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職業倦怠,是指教師在社會和自己的期望值過高而實際又達不到預期目標的情況下所產生的一系列不良心理現象。
關鍵詞:教師;職業倦怠;癥狀;影響;成因;策略
所謂教師職業倦怠,是指教師在社會和自己的期望值過高而實際又達不到預期目標的情況下所產生的一系列不良心理現象。主要表現為生活的乏味感、事業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憊、認知的沖突等。
一、教師職業倦怠的癥狀
教師職業倦怠可以劃分為心理、生理和行為三個方面:
1.職業倦怠癥心理表現: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參與競爭,失去工作樂趣,對辦公場所有強烈排斥感甚至恐懼感,長期處于挫折、焦慮、疲憊、沮喪、焦躁狀態,對工作任務產生厭倦和抵觸。
2.職業倦怠癥生理表現: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食欲不振、睡眠質量下降、活動力缺乏等。嚴重的還會出現嗜睡、失眠、吃不下飯、嘔吐、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精神恍惚、全身酸疼、內分泌功能紊亂、血壓升高等多種生理現象。女教師還會出現生理紊亂、月經失調等。
3.職業倦怠癥行為方面:心理上的倦怠直接反映在行為上,表現為對工作敷衍了事,情緒波動大,缺乏進取心,工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領工資。
二、教師職業倦怠的不良影響
1.教學效果下降
教師的身心倦怠,對學生的教育能力會無形中降低,隨之而來的是教育教學方法變得機械,工作效率低,最終導致教學質量降低。
2.人際關系緊張
情緒上充滿憂郁和攻擊性,人際關系變得疏離,矛盾增多。有些教師使用粗暴的體罰來對待學生,實則是一種身心疲倦,壓力增大后所產生的“危險信號”。
3.造成自我身心傷害
教師的職業倦怠會造成自身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輕則消極態度和惡劣情緒明顯,重則會引起神經衰弱甚至精神崩潰,最終直接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三、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
1.職業認同感產生高原反應
一般來說,工作十多年的教師,容易產生職業冷漠感,太規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容易熄滅一個人的激情,引起其矛盾心理,使之產生對職業的抵觸情緒,導致拒絕的消極心理發生。
2.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之間的矛盾不斷增加教師的精神壓力
獨生子女與就業難的現狀,使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而他們又將這種期望寄托在學校中,再由學校轉嫁到教師身上。節假日和晚上加班產生的寂寞感,身心投入量與教學成績不成正比使不少教師苦不堪言。
3.不夠完善的評價體系造成教師內心的矛盾沖突
目前的基礎教育,已經異化為升學教育,學生的分數成為評價教師的相當重要的指標,而至于學生良知的養育、人格的熏陶、責任感的培養等軟性指標,則很難進入教師的評價系統。教育體系中素質教育與高考現實的矛盾差異、教育本質屬性的規定性與家長的客觀評價標準之間的矛盾差異、學校管理者對教師的評價與教育本身的價值標準的矛盾差異等等,在短期內是無法調和的。這往往會給教師的心靈造成深重的傷害。
4.教育環境的暗示作用
教師職業的傳統觀念,諸如蠟燭精神、春蠶精神等,都以犧牲為其本質要素,這樣的觀念只會給教師帶來消極的暗示作用,讓教師感覺職業的無奈。
5.新型師生關系帶來的挑戰
四、預防和解除教師職業倦怠的策略
教師倦怠的結果,對教學工作會產生消極影響。美國教育協會主席麥克古瑞感嘆,“一個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著教學職業”,“倦怠的感覺正打擊著無數具有愛心、有理想、樂于奉獻的教師”。教師職業倦怠的結果為學生是第一受害者,社會是最終受害者。
1.正確認識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并不是一生中只發生一次的現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潛進我們的生命。如果我們學著識別自身職業倦怠的癥狀,并在危害產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們就能很快地恢復平衡,而不需要一個較長的恢復時期”。因此,教師應以積極的態度去看待職業倦怠,正確認識倦怠的各種癥狀,以便及早解決問題。
2.堅持正確的信念和職業理想
職業倦怠來自于個人、組織與社會等方面。作為教師本人,更應清醒認識到倦怠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壓力。故應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壓能力,一個具有較強自信和耐壓能力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另外,應以開放的態度來學習新的策略,以便應對將來可能遇到的壓力,培養良好的個性特征。
3.建立合理的專業期望
教師應充分了解自己事業的限制性,應承認自己是一個平凡人,不要因自己的現狀與預期目標相差太大而產生理想的幻滅。教師自身有優缺點,學生是受教育者,自然也有優缺點。教師要多看學生的優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這樣不但有助于師生關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師生的心理健康。
4.豐富生活,學會放松自己
放松是讓身體或精神由緊張轉向松弛的過程,一旦出現焦慮或抑郁性心理障礙時,不妨休假幾天,外出旅游,親近自然或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如日常的游泳、散步、做操、洗熱水澡、聽音樂、和家人或朋友聊天、去美容院換個發型等,都是不錯的放松方式。
5.投入社會,廣交朋友,尋求社會支持
當教師受到壓力威脅時,不妨與家人、親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討論目前壓力的情境,在他們的幫助下確立更現實的目標,以便對壓力的情境進行重新審視,適當對一些消極情感進行發泄,情況嚴重的可以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等心理援助。
6.提高處理問題和自我調節能力
學生的紀律問題是造成教師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師應加強處理學生問題的能力。
7.學校和教育管理機構應當更新評價機制
社會、學校在對教師提出嚴格要求的同時,有必要對教師予以理解和關懷,為教師創設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學校應該把教師作為關懷的主體予以高度關注,而不僅僅是為了學生升學而存在的客體。只有使教師保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風貌,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保障。
總之,教師的工作煩瑣、細膩,要想征服壓力,就要加強自身素質,挖掘出自身潛能,開拓進取,自強不息,讓自己的生命在平凡的工作中閃耀光芒。
(作者單位 甘肅省臨洮縣洮陽鎮木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