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更是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管理者想方設法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本人就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阻礙教師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的因素
1.地位的尷尬性:崇高的地位與公眾不認可的現實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育事業是陽光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這些都是社會給予教師崇高地位的肯定與認可。但現實生活中不盡然,教師行業不受喜歡,教師不受尊重的現象比較嚴重。從近幾年的職業排行榜及大學生就業選擇調查來看,教師行業不是特別受到人們的青睞。
2.使命的模糊性:浮躁的心態與黨的要求不符
黨和政府歷來重視教育,特別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更是把教育擺在了重要的位置。1983年,鄧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國民經濟總產值支出中教育所占比重逐年都在提升,在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都提到教育地位的重要以及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重視。但由于經濟浪潮的席卷,商品經濟對人們思想的沖擊日益加深,急功近利的思想越來越嚴重,教師也同樣受到影響。尤其是公務員改革以后,面對公務員收入的增加,門檻的增高、地位的提升,教師地位在人們的內心逐步淡薄,教師浮躁的心態也隨之加重。
3.理想缺失的困惑感:個人認識的局限與黨的遠大理想不符
由于熱衷于對物質方面的過分追求,而社會又不能給予滿足,致使很多教師對人生理想失去信心,甚至于走入迷茫。這有悖于黨的遠大目標——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4.隊伍錯落: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與黨和政府的要求不符
教師隊伍人才薈萃,英模輩出,高學歷、高層次名師隊伍不斷壯大,涌現了一大批忠誠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優秀教師,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教師隊伍發展不平衡,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參差不齊。主要表現在:有的法制觀念淡薄、有的師德不高、有的業務能力不強,還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離黨和政府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
二、增強教師責任感、使命感的方法
網絡上流傳“教師育人終日疲憊,從早到晚比牛還累,一日三餐時間不對。”這不是夸張,確實是教師生活的真實寫照。如何讓教師有尊嚴地活著,對教書育人事業充滿責任心和使命感,這既需要教師自強自立,也需要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幸福觀
正確的、符合社會發展的世界觀、價值觀、幸福觀會側面反映一個人的人格和情操。教師也是如此,只有最根本的世界觀正確了,才可能正確處理教育活動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
教師的職業使命是教書育人,提高民族素質。教師歷來是備受廣大百姓尊崇的職業。古時有“天地君親師”之說,教師之所以受人尊重,因為他是人類文化、文明的傳播者,因為他的職業是神圣的,擔負培育下一代的艱巨任務,他們必然會是人之楷模。這樣一來,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就直接關系到整個民族素質的問題,關系到國家的興衰。
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樹立“個人利益的滿足要以社會利益的維護為前提”的人生觀;其次要樹立“正確對待奉獻和索取、義和利”的價值觀;再次要樹立“真正的幸福是健康的精神需要和合理的物質需要有機聯系”的幸福觀。教師的人生境界猶如階梯,有著不同的層次。但無論哪一個教師、無論哪一個人生境界的起點接受教育、進行修養,總有一個最終、最高的人生境界目標。在一定意義上,教師本身的世界觀和修養的高低,決定著教育質量的高低。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有句名言:“教師的人格對于青年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發展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中的一切。”
斯大林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對人類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無論外界對教師的重視程度如何,作為一名教師,作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都應該基于無私的心態,發揚良好的師德師風,以孺子牛般的態度扎實做好本職工作,為照亮下一代燃燒自己。
2.身正為范
韓愈在《師說》中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當然,韓愈這里的“道”是封建社會的儒家思想,但是,我們現代教育的“道”與之不同,是“身正”的“道”,是社會主義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以及具有世界意義的普世價值。作為當代人民教師,只有自己“身正”,才能“正人”,才能使學生“正身”。
3.創造平臺供教師提高
學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條件,設法創造自身不具備的條件供教師學習提高。一是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采取師徒結對、以老帶新等方式著力培養青年教師。要求每一名骨干教師結對幫扶青年教師,從學習、工作、生活上進行關心幫助,促進其盡快成長。開展優質課比賽,要求每位骨干教師上一堂優質課活動,對青年教師進行言傳身教。二是加大教研力度。選派骨干教師擔任備課組長,讓其以聽課、評課、研討、交流、座談、觀摩等不同的形式組織開展教研活動,確保教研的實效性與長效性。三是創設條件,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培訓。選派教師赴外校培訓學習、觀摩,回校后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學習,以達到培訓的輻射效果。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外出參觀考察,促進教師隊伍專業水平的提高。出臺優惠措施,鼓勵教師通過進修、參加學歷教育等方式不斷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四是開展課題研討活動。以中年教師為課題骨干,積極引導全體教師參與課題的開發和研究。注重加強課題的過程管理,讓更多的教師能從教育實踐中尋找問題,形成課題,進行研究,探索規律。
4.出臺機制,培樹典型,激勵教師積極向上
學校要切實做到以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中心,不斷創新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努力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凝聚全校師生之力,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一要強化對年度工作目標和重大事項工作目標的考核,明確責任人、工作標準和完成時限。對完成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完成不好的相關責任人給予批評。并將考評結果作為評先晉級、職稱評定、干部使用的主要依據。二要從培樹典型上著手。以培樹各類典型為重點,通過發現、培養、宣傳、激勵等措施,激發廣大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營造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
總之,提高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其在教學工作中創先爭優,需要全社會和教師自身的共同努力。社會要擺脫“教師是最優秀而不食人間煙火的”片面看法,給教師多一些理解,少一分苛刻。教師要走出名利至上的浮躁心態,一心一意搞好教學,全心全意謀學生發展,真正做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作者單位 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