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學課程改革和發展,教師要善于靈活采用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通過研究相關教學理念和思想,從不同方面談談提高初中數學課堂質量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優化
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不斷探索如何才能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創新數學教學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對廣大教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針對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進行簡要論述。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有效引導學生自主提問
教師授課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研究教材內容、掌握教學大綱、把握知識重點、突出教學難點。當把這些工作都準備充分后,再精心設計課堂環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精心設置有效問題,以引導學生自主提問。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在導入新知識之前,提出幾個問題,以引導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聯系:(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3)兩者之間有什么聯系?然后讓學生也提出幾個類似的問題,以激活課堂教學氛圍。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在緊扣教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提出有效的問題,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巧妙設計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情境的巧妙設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基準,優化教學環境,使學生的活動與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機融合,營造身臨其境的課堂氛圍。所以,設計教學情境,首先要了解并把握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學生原有的知識引出教學的新內容。新的教學內容應讓學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理解但又不是很明白個中緣由,以刺激學生想更進一步了解的欲望,這樣既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新鮮感,還有利于保持學生的積極性。例如,講授“分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回憶小學階段所學習的有關分數的內容,然后再通過例題引出分式,并讓學生比較“分式”與“分數”,總結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一系列的分析與比較加深學生對分式這個新概念的理解,而兩者的不同點又會刺激學生進一步學習和了解分式的欲望,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不由自主地從舊知識轉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來,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
三、精心選取有效題目,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實踐證明:盲目練習、大量練習都是不科學的,不僅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重復的、機械的練習會逐漸弱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處于被動狀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精心選擇練習題目,爭取做到少而精,促使學生樂于學習。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練習題:已知函數y=ax2+bx+c的開口向下,經過A(0,1)和D(3,-4)兩點,(1)如果此拋物線的對稱軸為x=-1,那么此拋物線的解析式為多少。(2)若此拋物線的對稱軸位于y軸左側,請求出a的取值范圍。(3)若拋物線與x軸相交于B點和C點,且∠BAC=90°時,請求出a的取值范圍。這個題目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難度逐步提升,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將其分為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學生完成相應的練習題,這種練習方式,有助于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積極努力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消除他們對數學的畏難情緒。因此,教師應在結合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練習題,以促進全班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四、學以致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對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新教改所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啟發學生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開闊學生的視野,并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習“圓柱體體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為測量雞蛋的體積設計一個具體的方案。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和實際操作后便會發現:只要在一個圓柱體杯子里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把雞蛋浸入水中,此時水面上升的體積就是雞蛋的體積……學生通過測量、觀察、思考和分析等一系列的操作過程,不僅可以加深對圓柱體體積計算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促使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善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順利完成從“想學”“能學”到“會學”的完美蛻變,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楊啟亮.轉變教學觀念的問題與思考[J].教育科學,2002(02).
[3]任長松.走向新課程:給教師的18條建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02).
[4]吳海蓉,朱德全.數學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有效教學行為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02(03).
(作者單位 四川省中江縣太平鄉初級中學)