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只有牢牢抓住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主要探索正確激發學生學習原動力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學習原動力;理想;信念;興趣
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主要是指學生對技能和知識汲取及學習擁有一種內在的渴望。學習可以看作是人的一種本能,同時它也是人的一項基本需要,是一種人從一出生就向往并且具有無窮樂趣的活動。然而,在目前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厭學現象已經成為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厭學主要是指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知識本身探索或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感受不到學習帶來的快樂,而感覺這個過程是痛苦的,這樣就使得學習成為一項令學生討厭的活動。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一些教學體驗,從班主任的角度,談談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原動力。
一、點燃學生理想的火炬,激發學生的學習原動力
樹立一個人生的目標,才能更好地擁有一個奮斗的方向。班主任應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和目標,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運用身邊的具體事例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樹立正確的理想、目標的重要性。
例如,中央電視臺第二套節目的一個電視節目中曾經提到過這樣的一則故事:上海某幼兒園的一名教師退休后,為了了解當初學生樹立的理想的實現情況,她回訪了50年前自己所帶的一個班的學生,在回訪過程中最后回信的是一名盲童學生。這位同學當年的理想是能夠到法國做一名重要大臣。然而在50年后的現在,他改了名,并且真的生活在了法國,也真的實現了他的理想,成為法國一名重要政府官員。在給老師的信的最后,他寫道:如果一個人能夠把自己的理想堅持努力50年,那么任何人的任何理想都能夠得以實現。當我給學生講完這則故事之后,在班級中能夠聽到有一些學生在下面小聲重復著這句話,其中一名同學還在他的日記中寫道:世界上并沒有不能成功的事情,只有不愿意走向成功或者不知道如何走向成功的人。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依靠興趣來激發原動力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朱熹也曾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如果每位老師都能夠領悟到這些話的真諦,遵循這些原則,那么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就不會僅僅停留在口頭上了。要想讓學生對學習那么上心、那么有興趣,不知厭倦,使學生在面對學習的時候能夠像對待一項自己喜歡的游戲一樣,這是完全有可能辦到的,關鍵是要依靠老師以及家長的積極配合和合理引導。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盡量融入游戲的一些獎勵機制以及一些直觀因素,允許學生進行錯誤嘗試,并且允許學生有失敗、有逃避、有曲折,允許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途徑和方法,彰顯自己的個性,同時也允許若干小毛病的存在,允許學生之間進行競爭以及進行對抗等等。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這些措施,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高,他們不再感到學習是一項枯燥的事情,而是感覺學習很容易,通過學習能夠給自己帶來無窮的樂趣,這樣,學習逐漸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三、鼓勵學生提問題,用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原動力
好奇心是學習的重要原動力,然而大多數學生在年齡的增長過程中,會越來越不喜歡問問題,即使提問,大多數問題也是與考試相關的問題。我在給每一屆學生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都告訴學生,他們可以在課上隨時向我提出任何他們聽不懂的內容,甚至可以是關心的時政問題。提問方式可以是舉手進行提問,也可以隨時直接站起來提問,還允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大聲說,同時也可以通過寫紙條等方式向老師提問。課下更可以詢問他們關心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都會盡我所能進行解答。
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鼓勵和維護。同時,在鼓勵學生提問的過程,教師的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當學生提問時,他的角色其實是一個弱者,他們擁有脆弱的心理,害怕挫折,害怕被別人瞧不起,因而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上進心和好奇心進行保護和鼓勵。
班主任在教學和培養學生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讓每一位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提升學習原動力,可以使學生自主學習,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楊慶泉.興趣:學習的原動力[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1(6).
[2]周玉芳.開發學習原動力,提高語文教學效率[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1(21).
[3]王本琪,王博.如何啟迪學生學習的原動力[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B12).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鞏留縣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