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中的緊迫任務和重要內容,也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和持續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需要通過加強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幫助青年教師確立個人長期的專業發展方向,使其盡快適應和勝任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
關鍵詞:高職教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勢頭迅猛,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的比例急劇上升,青年教師成為高職院校理論教學工作、實踐指導工作、學生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青年教師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對專業認識深度不夠、職業理想不堅定、自我提高動力不足、職業倦怠等現象,不利于高職院校的發展和青年教師個人的健康成長。高職院校需要通過加強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幫助青年教師確立個人長期的專業發展方向,使其盡快適應和勝任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筆者就青年教師成長的主客觀因素、成長的途徑等問題,做粗淺的分析和探討。
一、青年教師成長需要經歷三個階段
剛步入教師隊伍的青年教師,在工作中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教師職業認識膚淺,理解不深,尤其一些工科專業的教師,大部分都不是師范院校的畢業生,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儲備不足,對教師這個職業認同度不夠;二是對教學內容把握不足,不能由淺入深、舉一反三,更談不上教學內容與專業崗位的銜接,不能很好地選擇教學內容;三是教學方法欠佳。不能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討論互動少,啟發提問不到位,師生溝通死板,課堂氣氛不活躍,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四是一些年輕教師責任心不強,愛崗敬業精神不足,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追求名利,不積極努力,根本談不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經過兩年的調查與跟蹤,筆者發現青年教師成長需要經歷三個階段。
1.過渡階段(經歷1到2年)
本階段主要進行角色轉換,由原來的學生角色轉換為教師角色,主要任務是了解教學工作的要求,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初步掌握教學方法與手段,熟悉教學工作規范及相關文件,能基本適應教師這個行業。本階段的核心是他們快速適應環境,能安心從事本專業教學。
2.適應階段(經歷3到5年)
已經有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基本適應了教師這個職業,能滿足教學的要求,學會了與學生溝通和交流。本階段需要不斷學習、進修,提升自身教育教學水平,跟上高職教育發展的步伐,向更高目標努力。
3.成熟階段(經歷5到10年)
教學基本功較扎實,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對職業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大部分教師已經成為骨干,能夠獨立完成教學任務。本階段需要不斷學習、進修,學習示范校的經驗,完善自身的課堂,提高自身的教學科研水平,成為專業帶頭人或骨干教師,促進教師團隊建設,帶動專業建設和發展。
二、影響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
提高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
1.主觀因素
主觀因素是第一要素,教師的提高,任何時候也不能離開教師的自我提高。在自我不斷提高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青年教師成長的自我意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它們貫穿于青年教師成長過程的始終,并起著支配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包括處于逆境不氣餒、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又包括順境不驕傲、不被榮譽所淹沒的品質。有的青年教師,他可能承受住失敗的打擊,但往往經不起成功的考驗,取得了點滴成績便沾沾自喜、目中無人。
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基礎,還要靠主觀努力。主觀努力體現在多方面,作為高職教師,在自我提高的過程中,主要應向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首先要掌握課堂教學技巧。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的技巧涉及很多方面,主要應把握幾點:①備好課,做到胸有成竹。備好課有三個方面的要求:首先是鉆研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標準)、人才培養方案、教材和閱讀相關參考書籍,要搞清楚本門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課程性質、學時數、培養目標等問題,根據掌握的信息,合理地取舍教學內容;要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出最佳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目的是讓學生聽懂并產生學習興趣。②巧妙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是一門藝術,是教師才華的顯現。它通過教師的語言魅力、場景的設置、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其他直觀教具的恰當運用,吸引學生的眼球,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③要控制好課堂,注意內容的銜接要循序漸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豐富的圖片、和藹可親的態度和學生交流,能及時處理課堂的突發情況,一切從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出發。
(2)摸索適合的教學方法。再好的教學內容也要通過恰當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青年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①板書和多媒體課件有機地結合。設計課件時應避免大段文字,要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必要時可以插入動畫、視頻,但重點的內容一定要有板書,兩者有機地結合,即直觀,又形象生動。②要脫稿講授,施展肢體語言的魅力。③注意知識和崗位的聯系,體現高職教育的理念。④語音和語調的和諧把握。
(3)學會師生溝通。第一堂課非常重要,一定要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要衣著整潔得體,妝容適宜,遵守教學紀律,不遲到,身教重于言教,用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另外,要愛護學生,善待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
(4)堅持聽老教師的課。虛心向老教師、同行學習,取長補短,善于總結,經常光顧老教師的課堂,觀摩學習,也要經常邀請老教師和同行進入自己的課堂,指導自己的教學。
2.客觀因素
青年教師成長主觀因素是前提,客觀保障也是至關重要的。
(1)完善青年教師培養培訓體系。①開展崗前培訓,學習教育學、心理學、高等職業教育理論和人才培養方案,了解高職教育的基本規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學院的規章制度、教學文件等內容,除了聽講座外,還應該分組討論,集體備課、試講、名師點評,過好崗前培訓關。②發揮名師、督導人員的傳幫帶作用。名師的師德師風、教學風范都是青年教師學習的榜樣。教學督導人員在教學監控過程中要堅持“以導為主,以督為輔”的原則,要熱情地導、耐心地導、科學地導,不要抨擊青年教師的熱情,更不能否定青年教師的優點。
(2)培育良好的教學氛圍。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構建師生共同奮進、寬松適度的工作環境,形成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
主觀因素起決定性作用,在客觀環境相同的情況下,只有主觀努力的教師,才能脫穎而出,成為教師隊伍中的佼佼者。
三、培養青年教師專業成長途徑
結合對選樣的青年教師成長模式觀察,對培養青年教師成長途徑可以有如下兩個方面。
1.傳幫帶作用,充分發揮教學名師的典范作用
指定有教學經驗的教師作為青年教師的輔導老師,對其教學全過程進行跟蹤、指導,幫助他們制訂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要經常性開展教學觀摩、說課活動;鼓勵在職研修,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分批到企業鍛煉,增強實踐操作技能;吸收他們參與課程改革或者專業建設;激勵青年教師參與科研課題或學術交流。
2.勤學苦練,勤于反思
學習理論,充實自我。青年教師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很難完善自我。“十年磨一劍,功到自然成”。只有基礎扎實,才有提升的可能。一位優秀青年教師,首先應是一位有心人,虛心向前輩、同行學習,攻克教學中的道道難關,走出誤區,才能登上更高的臺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勇于探索、勤于反思、善于總結。這對青年教師來說尤為重要,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青年教師注意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研究之路,是成師之路,也是成功之路。
樹立正確的高職教育理念是青年教師成長的關鍵,教學、科研、服務能力的培養是成長的核心,創建和諧的校外環境是成長的保障。通過對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劃,昔日的青年教師必將成為高職教育教學戰線上的中堅力量,必將會促進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瑞麟.試論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成長問題的研究教育,2012.
[2]張蕓蕓,齊運瑞.關于青年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的思考.科技資訊,2011(11).
注:該論文是內蒙古高校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專業成長調查與試驗》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NJSY11313。
作者簡介:
徐淑芳,女,生于1967年5月。工作單位:內蒙古錫林郭勒職業學院。職稱:副教授。
(作者單位 內蒙古錫林郭勒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