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課改的進行,越來越多的人呼吁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有“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這無可厚非。但人們往往容易忽視另外一方面,就是教師作為弱勢群體的地位,特別是山區農村學校教師的地位沒有得到改變。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通過對農村學校教師狀況的調查和分析,我認為農村學校教師在很多方面存在問題。
一、心理方面
對每一位教師來說,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都想同社會、家長一道把每一名學生教好。但由于社會、家庭對教師的期望過高,導致了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出了事,就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情,好像與自己一點關系都沒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經常與教師頂撞,用侮辱的語言譏諷教師,還有的學生說:“現在好了,新課改背景下老師不敢體罰學生,我們可以為所欲為了。”甚至還有些學生嘲笑道:“我們就是上帝,教師是我們的奴隸。”出現此類現象的原因眾多,無疑給教師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創傷。
二、工作方面
農村學校的工作條件差、工作時間長、工作繁重。據調查,教師每天的工作時間遠遠超過8小時,很少有休息的時間。雖然目前新課改背景下提倡素質教育是大勢所趨,但對學生的考查方法依舊不變,上級部門給各所學校下達的教學任務并沒有減輕。因此,各所學校不得不與教師一起硬性地承擔任務。特別是在農村學校,由于素質較好的學生都“流失”到條件好的城市學校就讀,為了出教學成績,教師不得不“廢寢忘食”,這就在一程度上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
三、經濟方面
現階段新一輪工資改革已經開始實施,單從教師的工資而言,與以前相比是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總的收入與以前相比都有所下降,特別是跟不上目前市場物價上漲的幅度。教師除了日常的生活開銷外,還要訂閱相關的報紙雜志,要通過按揭等購房手段償還住房貸款,還要繳納各種繼續教育的費用等,原本收入不高的教師,特別是農村學校的弱勢群體教師,在經濟上的負擔是比較重的。
四、學習方面
農村學校由于地理位置比較偏遠,交通較為不便,這一系列因素的存在,使教師的繼續教育學習與城市學校的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目前在實施新課改的背景下,教育教學需要更新原有的理念和方法,這就意味著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手段。作為農村學校的教師,除了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外,還應該積極地向外面學校取經,但就現實情況而言,農村學校教師一年到頭很少能夠有到外面學習的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學理念及手段的落后,從而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如何解決農村學校教師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只有好的解決方法,才能實現農村教師狀況的良性循環。
(作者單位 重慶市武隆縣白馬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