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67-01
公費醫療是指國家為保障國家工作人員而實行的、通過醫療衛生部門按規定向享受人員提供免費醫療及預防服務的一項社保制度。公費醫療制度的設計導致了醫療消費沒有約束節制的動力,藥費水平年年攀升,給財政帶來了巨大的負擔,本文將對某單位連續5年公費醫療報銷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影響藥費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1 公費醫療報銷現狀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財政對公費醫療報銷的人均撥款是逐年增加,平均增長速度為10.5%,而人均實際藥費支出也是逐年遞增的,平均增長速度達19.6%,但藥費支出的增加速度遠高于財政投入的增加速度,將近達到2倍。
從表3可以看出,每年都有藥費超支,并以36.13%的平均速度增長,而且超支金額都達了撥款金額的1倍以上。
2 公費醫療報銷快速增長的原因
2.1 用光報銷額度。由于每人每年的報銷額度確定,當年未用完的額度即不能轉入下年繼續使用,也不能以現金的形式發放給個人,這就造成了每個人在年底前都會把自己的額度用光,即使確實沒用完,也會有人用你的名字開藥,把你的額度用完。這樣的結果是,如果人數不增加,每年的藥費支出起碼持平,但絕對不會有減少。
2.2 一人報銷,全家看病。公費醫療報銷時,審核人員只看發票和病例上的名字,是否是享受公費醫療報銷人員的名字,至于看病人和享受公費醫療報銷人是否是同一人,根本核實不了,這就形成了全家只要有一人可以公費醫療報銷,那其他人都可以用他的名字去看病,而醫院對此類情況也是睜只眼,閉只眼。這也是造成藥費攀升的原因之一。
2.3 老年人、慢性病人藥費多。
從表4可以看出,退休人員的藥費占了全年藥費的約50%,而退休人員只占單位在職職工的26%。老年人身體狀況差,藥費是單位的大頭,如果碰上一年住幾次院,那超支的藥費會更多。
從表2可看到,2011年人均藥費支出最多,究其原因,是因為當年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的藥費多,占到了全年藥費的34.23%。通過分析可得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的看病率對全年藥費開支有重大影響。
2.4 定點醫院藥品貴。要想享受公費醫療報銷,就必須到定點的醫院去看病,未經公費醫療辦公室同意到其他醫院看病是不能報銷的。而公費醫療辦公室審核非定點醫院發票的手續繁瑣,一般人不是不得以都不會到外醫院看病,這就造成了定點醫院對藥品的壟斷權。在定點醫院,同一產地生產的同一種藥比藥店可能貴幾倍,相同功效的便宜藥沒有。由此可看出,藥品的壟斷制對藥費的增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5 小病大看。公費醫療報銷中,門診是按90%報銷,住院是按95%報銷,而且住院的費用是不占用當年的報銷額度的,這就意味著,為了提高報銷比例,又不影響當年的報銷額度,很多人會選擇小病住院治療,這將直接影響到藥費的增長。
2.6 超支藥費全額報銷。對于每年的超支藥費,文件規定公費醫療辦公室、定點醫院、單位分別按3:3:4的比例分攤報銷。從表1、表2可以看出每年人均藥費支出都超出了財政的撥款額度。所以,即使超支了當年的報銷額度,只要單位還不是很窮,最終還是會全部報銷的,這也就助長了看病開藥沒有節制,藥費節節攀升的局面發生。
2.7 非報銷范圍內藥費變相報銷。根據有關文件規定,公費醫療可以報銷的檢查項目和藥品范圍都是有據可查的。有些人為了把自費項目和自費藥品放入報銷范圍,讓醫院把費用拆開、分解成可報銷的部分,同時病例上也不列明自費的治療,這樣,原本該自己承擔的部分也堂而皇之的進入了報銷的范圍。正因為有公費醫療給保著,原來可做可不做的檢查都會去做,原來可開可不開的藥也都會開,這無形中就加大了藥費的開支。
綜上所述,造成藥費高居不下的種種原因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公費醫療體制不合理,所以,改革是必然的。2009年4月1日,北京市平谷區政府主動請纓進行公務員入醫保的改革試點,拉開了全國公費醫療改革的序幕。改革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控制藥費的增長速度,不是要降低誰的待遇水平。新的醫療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所謂社會統籌,就是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實行統一籌集、統一管理、統一調劑、統一使用,人越多,基金越雄厚,越能分擔額風險。這就避免了每個人不管有病沒病都要把自己的額度用完,造成浪費。建立職工個人帳戶,可使其自覺節約醫療費用,并使職工在年輕、健康時為年老多病時做必要的積累。這對“小病大看”有很好的杜絕作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行醫療機構定點制度,醫療保險機構選擇符合標準的醫院為定點醫院,每一個參保職工可選擇若干定點醫院就診,這可防止壟斷機制形成,藥品費和診療費都會相應下降。
截至目前,內地31個省區市中,至少有24個已取消公費醫療,全部參加醫療保險,其他省份正在逐步取消公費醫療。我們一定要順應這一大趨勢,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為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