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的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是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重要戰略舉措。選調生作為各級組織部門從應屆優秀大學生中選調到鄉鎮工作的人員,如何在鄉鎮這個基層的大舞臺中,發揮作用,成長成才,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選調生的現實工作情況如何,社會適應程度如何,直接關系到基層的工作效率。因此,本文擬從“選調生”所在地的黨組織對他們進行培養的做法和經驗以及選調生成長道路的實現問題,尤其是大學生與農民群眾相結合,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問題進行研究,以實現知識分子與農民群眾的結合,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共同富裕。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有了迅速的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如期而至。這為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也給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帶來了相當嚴重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河北省委組織部每年從高校中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各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去工作,以培養選調生在實際工作中的社會適應能力。
選調生選用及選用后的態度
自1998年以來,河北省每年從高校中選調優秀的大學生到基層做服務工作,選調生每個人的工作能力有較大的差異,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學習能力都很強。因此,初任的選調生一定要抱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并積極去探索,不要對工作虛以應付、隨遇而安,要爭取盡快進入工作狀態。但是,選調生絕大部分都是剛剛踏出大學校園的應屆畢業生,社會經驗相當膚淺,大多沒有多少機關工作經驗,而具備鄉鎮基層工作經驗的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如何使一名大學生順利跨過“角色轉變”這一關尤為重要。筆者認為要想實現這一角色的轉變,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積極投身于鄉鎮各項工作
在當今大學生滿街走的社會,具有本科學歷的選調生到了基層后仍不失為領導和同事眼中的“秀才”,生活、工作方面多少會得到一些幫助。少數選調生深入基層不夠,具體表現為參加鄉鎮各項中心工作不夠深入、不夠積極,而這種現象的造成主要是因為鄉鎮辦公室缺乏處理電腦、文字方面的人才,使得初任選調生大部分時間被“困”在辦公室;另外,少數選調生有畏難怕苦情緒,滿足于在辦公室里打轉轉,深入基層的時間相當可憐。作為響應黨的號召到基層奉獻自己青春的選調生,一定要有真正深入基層的決心,積極參與鄉鎮諸如社保、計生、信訪、民政、矛盾糾紛調解等鄉鎮中心工作和“急、難、險”任務,真正得到基層的摔打錘煉,能負責的一定要負責,不要推脫;不能負責的也要積極參與;不能參與的也要了解其相關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扎實的有農村實際工作經驗的合格鄉鎮干部。
(二)要實現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變
選調生剛踏出青春校園,步入社會必須首先意識到社會環境與學校環境的明顯差異。高校“教與學”這一相對單一的社會互動形式決定了校園環境相對于社會環境而言是簡單、單純的。校園里的主要關系是師生關系、同學關系,也是相對比較單一的。而機關則是各種社會關系和利益的紐點,人與事的復雜程度都無法與學校同日而語。選調生到鄉鎮機關工作一定要有應對復雜環境、應對困難挫折、應對突發狀況的心理準備,做到凡事小心謹慎,說話、做事多些審慎穩重,少些急噪莽撞。
(三)要實現從城市到農村的轉變
選調生有來自農村的,也有來自城市的,但無論身份如何,四年的高校學習、城市生活使得初任選調生到了鄉鎮基層后都會在城市和農村的巨大落差面前感到不適應。告別了生活方式豐富多彩、景色繁華的都市和充滿青春活力、環境優雅的校園,來到生活方式單一、艱苦,四周一片寂靜的農村,環境和物質條件的落差無疑是巨大的。在環境落差面前,初任選調生要學會在艱苦和寂寞中磨礪自己的意志。
“選調生”選用工作的優化措施
農村人才的需求正為選調生在農村發揮重要作用提供了一個大的舞臺。但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知識分子與農民群眾相結合的成長道路上,實現模式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結合點。因此,我們應探討基層黨組織對選調生的培養政策,以實現知識分子與農民群眾的結合。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針對當前選調生到基層后的現狀,需要我們進一步開拓思路,創新基層對選調生的組織和活動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基層的各項工作,繼續發揮基層黨組織對青年的團結、服務和教育的功能,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向心力。鑒于基層黨組織的重要性,如何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意義深遠。
(一)加強黨對基層組織的領導
選調生作為黨的忠實助手和后備軍,是黨聯系知識分子與農民群眾的紐帶和橋梁。黨對選調生的重視和支持是做好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基礎和根本保證。黨組織應該重視基層的工作,把基層的工作納入崗位目標責任制,加強對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和指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帶領選調生全身心投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浪潮中,為經濟建設服務,在鄉村的各項事業中發揮每一個選調生應有的作用。
(二)要加強選調生先進性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
青年人充滿朝氣、積極向上,同時在現代多元文化的社會中,青年人的思想又是極其復雜的,他們涉世不深,思維活躍。在青年選調生的思想陣地中,如果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作為指導,那么邪惡的東西就會趁虛而入,在這種形勢下,有必要加強對青年選調生的先進性教育。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導,大力開展基層黨組織先進性教育活動。尤其是在農村,我們更應該有針對性地抓住身邊選調生的典型,諸如自學成才的模范和科技致富的能手等,從而樹立好模范標榜作用,讓青年選調生看到自己的先進旗幟,學有榜樣,趕有標兵,使其潛移默化地受到深刻教育。同時,要在青年選調生當中進行“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八榮八恥”榮辱觀涵蓋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容,是中國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鮮明地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應該以此作為廣大青年選調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新標桿。
(三)領導要重視選調生,給他們信心
基層黨組織應經常聽取選調生的工作匯報和了解選調生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情況,認真對待和解決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他們能夠盡快適應環境,安心在基層工作,并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各級黨組織應加強對選調生的教育管理,根據選調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選調生進行培養鍛煉,積極創造條件,對具備條件的應及時納入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中進行管理,落實工作責任制,做到對自己的工作負全職,確定培養目標、培養人和培養措施。鞏固并完善基層黨組織對選調生的匯報和談話制度。選調生所在的基層黨組織應定期或不定期地找選調生談話,及時了解選調生的思想動態,規定選調生定期向培養聯系人、組織部門以及鄉鎮主要領導人匯報工作、學習和生活情況。建立選調生考核制度,組織部門應采取組織評議與群眾評議相結合,平時考核與定期考核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努力增強考評辦法的可操作性和考評結果的可比性。
(四)堅持備用結合制度
堅持備用相結合的制度,要以“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有能力干事的人有舞臺,干成事的有地位”的選人用人原則為導向,及時把選調生選拔到各盡其能的崗位上。隨著選調生隊伍的不斷壯大,各級黨委對選調生工作也是越來越重視,不斷加強對選調生的使用力度,采取跟蹤培養、多崗位鍛煉、掛職培訓、掛職鍛煉等多種方式,把那些經過實踐鍛煉證明確實有能力、有潛力的選調生提拔重用,或列入后備干部名單。
選調生選用工作所取得的經驗
“選調生”到基層后,在工作、人際交往方面能否適應社會的需要,既是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檢驗,也是對“選調生”自身素質的考察。基層黨組織應根據農村的發展需要,積極拓展大學生的就業途徑,并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意識,以使“選調生”健康成長,為國家儲備后備干部力量,并使之能夠更好地與農民群眾結合起來,共同致力于農村經濟的建設和社會發展。
(一)走出一條干部健康成長的成功之路
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絕大多數是剛剛接觸機關行政工作。所以,年輕干部要想快速健康成長,必須在適應性上花費巨大的心思,在工作上下大工夫,還要堅守原則,有所堅持地跨好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可以說,通過層層選拔進入黨政機關是值得驕傲的,但不能因此驕傲自滿,停歇不前。基層的工作是豐富而復雜的,比如說信訪、拆遷和招商,絕大多數青年干部是沒有接觸過的。這些工作可以說難度大,矛盾重重。年輕干部一定要在這種工作環境中去下大工夫,一定要擺脫心理上的束縛,走出環境的困境,沖在工作的第一線。但是,年輕干部還要始終堅持謙虛謹慎,勤學多思,并虛心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遇到問題多請教、工作多匯報;要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做到事前多準備,事中細心處理,事后總結經驗的流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總結個人的工作經驗,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二)深化對知識分子與農民群眾相結合規律的認識
知識分子與農民群眾相結合既是一項新任務,又是一個老課題。所謂“新任務”,是指現階段的知識分子與農民群眾相結合,是我們黨在新時期新階段為了優化黨的建設,為了使鄉村的發展跟得上現代化步伐而提出來的,賦予了新的內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所謂“老課題”,是指知識分子與農民群眾相結合是我們黨長期以來的優良傳統,并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奪取了革命的勝利。可以說,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曾提出過知識分子與農民群眾相結合,并不斷的進行實踐探索。而當前河北省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的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其思想來源既有對歷史實踐脈絡的傳承,也有對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借鑒。河北省“選調生”政策出臺后,我們應該更好更快地繼承這一優良傳統,并在不斷的實踐中繼續探索知識分子與農民群眾相結合的規律,提高對其的認識。
選聘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到基層工作,更好地使知識分子與農民群眾相結合,一方面,可以極大地拓展大學生的就業空間,另一方面,可以使農村經濟得以迅猛發展,只有知識分子與農民群眾的結合,才能使知識分子很好地融入農村經濟建設中去,帶領農民搞建設、促發展,并傳授農民寶貴的知識,提高農民的職業素質,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無限的潛力,最終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共同富裕。
總之,“選調生”計劃的實施,有利于加強農村的基層組織建設,推進農村基層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利于改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結構,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整體素質,實現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有利于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鞏固和加強黨在農村的領導;有利于“科技興農”、“科技下鄉”的實現,推進農村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大學生與廣大農民群眾的結合,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成長道路;有利于及時總結“選調生”工作的經驗教訓,使“選調生”的選拔更加科學化、培養更加規范化、使用更加合理化;而且可以及時發現“選調生”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不足,為高校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提供真實的依據。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歷史學院
編校:王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