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在急診內科中的臨床應用情況。
方法:隨機抽取急診內科2008年4月—2011年4月的280份處方,使用抗生素處方120份,分別對處方中抗生素的使用類型以及用藥方式進行分析。
結果:抗生素使用類型:主要使用了頭孢菌類、青霉素類、喹諾酮類以及紅霉素類抗生素,所占比率分別為40.00%、26.67%、23.33%、6.67%,其他抗生素使用比率3.33%。抗生素用藥方式:注射用藥112份,占93.33%,出現3例不當處方,占2.50%;單獨和二聯用藥各70份和51份,分別占58.00%和42.50%;各出現1份和2份不當處方,分別占0.83%和1.67%。三聯用藥1份,占0.83。
結論:本組處方在應用抗生素上整體較合理,今后應繼續注意抗生素使用的注意事項,實現抗生素的科學應用。
關鍵詞:抗生素 急診內科 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71-02
抗生素是一種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藥物,特別是在急診中更為常用。抗生素對臨床上及時挽救患者生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應注意根據患者的病情類型以及病情程度合理予以應用。當前在抗生素的使用上還存在不合理現象,在內科急診相對更為明顯,甚至存在濫用現象,對患者病情產生了一定反作用,增加了治療難度,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急診內科需要時時關注的重要問題[1]。本文對我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急診內科使用抗生素的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08年4月—2011年4月以來我院急診內科收治患者中的280份處方,其中使用抗生素的處方共有120例,占42.86%。
1.2 評價方法。分析處方中抗生素使用種類情況,以及抗生素相關的使用方法、聯合用藥的相關情況,并運用統計學方法作出具體統計。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抗生素使用類型。在120例抗生素處方中,主要使用了頭孢菌類、青霉素類、喹諾酮類以及紅霉素類抗生素,所占比率分別為40.00%、26.67%、23.33%、6.67%,使用其他抗生素處方共出現4份,所占比率僅為3.33%。詳見表1。
2.2 抗生素用藥方式。在120例處方中,單獨使用抗生素方式出現70份,占58.00%,不當處方出現1份,占0.83%;注射使用方式出現112份,占93.33%,不當處方出現3份,占2.50%;二聯使用方式出現51份,占42.50%,不當處方出現2份,占1.67%;三聯使用方式出現1份,占0.83%,未出現不當處方。詳見表2。
3 討論
抗生素在臨床治療細菌性感染以及傳染病癥方面應用十分普遍,對于及時穩定和緩解患者的病情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我國當前還存在抗生素使用比率過高的現象,尤其是存在抗生素的濫用問題。較之于國際對抗生素使用30%的標準,我國抗生素臨床可達80%的使用比率顯然遠遠超出了標準比率[2],在急診內科的使用比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抗生素在急診內科臨床應用中發揮了顯著作用,但也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使用。①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抗生素的用量。②應在同等療效的抗生素種類中,選擇對患者副作用相對較小的抗生素類型。③要確保非用不可方可使用,一般感冒無需使用。④在抗生素使用周期內,應嚴格按照服用說明堅持使用,以保證抗生素效果的最佳發揮。⑤聯合使用抗生素的方式應視患者的病情謹慎選用,一旦使用不合理,容易出現副作用。⑥在使用抗生素時,可考慮聯合微生態制劑同步使用,通過微生態制劑來改善患者體內菌群失調現象,以利于恢復和提高患者的身體機能[3]。
本組抽取的使用抗生素的急診內科患者處方,占所有處方的42.86%。抗生素處方中主要使用了頭孢菌類、青霉素類、喹諾酮類以及紅霉素類抗生素,其中前三種所占比率較高,分別為40.00%、26.67%、23.33%。用藥方式中,注射用藥處方較多,出現112份,占93.33%,出現3例不當處方,占2.50%。另外,單獨和二聯用藥方式各出現70份和51份,分別占58.00%和42.50%;并分別出現1份和2份不當處方,各占0.83%和1.67%。總體而言,本組患者在應用抗生素上相對較為合理,基本實現了抗生素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顧盛華.抗生素在急診內科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06):65—67
[2] 李三魯,李偉.抗生素在急診內科中的臨床應用情況分析[J].西南軍醫,2012,(01):132—134
[3] 王鴻.內科急診治療中抗生素臨床應用及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1,(28):3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