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地區老年患者家庭氧療現狀,并針對現狀提出解決方案。
方法:對50例有家庭氧療經歷的老年患者進行了病種、家庭氧療使用及了解程度的問卷調查。
結果:70%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患,66%有呼吸系統疾病,28%有腦血管疾病;氧療使用中38%患者間歇吸氧有規律;72%患者認為氧療有效果,但吸氧知識了解不多。
結論:家庭氧療中,老年患者缺乏指導,對氧療知識了解不多,僅憑在醫院學到的經驗操作。家庭氧療急需加強管理,醫務人員對患者及家屬要普及家庭氧療知識以保證操作安全。
關鍵詞:老年患者 家庭氧療 現狀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69-03
氧療是通過吸入高于空氣中氧濃度的氧氣來提高動脈氧飽和度的水平,以此改善血氧過少帶來的不良影響,幫助維持病人自我穩定[1]。相關研究表明,長期氧療不僅能使動脈血氧飽和度增加,改善癥狀,減輕缺氧,同時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2]。在國外相關技術已比較成熟,而我國限于經濟及技術等原因,家庭氧療開展較晚,有關資料相對匱乏[3]。針對家庭氧療在上海的現狀,作者通過在對上海地區3家三級醫院老年病科的住院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家庭氧療的使用以及知識掌握等相關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調查對象為上海地區3家三級醫院老年科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年齡58-94歲,平均年齡83.08±7.96,男性43例,女性7例。
1.2 方法。采取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①個人基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診斷,有無子女及居住方式等。②家庭氧療使用情況:家庭氧療開始時間,使用的病因,使用的原因,獲得家庭氧療知識的來源,吸氧形式,氧療產品,由誰操作,使用的流量,吸氧時間,何種情況下使用,是否有規律,何時調整吸氧狀態,如何調整等。③家庭氧療的療效:吸氧后舒適度自我感覺有無改變,氧療是否對住院頻度有影響,氧療對病情的影響,最初與現在吸氧流量及時間有無調整等。④家庭氧療知識問卷調查:調查共有7道題目,包括家庭氧療時,若感覺不適,是否可以不斷加大氧氣氣流;過量吸氧是否可導致中毒;是否可以長時間高濃度吸氧;吸氧時如果發熱出汗是否正常;日間缺乏運動的患者臨睡前可否會導致大腦興奮而失眠;氧氣瓶可否置于陽光直射之地和氧氣開關的指癥等判斷題目。
2 結果
2.1 氧療患者的基本情況。
2.1.1 患者情況。家庭氧療的患者以60歲以上老年人為主,占總人數的98%。所有老年患者中,有子女為45人,占90%。無子女為5人,占總數的10%。夫妻二人生活的24人,占總數的48%;夫妻與子女生活的8人,占總人數的16%;單獨與子女生活的6人,占12%;單身一人有保姆照顧生活的5人,占10%。住養老機構等其他情況7人,占17%。
2.1.2 患者疾病分類。50例家庭氧療患者中,其中呼吸系統疾病33例,占66%,心血管系統疾病35例,占70%,腦血管系統疾病14例,占28%。有13人(26%)同時患有3種和3種以上疾病,10人(20%)同時患有2種疾病,27人(54%)患有1種疾病。氧療使用的人群主要是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和腦血管系統的老年患者。
2.2 家庭氧療使用概況。
2.2.1 氧療使用原因和知識來源。使用原因主要是醫生建議,占84%,廠家推薦占8%,自我主張和其他情況分別為4%。氧療知識來源主要來自于醫務人員,占70%,還有宣傳小冊子,占20%,其余10%患者靠朋友,廠家或網絡等途徑了解氧療知識。患者使用氧療和了解氧療知識的主要渠道是醫院和醫生,途徑較為單一。
2.2.2 家庭氧療操作和使用年限。大部分患者為自己操作,占62%,38%患者為保姆或者家人操作。統計表明,氧療開始的時間跨度較大,為0.5~18年。其中氧療10年及以上的10人,占總數的20%;3~10年17人,占總數的34%;0~3年的為12人,占24%;另有11人其家庭氧療開始時間無法統計,占22%。
2.3 家庭氧療參數情況。
40%使用流量為1~3L/min,有60%患者不記得使用流量。吸氧時間少于1h為4人,占8%,1~3h為23人,占46%,3~15h為5人,占總人數的10%,大于15h的6人,占12%,不知道吸氧時間的為12人,占24%。有50%的患者選擇靜息時吸氧,也有44%的患者選擇不舒服時吸氧,28%的患者選擇睡覺時吸氧。38%患者吸氧有規律,52%患者吸氧無規律,還有10%的患者為持續吸氧。當有自我感覺需要時,54%的患者會主動調整吸氧狀態,26%患者聽從醫生指導來調整,14%的患者感覺癥狀加重時自己調整吸氧狀態。其主要是調整吸氧流量或時間。
2.4 吸氧皮條使用。
吸氧皮條的清潔對于患者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在清潔方面,有36%的患者可以做到一到兩周更換一次皮條,18%患者一月更換一次,但仍有20%的患者三月到半年才更換一次。每日清潔皮條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調查中,有56%的患者使用酒精擦拭,24%的患者使用清水洗劑,還有6%的患者從來不清洗皮條。有26%和14%的患者分別對更換皮條頻率和皮條清潔情況“不清楚”。
2.5 家庭氧療的療效。
2.5.1 氧療前后療效和對住院頻率的影響。經過長期治療和親身體驗,有72%的患者認為氧療是有療效的,10%的患者則認為沒有療效,18%患者選擇“不清楚”。在通過對患者使用家庭氧療后住院頻率的改變的調研中,22%的患者認為家庭氧療可以降低住院頻率,而34%患者認為沒有改變,44%的患者選擇“不清楚”。
2.5.2 家庭氧療前后吸氧劑量的變化。46%的患者認為家庭氧療初期與現在的吸氧劑量有所增加,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22%患者認為初期與現在的吸氧劑量未變,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僅有22%的患者認為減少吸氧劑量也可達到一定的效果,10%患者選擇“不清楚”。
2.6 家庭氧療知識了解程度。
本部分有七道判斷題,主要測試患者對家庭氧療注意事項及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樣題如下:①如果感到不舒服,可以不斷加大氧氣的氣流。②過量吸入氧氣會導致中毒。③只要自己覺得舒服,就可以長時間高濃度的吸入氧氣。④吸氧時如果發熱、出汗是正常現象。⑤日間缺乏運動,很少體力腦力勞動者臨睡前吸氧導致大腦興奮而失眠。⑥氧氣瓶不可以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⑦吸氧時如果感覺不到有風吹動的感覺,那么就是氧氣沒有開。結果如下:5人全部錯誤,4人做對1道,4人作對2道,9人作對3道,20人作對4道,5人做對5道,3人做對6道,沒有一個人全部做對。
3 討論
家庭氧療對于心、肺及腦血管等慢性病變的康復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將為社區康復中重要的物理手段之一。尤其是長期的家庭氧療可提高動脈血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改善缺氧組織器官的功能,降低肺動脈壓,阻止肺心病的惡化,增加運動能力,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4]。
但在問卷調查中,筆者發現家庭氧療并沒有起到預想的結果,10%的患者則認為氧療沒有療效,18%患者選擇“不清楚”;僅22%的患者認為家庭氧療可以降低住院頻率,而34%患者認為沒有改變,44%的患者選擇“不清楚”。許多患者對于家庭氧療缺乏正確的認識,僅僅將家庭氧療作為有缺氧感覺時的救助工具,并非作為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對于如何正確使用家庭氧療以改善疾病癥狀,許多患者抱有一知半解的認識,患者對氧療知識欠缺,60%患者對于氧流量這一重要參數不清楚,氧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正是由于相關醫療知識的缺乏而導致相當一批患者對氧療的依從性差,因而氧療無法達到改善疾病癥狀的目的。對于上述情況發生的原因,筆者進行如下總結。
3.1 發生原因。
3.1.1 護理宣教不到位。大部分醫生或護士對家庭氧療的宣教重視不夠,掌握氧療也不系統,加上護理人員少,影響護士對患者進行系統全面的家庭氧療知識教育,宣教也僅僅是口頭宣傳,缺乏內容豐富的宣教材料[5],導致護士宣教不到位。由于使用家庭氧療的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但由于家庭氧療脫離了醫院,走進了家庭,得不到醫院里專家的指導,而導致患者或其家屬對家庭氧療一知半解,無力應付在氧療中突發的狀況[6]。洪氏通過對41例接受系統氧療知識宣教的患者進行療效調查顯示,其有效率達100%,并且由于糾正了錯誤的吸氧方法,患者反復住院率大大減少,增加了患者活動耐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7]。由此可見,全面系統正確的氧療知識宣教對于增加患者對氧療的依從性以及病情改善都有所幫助。
3.1.2 氧療吸入裝置存在消毒問題。本次調研結果顯示,有將近20%的患者三個月到半年更換一次皮條,由此可見氧療吸入裝置的消毒問題可能是導致氧療難以改善病情甚至惡化的原因。張氏等對氧療吸入裝置進行細菌培養得到,絕大多數鼻導管和氧氣瓶上存在細菌,這些細菌均為廣泛存在與自然界、人體皮膚、口腔、鼻腔的長居菌和條件致病菌,其中60%的菌種與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關[8]。由于家庭使用氧氣多為老年人,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其自身體抗力較差,防御力也較弱,并且由于自身攜帶致病菌種,因而氧療裝置帶菌不僅給吸氧者帶來潛在感染因素,同時也會影響家庭氧療的效果[9],使患者病情容易反復,因而難以到達家庭氧療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3.1.3 社區服務中心督導系統不健全。長期家庭氧療在歐美以及其他發達國家開展比較普遍,設有專門機構以及專業人員,而我國對于家庭氧療開展起步較晚,因而相應知識以及資料背景普遍缺乏,因而導致家庭氧療容易依從性差[10]。我國目前沒有相關規范的機構以及專業人員對社區家庭氧療定期上門進行規范性指導和培訓,并且也缺乏特設咨詢機構以供患者進行咨詢并對患者氧療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評估,其相關知識的宣教也僅僅通過護理人員口頭傳達,缺乏規范化宣傳和教授途徑,由此容易導致知識的片面性和錯誤性,進而影響家庭氧療的療效和依從性。
針對上述歸因,筆者提議進行如下改善措施,以改進家庭氧療療效不顯著以及依從性下降等問題。
3.2 改進措施。
3.2.1 加大家庭氧療護理知識的宣傳力度。把即將進行或已經實行家庭氧療患者及其家屬或保姆放在首位,根據不同文化層次,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11],對病人及其家屬或保姆進行家庭氧療相關知識及使用方法的宣教,必要時需手把手的教會其如何操作,使其充分了解和掌握家庭氧療的操作手法和注意事項。由于護士與患者接觸時間和交流機會最多,因此應當成為氧療知識宣教的主角,承擔對患者進行宣教、指導工作。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建立個人檔案、集中教育、面對面教育電話隨訪、保持聯系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家庭氧療知識的宣教,以隨時解答患者或家屬的相關問題[12]。因相關報道顯示,極大多數患者在護理指導后,血氧飽和度均有提高[13]。此護理人員要有高度責任心,宣教時耐心仔細,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的問題和錯誤,給予解釋宣教指導,爭取家屬積極配合,共同努力糾正家庭氧療使用過程中的錯誤,爭取取得良好療效。
3.2.2 定期有效清理氧療吸入裝置。護理人員在進行家庭氧療宣教的時候,除了強調家庭氧療的相關知識以及常見錯誤等,還需強調氧療吸入裝置定期有效清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許多肺部疾病是由于病原菌重復感染引起,并且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統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誘發或加重病情的原因之一,而氧療吸入裝置容易導致醫源性感染,由此容易導致患者病情反復甚至惡化。由此可見,強調并督促定期有效清理氧療吸入裝置在氧療宣教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3.2.3 完善社區服務中心督導和監測系統。由于我國家庭氧療起步較晚,因此許多機制和監測系統都不夠完善,嚴重影響家庭氧療的療效和普及。國外調查顯示,即使在專職氧療機構的隨訪情況下,仍然存在17%-70%的患者達不到規范要求。由此可見社區督導監測系統的完善十分重要[14]。有報道顯示,開展社區服務中心督導和監測,家庭氧療可改善低氧血癥,從而改善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供氧,減少住院次數,提高生活質量[14]。由此,社區服務中心應當完善督導和監測系統,積極開展氧療知識宣教以及上門教授,并且定期派專職人員上門對家庭氧療使用情況以及療效進行監測,及時更正使用不當之處或改變使用流量,以達到家庭氧療改善疾病的作用。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還需加強家庭氧療管理,規范氧療方案,對醫療人員及其患者及家屬進行宣教和培訓[3],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復。
本研究由于樣本量小,得到的結論只是初步的,甚至可能有偏頗和錯誤。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起相關專業的人員對家庭氧療的重視和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萬煥云.基礎護理操作規程.武漢:湖北科技技術出版社,1992:77-78
[2] 肖志凌,向宇,周觀珍.長期氧療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狀況和活動耐力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06,41(5):438-439
[3] 楊文蘭,高蓓蘭.上海地區心、肺、腦血管疾病患者家庭氧療調查.現代康復,2000,4(10):1484-1485
[4] 張瑞星,余惠明.走出家庭氧療的誤區.現代預防醫學,2005,32(7):857-860
[5] 張雪梅,徐蕾,周小燕.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家庭氧療的調查.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l):2196-2197
[6] 謝曉紅.關于長期氧療的護理工作研究.醫學信息,2011,292:4478-4479
[7] 洪貴英.心理治療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療依從性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1(8):71-72
[8] 張玲,姜洪蕾,馮樹梅.社區家庭氧療中常見問題的調查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4,39(8):637
[9] 謝曉紅.關于長期氧療的護理工作研究.醫學信息,2011,292:4478-4479
[10] 任云霞,徐梅貞,吳新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外氧療遵醫行為的調查.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2):48
[11] 趙曉麗,張延紅,白雪,等.急性腦梗死患者氧療依從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干預措施.現代預防醫學,2012,39(7):1791
[12] 劉麗萍,趙慶華,劉雨村,等.健康教育干預對COPD家庭氧療依從性的影響.重慶醫學,2009,38(15):1855
[13] 黃俊文,馬小君.護理指導在氧療時的作用.護士進修雜志,2004,19(9):853
[14] 程克文,周麗,楊龍強,等.社區督促長期家庭氧療治療COPD穩定期患者療效觀察.山東醫藥.2009,49(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