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患關系是在醫療過程中,醫務人員和患者間的雙向人際關系,是尊重彼此權利、義務前提下的一種平等互動的關系。醫患關系的模式在不同社會、不同經濟條件下以及各個歷史階段,都在不斷變化和發展。建立適應不同階段的新型醫患關系,是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和義務、增強醫院競爭力的首要課題,也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體現。因此,作為我們社會主義制度下的醫療單位,要想在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大潮中保持優勢,必須不斷探索和建立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醫患關系,建社會主義醫德新風,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發展。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原則要求,醫務人員必須樹立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以病人為中心,把為病人服務看成自己應盡的職責,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權利,不分男女老幼和種族地位,一切從病人的利益和生命價值出發。
關鍵詞:醫患關系 存在問題 營造和諧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62-02
1 醫患關系的基本內容
醫患關系包涵兩部分內容:即技術關系和非技術關系。技術關系是醫患之間的行為關系,包括為病人治療、與病人討論治療方案、在診療實施前征求意見等與醫療手段有直接關系的行為。醫患之間的非技術關系,是指醫療技術過程中醫務人員和患者由于社會的、心理的、經濟等方面的影響,所形成的道德關系、利益關系、價值關系、法律關系和文化關系等等。是醫患關系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探索和建立新型醫患關系的關鍵。
作為醫務工作者,在自己人際關系圈中,醫患關系占有很大比例,在醫院的臨床實踐活動中,醫護人員與求醫患者的關系問題更是當前衛生工作的熱點問題。換句話說,怎樣看待、處理當前衛生界的醫患關系,已成為醫德建設,醫院文化建設的重點之一。
醫生作為一種職業,其服務對象是病人,其擁有專業知識與技能,有診治權和干涉權。對求醫患者有權利施行論斷和治療,并且可以在特殊情況下限制患者自主權利,為了是達到對患者負責的目的。權利與義務不可分割。醫生的義務也就是全心全意醫好患者病癥。患者也享有平等的醫療權、疾病的認知權、知情同意權,要求隱私權。
2 醫院方面存在的問題
2.1 我們國家倡導平等的人道主義,白求恩精神,確實在衛生戰線有相當多的這樣的模范。他們奉公廉潔、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全面建立和深入發展,人們的商品意識增強了,物質水平提高了。少數醫務人員以行醫作為謀私利的手段,坑害病人,導致病人意見很大,有的花了很多錢,醫不好病,在心理上很不平衡,與醫護人員發生沖突,此其一。其二,由于客觀上正常收入不能滿足醫生物質需要,少數醫生趁治病機會搞行業不正之風:“回扣”、“紅包”,損害了患者利益。其三:部分醫務人員職業道德修養不夠高,對患者冷、硬、推、頂,使患者發生不滿心理,沖突、糾紛不可避免發生。這是由于部分醫務人員存在封建恩賜思想:你來求醫,是在求我,你得聽我的,這種沒有絲毫同情心的思想,不導致醫患關系緊張才怪。其四:部分醫生愛病不愛人,只關心對己之科研、課題有用病人,對其他病人愛理不理,這對于敏感的病人無疑是一個打擊,肯定會發生糾紛。
2.2 在管理方面,醫院管理不著力也有一定原因,部分醫院經營思想偏差。由于客觀上存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醫院在兩個效益上更注意經濟效益。特別是科室經濟獨立核算后,科室自負盈虧了,只能打經濟算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不良風氣,給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影響,認為社會主義國家醫院快變成“醫療交易所了”,逐漸變味了。
3 患者方面原因
在醫患雙方矛盾問題上,醫方固然有責任,但患者有時也是沖突主要挑起者。主要表現在:①有些患者對醫療期望值過高,認為是小病應治愈,有的是道聽途說,這種病怎么醫成這種樣子,產生不滿心理。在醫院鬧了起來,有些修養較差的家屬侮辱醫生。②不信任心理:有些患者希望老資格醫生為其治病,一旦得不到滿足,出了一些合并癥,將認定是年輕醫生造成的,發生糾紛。③有些病會產生不良心理影響,如癌癥、慢性病、長期不愈,患者發生不滿,絕望心理,將會遷怒于醫務人員。
上面談到是造成醫患雙方關系緊張矛盾主客觀原因,這對于患者康復、醫療工作的順利進行有不良的影響。那么怎樣調節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怎樣才能改變社會媒體對醫療界的偏見呢?
(1)要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技術水平,改善服務態度,本著同情、安慰的心理醫治患者,特別在今天已是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情況下,對醫生的要求更高了,既要醫好患者的病,更要了解、疏通病人的心理狀態,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住院時有一個良好的心境,配合醫生治療,我們感得“將心比心”是很有說服力的,當你無視病人的痛苦時,多想一想,要是你生病,希望醫生怎么對你,另外,醫學科技迅猛發展,醫務人員要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事業心,努力掌握先進的醫學科技,為患者服務。在儀表上、行動上、語言上、醫療工作過程中,使患者放心、滿意、高興,這對醫院的兩個效益很有好處。
(2)在醫院里面,患者相對是弱者。需要醫生的關心、愛護。我們認為,只要醫護人員對得起患者,便幾乎沒有患者對不起醫生的。要加強對患者的宣教活動,包括醫學方面的常識,醫院的規章制度。使患者慢慢與醫生配合,互相尊重,互相關心的重要性。
(3)在本系統內開展行風評議,自我剖析,在政治思想上內強素質,提高醫護人員服務素質、態度質量。與晉升、獎罰掛鉤。用組織紀律約束醫護人員行為。
社會主義法制包括了諸多的衛生法規,其根本職能是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同時醫務人員行醫權益受到法律保護,體現法律面前醫患關系人人平等,從而保障社會主義醫療秩序的正常進行。
社會主義醫患關系除上述外,尚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要求,這種道德要求是建立在醫患雙方共同遵守的基點上,是雙方共同的責任。它要求醫患雙方彼此尊重、平等待人,在診療過程共同參與積極配合,建立醫患之間的友愛和信賴關系,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實行保護性醫療。我們本著“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堅持不懈地發展良好的醫患關系,才能保證醫院的競爭力,才能促進醫院的發展,才能完成醫護工作者的天職。
參考文獻
[1] 王立波,張東航,陳虹辰,馮新華.淺談醫患關系的協調與發展[J].中國醫院管理,2006年08期
[2] 包學松.醫患糾紛的成因及對策探討[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