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是實現優質教育的需要。園本研修作為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有效途徑,改進了傳統教師教育的不足。其理論和實踐方式一經提出便受到了普遍推崇與廣泛運用。扎實的園本研修離不開有效的領導。如果說幼兒教師是園本研修的主力軍,那么園長就是這支主力軍的第一責任人,是園本研修的組織者、支持者、參與者和引領者。園本研修應該成為園長常態化、自覺性的工作,我認為,作為園長,應著力于以下四方面開展工作,統領好園本研修。
一、園長要圍繞核心要素開展園本研修
教師的自我反思、專業人員的專業引領、教師之間的同伴互助是園本研修的三個核心要素,三者共生共存才是園本研修的價值所向。
1.自我反思
反思能實現教學之“事”與教學之“人”的雙重發展。引導教師經常撰寫“教學日志”“反思日記”等,可以幫助教師融通教育實踐與理論,消解教育中遇到的疑難困惑。同時,教師在反思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解剖、自我反省、自我檢視,通過反思獲得很多發現,這些發現就是教師新的生長點。
2.同伴互助
富有實效的園本研修既要組織一定的正規的集體研討和交流活動,就具體問題展開“頭腦風暴”,又要鼓勵、號召教師隨機地、不拘形式地、開放地進行交流研討。針對園內實際,我們采取定期開展說課、評課、專題小講座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從多個層面上為教師提供同伴互助與交流的機會。
3.專業引領
一個教師從新手走向成熟,必須有專業人員提供有效的引領。專業人員引領形式多種多樣,比如,邀請各級專業教研員來校進行理論指導,增進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邀請各級各類較有影響的學校中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來校進行實踐指導并與之進行對話、探討;以園內骨干教師與新教師的師徒結對來引領教師;以選派優秀教師外出學習并回園交流匯報來引領教師等等。
以上三方面不是園本研修的具體方法,而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總的價值取向,是一種基本策略。作為園長,不論以何種形式,開展何種內容的校本研修,都應注意將這三者貫穿始終。
二、實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園本研修
在保證校本研修體現教師的自我反思、專業引領及同伴互助三個核心要素的前提下,園長還需看到,園本研修應不拘一格,實行多種研修方式,豐富園本研修的內涵。這些形式主要有:與有關培訓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與姐妹園所建立建設性合作關系,在園內自行組織培訓活動等等,形成教研網絡,豐富教研活動。
園本研修離不開教研,加大教研力度,健全教研網絡,形成多種教研機制,顯得十分必要。
1.按年級分組
根據教師的不同執教年級,將教師分成大班教研組、中班教研組、小班教研組。各教研組可就教學主題、教學內容等定期開展每月的主題研討、教學計劃的安排工作,以及不定期地開展組內的教研活動。
2.按特長分組
以教師的特長教學領域為基點,根據本園教師實際設立音樂、美術教研組。這樣開展教研組活動,可以發揮教師的專長,實現教師的個性化發展。
3.以課題為抓手,建立課題研究小組
根據本園課題開展的實際,課題組內的成員可以根據各自專長領域的特點或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現狀,圍繞課題開展研究,也可以在不同教研組內進行伙伴交流與合作,從而完善整個幼兒園教研活動的網絡架構,實現全體教師間的緊密聯系與友好合作。
4.完善自培、互培相結合的培訓模式
根據幼兒園教師自身的特點,有計劃地安排教師擔當“培訓者”和“被培訓者”的雙重角色。這一措施在我園實施近兩年了,效果非常明顯,尤其是在精心準備一次集體培訓的過程中,承擔了主講任務的教師需要查閱和收集大量的資料,需要進行大量的思考和提煉,這不正是一種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最佳途徑嗎?
三、建立科學性、人性化的研修制度
我們堅持科學化、人性化的管理原則,將園本研修的制度建設從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幾個方面考慮,制訂并細化了園本研修考評細則。考評細則盡量體現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互動,實現教師對規范的基本認同。在實施過程中,作為園長,要始終清醒地認識到:制度的目的在于促進和引導,應更多地考慮教師的需要,更人性化地凸顯出讓教師在行使權利時自覺地履行義務和承擔責任的特點。
四、營造良好的園本研修氛圍,重建教師合作型的研修文化
現代社會需要一種合作型的教師文化。園本研修必須圍繞教師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這三個核心要素,建立起教師學習反思、合作的研修文化。同時,只有當教育反思、同伴合作被教師所認同,并內化為其內在價值時,園本研修才成為教師的真正需求。園本研修與教師文化的營造是相得益彰、互為烘托的一組關系,園長在領導校本研修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第一責任人的作用,培養教師積極、主動的反思習慣,營造教師安全、合作的學習氛圍,構建民主、和諧的研修文化。
研修要從小處著手,園長尤其要不斷學習和積累專業理論知識,不斷豐富內涵,與教師一起在研修中實現專業成長,才能讓園本研修成為教師團隊常態化、可持續化的自覺行動。
(作者單位 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