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86-01
子宮剖宮產瘢痕妊娠(CSP),是指胚胎著床種植于前次剖宮產的手術切口瘢痕處。可導致胎盤植入、子宮破裂、大出血、甚至孕婦死亡,是剖宮產術后遠期潛在的嚴重并發癥。在早孕期與一般的先兆流產、難免流產、早孕等表現相似,有停經史、子宮體增大、陰道出血、但多為無痛性,隨妊娠囊增大可致子宮破裂。
多普勒超聲一般能發現瘢痕部位增大的子宮峽部有一妊娠囊或混合性包塊,周邊血流豐富,妊娠囊和膀胱間有一薄的處于破裂前狀態的子宮肌層,并能觀察胎盤及其周圍血流的情況,對胎盤植入有較高診斷價值。
1 病例報告
患者,女,27歲,孕2產1,因停經49d,陰道不規則少量出血3d就診。既往體健,月經規律,4年前行剖宮產。患者就診前3d出現陰道少量褐色分泌物,無腹痛,2d后陰道少量出血,遂來我院就診。經腹部超聲檢查所見:子宮前位,峽部飽滿,宮腔分離0.5cm,子宮峽部見2.2×2.4×1.5cm妊娠囊,囊內可見胎芽及胎心搏動,該處局部肌壁較薄,厚度約0.5cm。雙側附件區未見異常,盆腔未見明顯積液。彩色多普勒超聲示:妊娠囊周邊見環狀彩色血流信號,RI:0.54。囑患者排空膀胱,改用陰道探頭探查,較腹部檢查圖像更滿意。超聲提示:①剖宮產瘢痕妊娠可能;②宮腔少量積液。入院后行常規術前檢查,在充分做好開腹手術準備的情況后行超聲引導下清宮術,術中吸出少許蛻膜樣組織,但因出血較多,立即停止手術,給宮縮素10U宮頸注射并壓迫止血。術后改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保守治療,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理想。術后3d復查血HCG轉為陰性。術后6d復查超聲,子宮峽部見范圍6.8×6.3cm不均質低回聲區,彩色多普勒檢查其內未見明顯血流信號,考慮為血腫。
2 討論
剖宮產瘢痕妊娠是異位妊娠的罕見類型,發生率很低,但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上升有所增加。剖宮產瘢痕妊娠的確切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根據文獻報道最可能的原因是剖宮產術對子宮內膜基底層及子宮壁的破壞,形成與宮腔想通的細小裂隙或竇道,受精卵在瘢痕處種植。根據位置不同其預后亦不同,種植在瘢痕的深面接近漿膜層時,在早孕期或中孕期即可導致子宮破裂;若受精卵種植在瘢痕近宮腔處,可能發育為活胎,但有子宮破裂大出血的風險。本例妊娠囊接近漿膜層。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超聲表現:①有停經史,子宮峽部飽滿,切口處可見呈橢圓形典型妊娠囊回聲或混合性低回聲包塊,此處子宮肌層明顯變薄;②妊娠囊周邊可見豐富的滋養血流,且來自前壁肌層。
剖宮產瘢痕妊娠需與宮頸妊娠相鑒別。相同點:有停經、陰道流血史,但多為無痛性陰道流血。不同點:前者有剖宮產史,隨孕周增加可有子宮破裂的可能如未及時診斷,可有致命性大出血的危險。經陰道超聲能清晰顯示著床于子宮瘢痕處得妊娠囊及局部肌壁情況,可為臨床早期診斷、早期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提供確切信息。
參考文獻
[1] 任彤,趙俊,萬希潤等.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診斷及處理,現代婦產科進展,2007,16(6):4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