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美學是在美學與音樂學相結合的基礎上,對音樂的本質規律進行的探究,用于指導實際的音樂創作。它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體,包含了人類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統一和對立,并且引導著整個文藝發展道路的前進進程與方向。
音樂美學的產生
(一)學科基礎
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它是以人對現實的實際審美關系為主要出發點,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藝術,但它并不是研究藝術中所表現出來的具體問題,而是研究其中的哲學問題,比如美的本質、審美意識以及審美對象等方面。音樂美學是美學的一個分支,它是在美學的原有基礎上對音樂領域進行探索和研究,主要研究美的本質、創造、標準以及審美意識的培養。因為研究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充分把握其他藝術與音樂之間的異同,以便于促進音樂美學的長遠發展。
音樂美學是音樂學的一部分,它對音樂的歷史、內容與形式之間的聯系、音樂的理論與技術方面都作了深入的研究,但音樂美學是在音樂學的基礎上進行的整合與歸納,而音樂學注重的是對于音樂領域所出現問題的本質和規律的研究。因此,音樂美學只是在理論上對音樂學進行進一步的反饋和指導,以提高音樂學在藝術道路上的前進速度和適應能力。
(二)音樂美學與實踐的關系
1.音樂美學來源于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認為,美是人類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從美學的整個發展歷史也可以看出,實踐是美學產生的最早起點,脫離實踐去討論美學,就沒有實際的意義了。音樂美學也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對音樂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歸納和總結而產生的。
2.音樂美學影響實踐。音樂美學在具體的音樂實踐基礎上形成了一般性的概括和總結,在人類的主觀思維分析下,可以發揮出其主觀能動性,這種主觀能動性反過來又影響了音樂實踐。
音樂美學的基本內涵
(一)音樂感知
馬克思曾經說過:藝術對象能夠創造出懂得藝術和欣賞美的廣大觀眾,其他的產品也同樣如此。馬克思的這一說法在現在看來仍然是準確無誤的,因為人類審美意識的產生都是以當時的歷史和社會條件為前提的。
作為音樂美學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感知的產生也必須以音樂藝術的存在為前提,只有客觀的音樂藝術存在,人類才可能在此基礎上對音樂的對象進行感官感知,把音樂的對象化為可以感覺到、聆聽到和觸摸到的虛擬物體。如果音樂對象不存在,人類至今無法去感知,談論音樂美學也就毫無意義了。
(二)審美評價
作為音樂美學的重要環節,審美評價是指對音樂的好壞能夠做出一個客觀的評價。人類的心理基礎決定了其所共有的欣賞水平與審美趣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對于某一類型的音樂是認同還是排斥所依據的標準就是“共同感知”,它主要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與生產中產生的,因此其審美活動也就是在人類的社會活動范圍內,受到人類社會本質的強烈影響,進而形成了普遍的審美評價。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音樂的審美標準要緊隨時代前進的步伐而改變,這樣才會引起人們的認同和接受。
(三)情感體驗
盡管音樂是以虛擬化的形式出現的,但人們對于音樂的感知程度卻一點也不比實際物體差,這就是音樂情感的作用。人們通過對音樂情感的領悟把音樂物化和意象化,人們根據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趣味,憑借對音樂情感體驗這種直觀的感受,不斷探索和揣摩,進而能夠把虛擬化的音樂對象轉化為實體,這種全新的對于音樂的完美詮釋真實地展示出了音樂世界的博大精深與妙不可言。
音樂美學包含的文化意蘊
(一)制造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交融
因為人類本身是一種感性動物,注重的是對音樂的直觀感受,而音樂美學是一種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交匯,因此,在探討音樂的規律以及本質時,要對其進行綜合分析。但一定要尊重音樂給予自身的直觀感受,因為第一感覺往往是正確而又接近實際的,這是獲取音樂美的最直接途徑。
由于人類具備思考的能力,因此可以在感性的基礎上對音樂進行理性分析。理性的分析主要是指音樂的外在形式以及內在含義,找出音樂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提煉出音樂的本質和特質,創造出更多的優秀音樂作品。
(二)音樂內容與形式的結合
每一部音樂作品都有其具體的內容和形式,音樂所表達的內容是通過演奏形式體現出來的,二者早已融為一體,而且不可分割。從某些方面來看,音樂的形式也是音樂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是音樂向聽眾展示了其外在內容,除了樂聲之外別無其他,而音樂的具體內容又是通過形式表現出來,音樂形式對音樂內容的表達起到促進或者制約的直接作用,二者互相影響,密不可分。
(三)順應與制約藝術的前進腳步
音樂美學的產生是順應藝術發展需要的結果。藝術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而且作為人們精神活動的一個部分,藝術可以用音樂、電影以及繪畫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填補人們精神生活上的空虛和寂寞,人類已經離不開藝術活動,藝術裝飾了人們單調乏味的平凡生活,使這個世界充滿了活力與生機。
音樂美學思想蘊藏豐富,博大精深,它與同時期的文化一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基礎。音樂美學的基本內涵包括音樂感知、審美評價以及情感體驗三個環節,其文化意蘊更是多種形式、內容以及思維的融合,只有清楚地了解音樂美學與其文化意蘊的內在聯系,才能創作出適合廣大人民而又優美動聽的音樂作品。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鄉音樂學院
編校:鄭明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