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做好社區護理工作,不僅是提升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的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新形勢下社區護理工作的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社區護理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45-01
隨著“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目標的逐步提倡與落實,黨和政府已將“逐步建立和推廣社區衛生服務”納入新形勢的衛生工作重點。人口老齡化、疾病譜改變、醫學模式的轉變、大眾對衛生服務的需求增加,以及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醫療體制的改革預示了社區衛生服務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療衛生體系改革的不斷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醫療護理工作的觀念和護理的職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勢下做好社區護理工作,不僅是提升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的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本人結合工作實際,對新形勢下做好社區護士工作進行了探討。
1 新形勢下社區護理工作的現狀
雖然,近幾年我國的社區護理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還存在著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我國社區護理發展起步較晚,社區衛生機構設施簡單,人才缺乏,人員學歷普遍較低,醫療服務范圍也有限。
社區護理大多數還局限于專科護理層面,以完成醫療護理為目的,難以提供綜合性的全方位的護理。在經濟效益的驅使下,社區護理大多數集中在功能的護理服務上,以完成醫囑為主。注重技術和治療性措施的落實,往往忽視了病人的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和康復教育等。對整個社區居民的健康水平的評估與干預很少,缺少對整個社區成員的健康管理與跟蹤服務。另外,社區護理人員的結構也不合理,觀念和知識陳舊,職業認同度不高。服務模式還停留在大醫院的坐堂形式,醫生等病人,護士等醫囑。
2 加強社區護理工作的對策
2.1 加強社區護士自身能力建設。
2.1.1 加強學習。社區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生“六位一體”。因此,將社區護理知識用于實踐最為重要。提高護士對社區護理重要性和其他社區護理相關內容廣度與深度的認識。特別是加強學習與掌握對社區護理的系統知識,如:社區婦幼保健工作流程、社區家庭訪視工作流程、社區傳染病及死亡信息化管理流程。
2.1.2 轉變觀念。由于受傳統醫學服務模式的影響,護士對社區護理工作的觀點,還停留在單純的技術操作上,僅以協助醫生工作為主,而預防、健康教育、康復等內容并未涉及,這就要求社區護士首先轉變觀念,從以患者治療、護理為中心向以社區居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社區護士除掌握臨床護理的操作技能外,還應掌握疾病預防、健康教育等技能,拓展服務內容,以適應社區衛生護理工作的需求,從而推進社區護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2.1.3 持證上崗。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要重視對社區護士的培訓工作,給每位護士提供學習培訓機會,通過轉崗培訓,使每位護士取得社區護士合格證書并持證上崗。同時定期對社區護士進行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訓練,內容包括: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健康教育、高血壓病、糖尿病健康管理、康復病人心理疏導及康復指導、兒童計劃免疫工作以及婦女保健工作等。針對社區護理特點,社區護士要不斷加強社區護理知識的學習,更要了解社會學、人文學和心理學知識以及掌握人際溝通交往的技能,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滿足社區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2.1.4 履行職責。社區護士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長期從事護理工作,在病人輸液治療和住院期間對病人的呵護和關懷,為社區護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社區護士要充分履行職責,還要了解國家開展社區護理的政策。另外社區衛生機構服務的對象不僅包括前來就診的患者,還有很多健康咨詢者,他們都有著較高的衛生需求。要切實擔當起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服務的責任,主動加入社區衛生服務團隊,參與慢性病管理等工作,為社區居民提供個性化、連續化、綜合性的服務。
2.2 拓展社區護士服務內容。
2.2.1 開展基本醫療護理。協助醫生為社區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進行治療護理。開設門診輸液、注射及日間病房等服務,滿足社區居民小病進社區、康復回社區的基本醫療需求。
2.2.2 參與社區衛生團隊服務。醫院組織了由全科醫師、社區護士及公共衛生醫師組成的社區衛生服務團隊。每個團隊均有一名社區護士,共同為轄區居民建立與管理健康檔案,完成轄區的慢性病管理隨訪,并且利用業余時間,把所有檔案資料及隨訪信息輸入電腦。護士利用職業優勢,為慢性病人進行免費測量血壓、血糖,解答用藥疑問,進行用藥指導及心理護理,提高了慢性病人的遵醫行為和服藥依從性。
2.2.3 開展社區健康教育。深入社區進行調查研究,了解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找出居民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影響疾病的危險因素等,通過健康講座多種方式開展群體性和個體化健康教育活動。護士在執行各項操作時,結合護理工作,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邊實施邊講解;在輸液時告訴病人藥物的作用,輸液有無身體不適,不要隨便調整滴速;入戶建立家庭健康檔案時,告訴居民家庭健康檔案的用途和意義等,在轄區慢病管理時,進行群體性的健康教育活動,教會患者自我管理方法,幫助個人和群眾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
2.2.4 參與預防保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護士常年參與計劃免疫接種門診、社區老年人的免費體檢、婦女保健等工作。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護士更是擔當了主要角色,參與治療護理、消毒隔離以及健康教育等工作。
2.2.5 開展社區護理適宜技術。根據社區居民需求,提供各種上門服務,為患者進行導尿、換藥等服務,對慢性病家屬進行必要的護理技術指導。對有些慢性病人因病程長、療效慢而失去信心,護理人員針對性地給予開導、鼓勵,盡量消除病人顧慮,使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積極地配合治療與護理。指導老年人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合理營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常見病,指導老年病人正確使用藥物。幫助未患病的社區居民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不健康的行為方式,消除和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白雪蓮,周萍,謝鈺.護患溝通技巧應用于社區護理的實踐及體會[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8(24):101-102
[2] 陳淑紅,李薇,田永峰.北京市宣武區社區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及利用中的問題與思考[J].護理研究,2010,8(2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