理人力資源,科學合理地安排護理工作,激發護理人員的潛能,改善護理服務質量[2]。查找薄弱環節,明確護理分工,聘用不同層次護士,讓其承擔相應的崗位工作。我院是二級甲等醫院,于2011年7月開始試運行護士層級使用模式。我科按照《醫院護士分層使用參考方案和指導意見》試行。將護士分為初級責任護士(N1)、中級責任護士(N2)、高級責任護士(N3)三個層次進行培訓和考核。實行責任制和扁平化方式,使上崗合格的護士獨立分管病人。根據分工方式制定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高層級護士對初中級護士有檢查、指導的職責。經過一年多的試運行取得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科實際開放床位32張,護理人員14人,護士長1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3名,護士9名。其中本科2人、大專5人、中專7人。年齡22歲至38歲。
1.2 分層方法。我科按照《醫院護士分層使用參考方案和指導意見》試行方案,根據護理人員職稱、工作能力、工作年限、學歷進行綜合評價,以工作能力作為分層主要指標,其次為職稱。將護士分為初級責任護士(N1)、中級責任護士(N2)、高級責任護士(N3)三個層次進行培訓和考核。①N1:任職資格為中專學歷畢業1至5年的護士,大專學歷畢業1至4年的護士或護師,本科學歷畢業1至3年的護士或護師。工作內容以承擔小組工作為主,側重生活護理,基礎護理,一般專科護理和輕病人護理工作。②N2:任職資格為中專學歷畢業6年的護士,大專學歷畢業5年的護士或護師,本科學歷畢業4年的護士或護師。工作內容可參與管理與教學,主要側重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病人評估、健康教育、危重癥護理及病房的感染控制,并可承擔主管護士和帶教護士崗位。③N3:任職資格為已任主管護師或具備主管護師資格但未被聘任的護師。工作內容除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外,主要承擔高級責任護士工作,小組長工作,臨床帶教工作;負責危重癥病例的護理與指導,協助護士長進行病房護理質量檢查、業務查房等。
1.3 管理方法。根據各層級所擔任的崗位職責不同,培訓和考核的重點不同,N1嚴格按照醫院制定的培訓計劃考核,要求按時主動接受培訓,自覺參與醫院舉辦的各項繼續教育培訓活動。N2按時完成護士規范化培訓計劃,繼續教育,院內培訓,按照培訓考核要求自覺接受考核。N3按時參加醫院舉辦的各種繼續教育活動,完成護理論文1篇。護理人員獎金由基本獎和績效獎組成依據職稱設定基本獎占20%,績效獎占80%。其中每月根據工作量情況拿出2000元至3000元作為工作量獎金。科里每年3、6、9、12月根據患者滿意率調查結果評出科里護理服務之星,給予獎勵。體現了多勞多得,激發了工作積極性。
1.4 評價。采用我科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結果進行總結(2012年1、2、3月),見表1。
2 結果
我科通過實施護士層級使用模式,科里護理人員工作成就感明顯增強,被患者表揚和認可次數增多。這樣保證了基礎護理工作和專科護理的質量和安全。給了高級責任護士一個展示工作能力的平臺。同時,避免了因專業技術骨干工作量過少造成的人力資源浪費和能力較低的護士任務過重或難度較大造成的工作忙亂而影響護理質量,使護理專業技術骨干充分發揮出帶頭人的作用,有效的保證了護理質量的全面提高[3]。給了中初級護士一個學習的機會,使她們看到自身專業發展的前途。通過護理人員分層使用管理模式的應用,護理工作流程,護理隊伍結構得以優化,為護理學科朝著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發展提供了更佳的運行模式[4]。
參考文獻
[1] 李曉月,王美艷.層級管理在婦產科病房中的應用體會.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0.26(7):531—532
[2] 謝屹紅.護理排班方式與護理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4A):65
[3] 馬新利,吳淑華,張瑜,崔丹.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1):2562—2563
[4] 喬莉娜,王璇,車文芳,馬化,趙陽.護理人員分層使用模式在普外科病區應用的效果.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3):1573—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