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要生存、要發展,必須從“弘揚傳統,創特色;扭轉弱勢,創聲譽”的辦學思想定位入手,尋求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學校的發展;創特色;創品牌;需名師
在學生、家長擇校熱的今天,我們長白山教育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學校各項工作定位要準,措施要新,落實要狠,成效要大。從不斷發展中總結經驗、教訓,即學校的發展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勵精圖治、艱苦創業,學校的各項事業才會得到發展。轄區現實情況表明:生源質量偏低、教師年齡偏大、骨干教師偏少、教學設施設備相對落后等,仍然制約著學校的發展。
一、特色興校
特色辦學作為學校教育的工作思路和追求,也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德育是學校工作永恒的主題,針對各校生源質量比較差的現實,必須把德育工作作為突破口,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對“差生”特點進行具體的分析,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并非“差”在智力上,而是學習上缺乏毅力,行為上缺乏自律,心理上缺乏自信。因此,學校要把德育工作進行具體定位:從學生心理轉化入手,以養成教育為主線,樹立“尊重的情感教育”的工作理念。確立“養成+體驗”的德育工作模式,以多種活動為載體,把這種理念、模式貫穿于德育工作的各個環節,打造四種德育工作特色。
1.尊重教育特色
實施尊重教育應體現在尊重學生的差異及人格上。學困生普遍存在的現象是輕學、厭學甚至棄學,因此,唯有尊重教育在學困生轉化中具有實效性。
在實施尊重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堅持四字方針:即“四不”“四多”“四個一”和“四維評價”。“四不”即不歧視,不輕視,不嫌棄,不放棄;“四多”即多關心,多家訪,多鼓勵,多幫助;“四個一”即一天一句鼓勵的話,一周一次耐心的談話,一個月一次真誠的家訪,一學期一次全方位的評價;“四維評價”即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老師評,讓學生在評價中認識自我,定位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自我。
2.全員養成教育特色
所謂的全員養成教育就是每個教師、每個學生都是養成教育的對象,做到人人養成,時時養成,處處養成。養成教育的內容不僅是良好行為的養成,還應是文化素養與追求的養成。教師不僅是養成教育的實施者,更是示范者與引領者,使教師、學生達到一種共同的行為追求,如,禮貌待人、舉止文雅、張弛有度。養成教育要常抓不懈方能實現。
3.校園文化特色
學校師生外在的行為習慣可以規范,但師生的精神追求、主動發展意識等更高的文化素養還要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來培育。
學校校園文化應確立明確的主題。每個人都有對成功的追求和欲望,沒有自信心的人如斷翅的小鳥,是不會插上騰飛的翅膀的。學校要在轉化學生規范養成的同時,營造體驗成功的平臺,為學生創設多方位表現自己的舞臺。這種“體驗教育”不僅能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改變學生的心理狀態:由消極到積極、由被動變主動、由體驗到追求。
學校從以上三個方面著力打造德育工作特色,凸顯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使學生的心真正活起來,校園真正活起來,使學校迸發出了勃勃生機。
二、品牌立校
欲騰飛,先展翅。努力打出兩張品牌——管理與質量,讓它成為學校騰飛的雙翼。學校的管理要讓社會、學生、家長認可,僅有制度管理是不夠的,要將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轉化。追求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等校園文化的創建與整合,塑造一種團隊精神,實施“制度制約+人文關懷”的基本模式。
在管理中,制度是不可缺少的,用制度規范管理,要做到制度體系完善化,制度執行層次化,制度目標養成化,制度評價激勵化。管理的更高境界是充滿人文關懷、達到和諧管理,充滿人文關懷的和諧校園最具有凝聚力。在和諧管理中要抓住:“樂崗、超越、快樂、參與”八個字,提高教師對學校的熱愛度和認可度。參與既使教師樹立了主人翁的態度,培養了參與精神,決策能力,又激發了教師對工作的熱情。
三、名師強校
名師鑄名校。學校要想加快名師培養的步伐,應從三個方面強化名師的培養:一是培養、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的納新與運用能力,二是塑造教師的課堂教學特色風格的形成,三是激發教師主動發展的熱情意愿,努力通過各種途徑為教師的成長創設舞臺,鋪路子,搭梯子,給位子,增加教師進修學習的資金投入,提升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打造“形象一流、師德一流、業務一流、創造一流”的教師隊伍。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區管理委員會
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