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所以,根據這一情況,我國許多高職院校聘請一些企業中管理、技術經驗很高的工程師到學校的對口專業從事教學工作,或者將學校的教輔管理和行政管理崗位的人員轉入到專業的教學工作中。這個過程也就是實現從管理、技術走向教學的蛻變過程。
關鍵詞:教學;高職教師;技術;人才
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批在管理、技術、服務和生產等一線技術應用型的人才。從事高職院校教育崗位的教師不僅要有非常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還必須具備很強的溝通能力和實踐經驗。本文介紹了企業管理、技術人員蛻變成高職教學人員的過程,希望能夠對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一、蛻變的困惑:從管理、技術走向教學的常見難題
1.缺乏教育理論的背景,教學技能不足
由于企業中的管理、技術人才長期都在實踐中度過,自身實踐能力非常強,但是由于在課堂上有時會需要一些理論上的教育,而這些轉型教師大部分并不是師范類學院畢業的,缺乏教育理論的背景,在教學技能上存在著很大的不足。
2.隨意性、流動性大,教育質量很難保證
由企業管理、技術人員轉向教學的教師一般不能與其他科目的教師達到一個良好的整合,對于學生的管理也不太擅長,比較注重實踐方面,過多進行實踐就會導致教學課堂的隨意性較大,教學質量很難達到保證,從而放棄教育工作,導致教學缺乏了必要的持續性,方法和教育內容缺乏一致性,難以保證教學質量。
3.教育職稱的評定制度不夠完善
由于從企業來到學校的管理、技術人員與正式教師在教學與科研方面截然不同,但是職稱的評定標準卻與正式教師相同。而正式教師職稱評定的標準多數以出版專著和論文為主,這些文字活動對于來自企業的管理、技術人才來說卻不是擅長的活動。盡管有一些工科專業用專利作為衡量標準,但是考慮的僅僅是專利證書,很少考慮到是否使用、是否轉化,更不會考慮到教師的實踐能力。
二、蛻變的要素:觀念、技能與能力素質
1.觀念
所謂的教師觀念就是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另外,教師不應把學科的價值定義在本學科上,要定義在學生的發展上。
2.技能
教學技能是一系列教學行為與方式的整體體現,它是指教師運用自有的教學理論知識,通過聯系而形成的復雜、穩定的教學行為系統。它不僅包括了自身的理論技能、語言技能,還包括了實踐技能。多方面的技能結合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3.能力素質
能力素質是指作為一個教師自身的教育能力、知識水平和道德素質,是對教師品行的全方位概括,好的能力和素質是成為一名好教師的基本因素,也是完成管理、技術向高職教師蛻變的主要因素。
三、方法與目標:成功實現從管理、技術走向教學角色轉變的關鍵
1.將學生為主的觀念貫徹到底
無論是理論教育還是實踐教育,都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教師的主要目標就是教育出優秀的學生,并不是以各種利益為主,真心地喜歡學生,真心地喜歡這份職業,并深入到學生的內心,關注他們,創設更好的教學氛圍。
2.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
教師利用傳統教學不具備的管理或技術上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將自身的實踐能力與書本上的理論相結合,并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技能與方法,結合自身優勢,創造出具有自身特點的教學方式,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和效果。
3.加強自身素質的培訓
積極參加教師培訓,完善自身的理論知識與專業素質,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并多與其他教師溝通,交流教學中的經驗,逐漸完善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讓學生得到一流的教育。通過教育培訓和教學實踐,奠定教育教學能力素質的基礎。
培養高職學生動手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是高職教育的特色,所以,將企業中管理、技術人才引入高職院校的教育中,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希望從企業轉行進入到高職教育教學中的教師們能夠不懈努力,真正實現管理、技術走向教學的高職教師的突破與蛻變,為我國的高職教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紫婷.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9(8).
[2]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鍛煉如何實現校企雙贏[J].知識經濟,2011(5).
[3]破解校企合作難題,提升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功能路徑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7).
[4]周祥,張紀元.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運作中的實現困境及建議[J].考試周刊,2010(18).
(作者單位 廣東順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